第42章 黑马之争(2/2)
众人离席,开始陆陆续续向自己的住处走去。
“真是想不到,今年这一届的内门大比,竟然冒出两匹黑马。”
“是啊,一个是五组的方易,一个是七组的许辰。”
“方易一刀击败了内门第十一的顾城,之后虽然败在了司空徒之手,但是虽败犹荣,司空徒可是内门第二,能和他交手数十招才落败,方易绝对拥有着前十战力。”
“许辰也不弱啊。先是击败了秦逸,之后又击败了陈风,身法诡异,令人防不胜防。”
“你们说,许辰和方易,谁是今年的最大黑马?”
“我觉得是方易,他的刀太锋利了,许辰多半不是他的对手。”
“许辰的胜算也不低啊。方易攻击力再强,攻击不到许辰,也是徒劳无功的啊?”
“别说了,明天就是决赛,许辰和方易有三分之一交手的可能呢,到时候,一看便知。纵使他们没有交手,最后谁的名次高,谁就更厉害。”
“师兄,我是新弟子,能和我说说决赛的规则吗?”
“决赛分为淘汰赛,和排位赛,淘汰赛将会淘汰二十人,剩下十人也就是新一任的内门十大弟子。”
“淘汰赛依旧是抽签决定对手,分为五个擂台进行战斗,参赛弟子没有固定擂台,抽到谁谁就上台。每个人上场十次,积分前十的人,将进行最后的排位赛。”
“排位赛,为了公平公正,进入排位赛的十人会一一对战,最后按积分高低排名次。”
第二天,清晨。
很多人因兴奋,一夜无眠,顶着一对熊猫眼走入武道广场。
武道广场上只剩下五个巨大擂台。
进入决赛的三十人陆续入场,观众席上声浪滔天,喊着支持某些人的口号。
经过几天的战斗,许辰用实力征服了一批人,迈入广场之时,支持他的声音,也是响彻在观众席的每一个角落。
实力,才是一切。
唯有强大的实力,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尊崇和认可。
感受着四面八方传来的支持声,许辰嘴角不由露出一丝微笑。
“唰!”
一个老人忽然出现在擂台之上。
大长老!
青灵宗仅次于宗主的大长老。
没想到,他竟然出现了。
“接下来的大比,由我亲自主持。”大长老的声音传遍每一个角落。
“废话不多说了,现在,淘汰赛正式开始!”
“一号擂台,秦逸对战齐云。”
“二号擂台,公孙晟对战陈冲。”
“三号擂台,顾城对战唐钰。”
“四号擂台……”
“……”
五个擂台同时开始。
一号擂台,秦逸仗着身法,轻易击败了齐云,先其他人获胜,拿下两分。
跃下擂台,秦逸和齐云立即找了个地方,开始打坐恢复灵力。
接下来还有九场战斗要打。
容不得他们浪费时间。
最关键的是,下一场战斗保不准什么时候就开始了,可能是一刻钟之后,可能是一盏茶之后,也可能是下一秒。
所以,他们要抓紧一切时间恢复灵力,以最好的状态迎接下一场战斗。
大长老的声音随之响起。
“一号擂台:孙原对战李平。”
随着孙原和李平登上擂台,在场八成以上的人,都把目光汇聚在了一号擂台。
孙原,内门第四。
李平,内门第六。
这是一场内门前十的战斗。
孙原面色严肃的看向李平。
小组赛时,李平虽然被曹蛮一刀击败,但这并不能说明李平很弱,只是曹蛮的实力太强了。
同为内门前十弟子,他深知这个比他低两个名次的对手,不简单。
两人相距三十米,对峙片刻后,孙原主动发起了进攻。
孙原用刀。
李平用枪。
一刀一枪顿时在擂台上激烈的碰撞起来,爆发出了一连串金铁交鸣声。
孙原的刀,神鬼莫测,令人防不胜防。
李平的枪,快如雷霆,让人难以招架。
两人激烈厮杀,拼了上百招后,孙原获胜。
许辰全程观战了两人的战斗,在心中分析着两人的战斗风格和特点,找寻着两人的破绽。
这样做的不止他一人。
“二号擂台:陈风对战诸葛流云。”
陈风脸色苍白。
他的伤还没好。
别说战斗,连行走都耗费他不少气力。
他怨毒的看了许辰一眼。
最后不甘的直接认输。
因为伤势原因,他注定是垫底的那一个。
而这一切,都是拜许辰所赐。
诸葛流云不战而胜,自然是大为高兴。
“五号擂台,李平对战曹蛮。”
刚休息不久的李平,又要上场了。
而且他的对手竟然是曹蛮。
小组赛,李平惨败在曹蛮之手,双方差距很大。
这一次。
李平很理智,他分析利弊之后,竟然直接选择了认输。
明知不是曹蛮的对手,与其上台落得个惨败受伤的下场,不如直接认输,节省灵力,迎接下一场的战斗。
听到李平直接开口认输,一众观众失望不已。
“二号擂台:许辰对战杨攸。”
终于轮到我了。
许辰一跃跳上二号擂台。
他的对手杨攸,内门排名二十八,实力一般,但他却没有丝毫轻视之心。
倒不是他看出杨攸的不简单,而是他对每一场战斗都是认真对待,绝对不会给敌人可趁之机。
他做足了准备。
但杨攸却直接选择了认输。
不用动手便获得了两分,许辰正要跳下擂台之时,大长老的声音让他收回了脚。
“二号擂台,许辰对战方易。”
连续两场战斗,而且这一次,他的对手竟然是与他齐名的方易。
两大黑马的对撞。
谁胜谁负?
谁才是今年的最大黑马?
很多人都不由的看向了二号擂台。
他们要目睹最大黑马的诞生。
方易在许辰对面站定。
方易问道:“许辰,你的速度很快,应该领悟了风之奥义吧?”
虽然是在询问,但语气却是极为肯定。
显然。
他留意许辰很久了,认定后者领悟了风之奥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