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应对之策(下)(1/2)
颜公家中陈设委实粗陋了些。」明暗不定的烛火中,司马衷有些惊讶。
「奢则不孙,俭则固。」颜含一脸正色道:「异日太子登基,当以俭朴为要。臣未闻上俭而下不丰,欲寡而下不给者。江左虽言中兴,然内有权宦,外有国贼。洛阳父老翘首以盼,北地华夷引颈而望,殿下当慎之、诫之。」
司马衷目瞪口呆。
怪不得东宫僚属都不太喜欢颜含呢。他是太子,上门刚说一句话,还是好心,结果就引来这么一通训斥。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太子少傅呢。
不过「江左中兴」以后,司马氏确实更习惯「面刺寡人」了。颜含这么说,
他就只能生受着。
「颜公所言甚是。」司马哀笑道:「今后国事多多仰仗颜公了。」
颜含面色没有太多变化,转而说起了正事:「入蜀之事,早该为之了。邵贼欲南下江东,荆襄、合肥、广陵三路难矣,其或自散关南下,入汉中,攻巴蜀。
尽得蜀地后,再与南阳、新野之兵联合,夹攻襄阳、江夏、江陵,荆州一去,湘州势不能独守。如此,江东危矣。」
司马衷听得有些紧张,连忙问道:「伪成一一成国可能抵挡邵兵?况李贼亦是可恨,夺我魏兴郡,以致其落入邵贼之手。」
梁州诸郡,除了为氏成攻取的外,其余都心向司马氏。然荆北、梁东拉锯多年,有些郡县就挺不住了。
如魏兴郡被成国拉拢,降之。一年后,郡人不服,内乱,杀太守归晋。再一年,复乱,驱逐太守,归梁。
新城郡被陶侃牢牢控制着,但更西边的上庸郡就有点微妙了。
人家本来蛮忠心的,但就是看不到希望啊。虽然辟处山中,易守难攻,一般没人料理他们,但时间长了,难免往襄阳输送了许多财货、丁壮,怨言丛生。
在魏兴郡降梁之后,郡中不少父老起了别样的心思,亦欲降之。
当地有流言,梁镇西将军金正的使者自魏兴南下,鼓动他们杀郡吏以降。
再这么搞下去,大晋朝的梁州可就没多少郡县了。
对于鼓动梁东三郡叛乱的氏成,建邺上下颇多痛恨,司马衷也不例外。
不过,颜含却有不同的看法,只听他说道:「殿下,此一时彼一时。交好李成,一者无需在梁、益二州屯驻重兵。二者可协力同心,王师于荆北抵御邵贼,
李成则可专心守御汉中,如此,三国鼎立之势成矣。朝廷土断、检户、练兵皆需时日,而今能不开战就不开战,五年之后,局势或有大变。」
大晋朝现在是有益州的,治巴东郡。
此郡原属梁州,晋惠帝太安二年、永兴元年期间,因蜀中大乱,交通阻绝梁州刺史无法管理南部诸郡,遂将巴、巴东、涪陵三郡转属益州,以更好地整合蜀地残余资源,与李氏对抗。
只不过,巴、涪陵、江阳等郡相继失陷,最后只剩了个巴东。
目前该郡「文属益州」,实际上归荆州管辖,盖因其「据荆楚之上游,为巴蜀之喉」,控扼三峡之险,顶着蜀东门户,算是当年夷陵之战后吴蜀对峙的关键所在,故陶侃表母丘奥为益州刺史、监巴东诸军事,镇守此地。
如果成、晋两国不能握手言和,那么迟早要在巴东交手。毕竟当年夷陵之战后,蜀国犹据有巴东,可遮掩门户,今不在手,心实难安。
司马衷听颜含这么说,心中赞同,于是追问道:「颜公以为,事能成否?」
「事在人为,总不能什么都不做。」颜含叹了口气,道:「况邵梁攻杨难敌甚急,将图汉中,李氏宁不急耶?此间或有机会。」
司马衷大大地松了口气,道:「是极。邵贼若不能克合肥、襄阳,必图汉中、蜀地,再顺流而下,效当年晋灭一一,古人旧事。李氏若知机,当益兵汉中,修城防,免得为邵贼所趁。”
「若世间之人都如此知机,那倒能减不少纷争了。」颜含意味难明地说道:「老夫年前就会启程。殿下在京中,当亲贤者,远小人,孝事父母,友爱兄弟。如此,则国安祚长。」
司马衷定定地想了许久。
他不傻,只是习惯性听从别人意见罢了,好坏还是分辨得出的。
颜含的意见和王导差不多,虽然他们两人不是很对付。
北伐只是说说而已,真正该做的是守御。
守的时间越长,根本越稳。
「受教了。」司马衷起身一礼,道。
颜含受了这一礼,脸上终于有了点欣慰之色。
太子虽然有很多让他不满意乃至愤怒的地方,但并非昏之人。今时今日,
他已是最好的人选,没办法,相忍为国吧。
******
颜含很快就出发了,都没和家人一起过年。
而今年的正旦,建邺也颇为冷清。
元日那天,天子司马睿与群臣共饮,气氛还算热烈,算是稍稍凝聚了下人心,鼓舞了下士气。
但数日后,他就又回宫中静养了,只有王导、刘、刁协、六壶、司马美等重臣入宫奏对时才能见到。一般性的事务,外朝就处理了,反正这个天下有没有他似乎都行。
太兴二年(329),立春之日。
王导、王悦父子一时兴起,各自写了一堆「宜春」帖子,然后张贴于各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