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7章 甄嬛加大如171(2/2)
江南原本是大清赋税重地,曾经甚至还有苏杭熟天下足的谚语,可随着羊毛生意逐渐铺开,随着先帝将多种高产的作物推广开来,蒙古人富裕了,大清的子民也逐渐能吃饱了,江南的地位便有了明显的下降。
而这一次蒙古王爷们带着家眷齐聚京城,而不是等到乾隆木兰围猎的时候在草原上会盟,本身的意义就很耐人寻味。
江南作为对政治最为敏感的地方,尤其朝中还有张廷玉这个桐城出身的正经大员,他当然会担心江南人士的将来。
可就算江南赶上了海贸的顺风车,却抵不过广州十三行这个头号码头,西洋传进来的一应东西都会在广州跟福建集散,江南哪怕也不缺码头,却也只能赚给二手钱。
而食盐行业也随着晒盐之法的传开,扬州逐渐失去了食盐集散中心的地位,广州以南的崖州岛就因为最为适合晒盐而逐渐兴盛。
原本扬州盐商们控制的北方以及西南、西北之地的广大市场,也随着大清彻底收复青海,发现了位于青海的广袤盐湖而逐渐收缩,甚至连蒙古市场他们都要失去了。
如今控制江南的势力,竟然是在羊毛生意刚刚开启的时候,就投效了朝廷的几大巨头。
江南的命脉被捏在了朝廷手里,想要反抗朝廷的人,又几乎在朝廷推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火耗归公”、“废除缠足”的政令之时被屠杀殆尽,如今的江南几乎连白莲教都销声匿迹了。
但就算如此,张廷玉也极力反对江南士绅将手伸进后宫,所以苏嫔哪怕暗中传出不少消息求救,却也只得到了一些银钱上的帮助,二阿哥跟三阿哥的资质,实在让江南士绅感到沮丧。
淑和公主开开心心出嫁了,她的驸马虽然是个典型的蒙古人,但也相貌堂堂,脾气很好,还早早主动学了汉话,对待她这个公主也是真心恭敬。
在少了教养嬷嬷的管控之后,淑和公主婚后的生活十分舒畅,毕竟从前在宫中哪怕从未缺少过她的锦衣玉食,可能随时逛街的自由却是没有的。
等淑和公主七日回门,再过两年就要考虑婚嫁之事的温淑公主,直接拉着淑和公主这个大姐不放,恨不得连她的私房事都问出来。
淑和公主明白这个妹妹的想法,劝道:“如今蒙古跟大清的关系攻守易势,咱们已经比那些年和亲蒙古的姑姑们幸运许多,蒙古可不敢送一个脾气不好的驸马来京城,毕竟在他们看来,羊毛生意的份额无比重要。”
这个道理温淑公主也不是不懂,但轮到自己身上的时候,人总会觉得再小心也不为过。
说实话,淑和也怜惜温淑这个妹妹,当年曹贵人没了的时候,她已经有些懂事了,后来甚至还特意找她生母欣太嫔询问过其中的内情,得到的答案自然跟温淑了解的又有些不同。
所以她越发希望这个妹妹能过上好日子,有一个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