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去西安(1/2)
程忠实回到会议室,一时间脑子里全是孙朝阳的话,至于台上老师正在说什么,哪里还听得进去。
每一个作家写的每一部作品中都有一个他最喜欢的人物,这个人物是他现实生活中的投影。虽然这个人物未必能够得到读者喜欢,虽然身上有这样那样的毛病。
他内心中有一个人物逐渐成型,彷佛集中了世界上所有女子最好的最打动人的东西。
程忠实拿起笔在稿子上随意地写着字:女性,十六七岁,地主家的小妾……没有子女。这年关中大饥。恰逢夏收,来了一群麦客。一个男青年,剽悍、冲动、热情、纯粹,能吃……
……
延安的党建活动还在进行中,第三日,一行人又乘车去了清化砭,那地方距离延安三十来公里,就是光秃秃的山,没甚看头。孙朝阳开始抱怨了,说还不如去壶口看黄河,伙食也差。
众陕西籍作家有他领头,也是怨气冲天。
孙朝阳说,各位你们还是给我写稿吧,咱们杂志社比你们省协有钱多了。每年都有笔会年会,都在各大风景名胜区举办,住的是星级酒店,吃的是山珍海味。上次征文大赛,知道我们去哪里了吗,去的是秦皇岛,天天大虾。
众人都异常羡慕,齐声说,孙总编,俺们还真要给你投稿了。
这次活动,竟被孙朝阳变成了他的约稿会,搞得陕西省协的工作人员都很无奈。虽然心中生气,可孙朝阳毕竟是大刊物总编,却不好对他发作。
“孙朝阳同志,孙朝阳同志,电话。”这天晚上,孙朝阳正在跟于华等几个作家在房间里就着花生米卤羊蹄喝酒。
于华约孙朝阳党建结束去富县玩,看看杜甫诗歌中的“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可怜小女儿,未解忆长安”中的月亮,孙三石同志很动心,酒店的服务员就敲响了门。
他心中奇怪,这延安城天远地远,究竟是什么人找到这里来了?
“喂,我是孙朝阳,哪位?”
“朝阳,是我,陆遥。”对面熟悉的声音传来。
孙朝阳哈一声:“老陆,你把我约到陕西来,自己却跑回铜川,不够意思啊!早知道这里,我就不来了。”
陆遥说:“我现在铜川矿务局给你打的电话,家里真的有事情,开不得玩笑。反正我是个喜欢到处跑到处玩的人,每年都要和你见上一次面,这次聚不了,改下次就是。”
二人寒暄几句,陆遥问孙朝阳在延安过得愉快吗?孙朝阳说,倒是挺愉快的,认识了许多新朋友,大家都合得来。而且,于华也在。
陆遥呀一声:“于华也来了?嗨,我对他闻名已久了,可惜一直没见过。不过,他是青年作家,咱们写作路子和观念不一样,就怕到时候谈不来。对了,你和老程聊得怎么样了?”
孙朝阳:“老程?我感觉老程对我有意见,他是个老成的人,性格也火爆。我嘻嘻哈哈惯了,咱们不投缘,都没说过几句话。”
陆遥在电话那头沉默片刻,说:“我倒是忘记这点了,你的性格其实和咱们老秦人不是很合拍。当初在云南的时候,我们也是磨合了好久,靠着你的厚脸皮,你我才成为好朋友。你这人给人的第一印象不好,但接触久了,就会成为好朋友。”
孙朝阳:“老陆,人和人之间讲究的是缘分,我和老程或许没有成为好朋友的缘分吧。”
陆遥:“我不是说这个,老程最近在创作上遇到一个大难题,可惜我帮不上忙,这才把你请过来跟他聊聊。你虽然不算是国内一流的编辑……”
孙朝阳不服:“我就是一流。”
陆遥:“好好好,你是一流。其实,在给作家提出修改意见什么的具体事情上,你弱了些,甚至帮作家做选题也不是强项。你的优势是激发作家的潜力,把他的创作生命推向另一个高峰。老程现在真的遇到困难了,他一直想写一部长篇小说,可写什么,怎么写,却不知道如何着手。他最近很苦恼,很爆躁。先不说做为朋友我有义务帮他,就从文学本身而言,我也希望我们陕西再出以篇佳作。所以,我想你抽时间跟他好好聊聊。”
孙朝阳一愣:“白鹿原?”
陆遥的声音听起来很疑惑:“甚么白鹿原?”
孙朝阳来了精神:“老程要写一部长篇小说?”
“对啊,我刚才说过了的。”
“他现在不知道写什么,该怎么写?然后,你看不过眼,把我弄过来,想给他一点建议?”
“对。”
孙朝阳嘿嘿一笑:“早说嘛,早说不就没这事了?这几天,老程对我爱搭不理的,我有心和他亲近,又怕吃闭门羹,就知道和他性相不合,正打算明天乘飞机回北京呢。”
陆遥:“你别回了,先去西安和老程聊聊。我过些时间要回西安办事,到时候咱们聚聚。”
“行,我在西安等你。”
孙朝阳想了想,八七年确实是程忠实开始做《白鹿原》前期准备的时候,他老先生写这部作品写得很苦,写了五年才完成第一稿。当时,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第一编辑室,负责长篇小说的两位编辑去成都出差,路过西安,才从他手里要到稿子。
当程忠实把手头五十多万字的稿子交给两人的时候,禁不住说:“我把命都给你们了。”
《白鹿原》出版,大红,还获得九六年的茅盾文学奖。
这次重生之旅,孙朝阳除了成就自己外,能够见证当代文学最辉煌的年代,才算是不辜负老天的垂怜。
孙朝阳最后对陆遥说:“老程没灵感,小问题,看我怎么激发他。”
这年头电话费挺贵的,不过,反正是公款,陆遥这个电话竟打了一个小时,才依依不舍地和孙朝阳结束了通话。
等孙三石同志回到房间,喝酒的众人已经散去,只于华一人坐那里享受孙朝阳扔桌上的金丝猴香烟。
孙朝阳:“于华,明天我不陪你去富县了,自便。”
于华好奇:“怎么了?”
孙朝阳便将刚才陆遥打电话,让自己帮程忠实审题的事情大约说了一遍。
于华撇嘴:“选什么题,文学创作这种事情,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无论什么题材,只要写得有趣就行,跟题材没有关系。我拿做菜打比方,就说江浙菜中的腌笃鲜说吧。材料就是春笋、火腿、五花肉,好厨子做出来鲜掉人眉毛,差厨子炖出来的汤,多喝一口就算你输。世界上没有坏题材,只要差劲的作家。”
他正处于创作高峰期,再过两年,就会写《活着》,再上一个台,然后是《许三观卖血记》。拿起笔,他感觉自己无所不能,怎么写怎么有。
正如王骁波说的,“我认为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都锤不倒。”
年少气盛,这已经是对前辈的不尊敬了,孙朝阳眉毛一扬:“不给你说了,反正我明天直去西安,谁管你。”
于华笑嘻嘻地说:“不冲突,不冲突,反正富县离这里没几里路,咱们可以先去那边,等玩够了,我陪你去西安。”
孙朝阳和于华玩得到一块儿去,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就点了点头。
次日上午,众人合影留念,然后各奔东西。
于华好几次都朝队伍里钻,想蹭照片,还想站c位。孙朝阳和程忠实坐在第一排,他死活要挨着俺老孙。
急得省协的一个小姑娘不住跺脚:“于华老师,这是我们陕西作家的合影,你实在要拍照,等会儿我们单独给你拍一张呀!”
于华不肯:“任何人都不能破坏我和孙三石同志的友谊,包括孙三石自己。”
把小姑娘急得都差点哭起来。
程忠实脸铁青,偏偏于华现在名气实在太大,他也不好发作。
孙朝阳忍无可忍,索性站起来,把小姑娘拉到c位坐下,自己则用伟岸的身躯挡住于华这个不速之客。
拍完照,孙朝阳和于华乘公交车去富县,羊肉泡馍吃了,油泼辣子面吃了,枣干吃了,半夜里的月亮看了。
“碰!”门关上,简陋的老屋顿时安静下来。
程忠实静静地站在客厅正中,能够清晰地听到自己耳朵里血液流动的声音。
他手里提着一口巨大的蓝布包袱,里面是四十多个馍馍,是妻子刚蒸的,乘车行了一路,依旧能感觉到热气。
再看看老屋,里面有开水瓶,有锅碗瓢盆,外面屋檐下还有一口蜂窝煤炉子。
客厅写字台上落满了灰尘,上面有一台红光收音机,还有一个铁皮茶叶盒,里面应该还剩半斤花茶。
未来一个月,自己就要在这里闭关。
他和老妻已经说好了,自己要写作,需要绝对的安静,让她每过一段时间就蒸点馍馍送过来做口粮。
实际上,程忠实是个喜欢热闹的,跟陆遥每次创作都要选个没人的地方自我隔离不同,他不挑时间和地点的。没办法,做为文化馆长河文化局副局长,工作多,社会活动也多,你得在繁忙的事务中一点点挤出时间来写。
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都是中短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