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生命永恒之西沙拯救 > 第51章 阿沛夫人的信

第51章 阿沛夫人的信(2/2)

目录

不由得想起了百多年前,先人们反抗西班牙的斗争获得成功。但是结果却比西班牙人在西沙哈拉更为恐怖。西班牙撤离时候,一切风景都变了。自己的人民不得不颠沛流离。

15世纪中叶,葡萄牙殖民主义者侵入撒哈拉。19世纪末叶,被西班牙所替代。1886年,西班牙根据与当地部落首领签定的一系列“保护”协定,将该地区正式划为它的一个“行省”,成为今天的“西属撒哈拉”。

西撒人民不堪忍受殖民主义者的统治和掠夺,长期以来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1956年摩洛哥独立后,提出了对西撒拥有主权的要求,并袭击了西班牙殖民军的驻地和哨所。与此同时,大批摩洛哥人和毛里塔尼亚人也陆续进入西撤,与当地人民一起反抗西班牙殖民主义者。

1973年5月,西撒哈拉的萨基亚阿姆拉和里奥德奥罗人民解放阵线(简称西撒人阵或波利萨利奥)宣布成立,决定通过武装斗争争取独立。月20日,在人阵总书记瓦利·穆斯塔法·塞义德领导下,仅有十几支枪的“人阵”武装袭击了西班牙殖民军设防点的汉格拉,揭开了武装斗争的序幕。

早在60年代末,摩洛哥、毛里塔尼亚和阿尔及利亚3国就共同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达成了一致协议,并采取统一行动向西施加压力。1970年9月14日,3国签署了《共同声明》,希望“在联合国各项决议的基础上,加快西撒哈拉的非殖民化进程”,同时宣布成立一个常务协调委员会。联合国大会和非殖民化委员会也通过决议,要求西班牙给予西撒人民以自决权。1973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又通过3162号决议,要求西班牙同摩洛哥、毛里塔尼亚和其他有关国家在联合国主持下,就西撒举行公民投票问题进行讨论。1975年11月14日,摩、毛、西3国签定了《马德里协议》,决定西于1976年2月26日前从西撒撤离,结束其殖民统治。但同时,摩、毛两国又提出了领土要求。摩洛哥声称,其同西撒有宗教、司法、文化和人口统计方面的联系,以及移民关系;而毛里塔尼亚则强调,其与西撤有天然的历史联系和移民关系。1975年10月,国际法院的裁决是:“在西班牙进入之前,西撒与摩洛哥之间存在某种法律上的联系。”但是又裁决:“在西班牙进入之前,西撒同生活在那里的摩尔人(现毛里塔尼亚人)存在某种部族性质的联系。”因此,法院认为,没有找到其性质足以影响联合国大会关于西撒非殖民化决议的论据。也就是说,国际法院是赞成自决原则的。就在国际法院作出仲裁的同一天,摩洛哥便组织了35万人向西撒进军,以“恢复摩洛哥的西撒领土”,这次行动被称之为“绿色进军”。这“绿色大军”一进入西撒境内,就与“人阵”发生了正面冲突。

在西撒人民的斗争和国际非殖民化舆论的压力下,西班牙按照《马德里协议》的规定,于1976年1月12日开始撤离西撒,结束了长达1个世纪的殖民统治。而摩、毛两国则旋即签署了分治西撒的协议,规定西撒北部约17万平方公里划入摩版图;南部约9万平方公里为毛辖属。这一举动,实际上成为引发西撒战争的火种。

战争爆发后,“人阵”首先把矛头指向毛里塔尼亚。并分别于1976年6月8日和1977年7月3日袭击了毛国首都努瓦克肖特。1977年5月1日和7月16日,又袭击了毛国境内的祖埃拉特铁矿,破坏了该矿至努瓦迪布海港的铁路线,重创了毛国的经济命脉。致使其国内通货膨胀,外汇收入几近枯竭,经济濒于崩溃;毛国内反战呼声日高,人民强烈要求放弃对西撒的殖民侵略;而毛军内部也士兵厌战、军心涣散。军事上的屡遭失败和经济上的受创,使毛统治者地位摇摇欲坠。1978年7月10日,毛里塔尼亚发生军事政变,推翻了掌权18年之久的达达赫政府,“人阵”为求得和平解决问题,曾一度停止了对毛国的军事行动。但由于毛国新政府在西撒问题上仍然举棋未定,1979年7月“人阵”又恢复了对毛的袭击,逼其议和。8月,毛国新政府迫于“西撒人阵”的军事压力和内外交困的窘境,终于宣布:放弃对西撒的领土要求,退出战争。而摩洛哥则趁毛里塔尼亚退走之际,迅速占领了西撒的南部地区,并发布该地区为摩的一个“省”。至此,战争转而在摩洛哥与西撒人阵之间进行。

西撒人阵便挥戈北上,集中力量打击摩洛哥。先后在比尔恩扎兰、勒布伊拉特等地发动了数次较大规模的进攻,使驻撒摩军遭到重大损失。

在西撒武装力量灵活有力的打击下,摩洛哥军队防不胜防,处处被动挨打,于是开始寻求新的对策。一方面,在国际舆论界大力指责苏联、毛里塔尼亚和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插手撒摩争端,声称支持西撒人阵就是与摩洛哥直接为敌;另一方面则请求美国提供更多的军事援助,同时大力扩军,并于1980年8月开始修筑横亘西撒全境的防御性沙墙,意在步步为营,封锁西撒与外部联系的通道,困死“人阵”。

为扭转战略上被动挨打的局面,摩洛哥采取了新的军事对策。先是将驻西撒分散据点上的摩军撤离收拢,集中于数个战略要地;继之以新编组的现代化机动部队进行反复扫荡,确保其交通运输线的畅通;再次,又于1987年4月,动用2万兵力在西撒南部修筑了第6道沙墙。这道沙墙自摩在西撒东南部修筑的第5道沙墙始,至甘加拉止,全长550公里,与毛里塔尼亚的祖埃拉特至努瓦迪布的铁路平行、贴近。全线由沙石堆、哨所、铁丝网、雷区、雷达和预警器构成。对达赫拉至努瓦迪布大西洋沿岸6.5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完成了控制。这样,连同1880年以来构筑的前5道沙墙,总长度达到2400公里,沙墙后面的“安全地区”达到20余万平方公里。摩军的这三项战略措施,极大地束缚了“人阵”部队的机动,造成了其歼敌的困难。战局急转直下,摩军开始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西撒人民前仆后继,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斗争的艰苦卓绝,世所罕见。之所以未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主要在于力量对比悬殊过大和受制于国际战略格局变化,这两个方面的因素。西撒总面积虽已超过了摩洛哥国土的一半,但人口仅为摩的7\/1000,武装力量不足摩军的1\/5,且武器装备和经费全靠外援,难以自给。这样,就军事实力来说,“人阵”武装力量很难遂行正规作战,通过大量歼敌来改变战场敌强己弱的态势,将对手驱逐出境。

西撒和摩洛哥之间的主客观条件大相径庭,因而西撒战争也就具有了其特殊的发展规律。成为当今世界持续时间最久,情况最为复杂,战争结局最难预料的一场军事冲突。这场战争使西撒和摩洛哥两国人民饱经战火的苦难,和平的实现依然遥遥无期。举世瞩望,通过多方努力,尽快公正、合理地结束这场冲突。

而现在,百多年后的现在。西沙哈拉人通过土地换和平,得到了南部地区。国际中立区隔绝了南北,避免了武装冲突。如今南部西沙哈拉整体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已经超越了北部。

埃尔隆心中清楚地知道,他的目标是实现统一!

在这个北中南三分的分裂和混乱的西沙哈拉,只有通过统一才能带来真正的和平与繁荣。而谁能够成功地缔造统一,谁就将成为新西沙哈拉的国父,被人们铭记和敬仰。

这个目标对埃尔隆来说既是一种家族部落的责任,也是一种自己未来地位的使命。他深知要实现统一并非易事,但他坚信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一切皆有可能。他愿意为之付出一切代价,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只为了让新西沙哈拉走向一个光明的未来。

如果作为新西沙哈拉的领袖,埃尔隆明白统一不仅仅是领土的合并,更是人心的凝聚。他需要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带领他们共同迈向统一的道路。他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实现统一的伟大梦想。

因此,埃尔隆决心不辜负历史赋予他的重任,勇往直前,为统一事业奋斗到底。无论前方会遇到多少挑战和阻碍,他都将毫不退缩,用智慧和勇气引领新西沙哈拉走向辉煌的明天。因为他知道,只有实现统一,才能给新西沙哈拉带来希望和幸福,让这片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所以埃尔隆想要得到姑妈的支持。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