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2章 东花厅夜话(一)(2/2)
“在古代,我们的农业是非常发达的,发达到什么程度?就算在几百年前,依靠着先进的天文历法、先进的铁制农具、先进的工具和勤劳的作风,我们的农民单人产出是英格兰农夫的32倍。”
“这就是农业时代农业的巅峰。”
“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西方国家进入工业时代,依靠蒸汽机、化学工业的发展,功率强大的农业机械越来越普及,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农业已经不是靠着农业时代的工具和勤劳就可以实现丰收了。”
“拖拉机一天可以耕地几十亩甚至上百亩,而只需要加一些汽油,同样要耕一百亩地,要多少个人多少头牛?人会累死,牛也会累死。”
艾振峰又说道:“但是买拖拉机要花钱,拖拉机也会坏掉啊。”
“投入产出比完全不可比,拖拉机这些机械的投入产出比远远高于人。”
“人,或者说动物是消耗最大的生产要素。”
“这话怎么说?”
安如山同志问道。
陈晋反问道:“领导,邓阿姨,艾叔,您三位都是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应该对行军打仗都非常了解了。”
“嗯,你说下去。”
“古代打仗,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盐铁论》里有说,汉武帝征匈奴时,前线每运送1石粮食,需消耗192石运输成本,都是人和牛消耗的,十万大军年耗粮相当于40万农民年产量,直接导致西汉国库枯竭。”
“这次去巴黎,看了一些法兰西资料,挺有意思的,拿皇当年远征S国,为什么会失败?其实根本原因还是粮食不足,60万法军远征,军需官按日行20公里设计补给线。但实际日行军达30公里,导致每提前1天抵达,就有1000匹马饿死,斯摩棱斯克战役前,法军已减员15万人,多数死于饥饿。”
“现代呢?当年打淮海战役,500多万群众用小推车运送粮食和弹药补给,到了打c国战争的时候,我们有汽车和火车了,动用了多少群众?总共70万,这就是机械的力量。”
安如山同志三人都露出沉思之色。
“领导,现在的农业要发展,必须依靠工业,所以优先发展工业是肯定的,但是对农业的反哺必须要加快,因为农业关系到的是人命,我认为国家应该评估农业发展现状以及要让全国这么多人吃饱饭对农业的最低要求,制定一个规划,要求每年实现农业多少个点的发展进度,否则工业是越跑越快了,农业却还在原地踏步,造成的问题就是工农业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长此以往,因为缺乏人口的支撑,工业发展也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但是我们现在资源有限,如果要分散一部分投入到农业里,对工业的发展影响也很大,全国每年就这么点预算。”
对于安如山同志的苦恼,陈晋也了解,全国一年财政收入才400个亿左右,确实太少了。
他本想说开源节流,有些不该花的钱就不要花了,比如对外援助的钱,每年都十几个亿,如果把这十几个亿投入到农业里面,至少可以让好几个省的农业上一个新台阶。
但是这话他现在不能说。
他也想说,工业发展的技术方卖弄,我们国防科工局会加倍努力,但接着一想,这不是国防科工局一家能做的事情,一个国家整体的科技进步,要依靠的肯定是这个国家各行业的进步,而不能仅靠一家公司、一家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