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弘未来人生 > 第53章 宅基的思考

第53章 宅基的思考(1/2)

目录

弘未来的路上,安身是一个前提。

安身是指在某地居住和生活,多用于形容在困难条件下的栖身之所,或指在某处躲避。

“安身”一词最基本的意义是指找到一个可以居住的地方,通常是在条件较为艰难的情况下使用。例如,在《左传·昭公元年》中提到君子有四时之分,其中“夜以安身”便是指夜晚休息、安顿身心的所在。

在面临追捕或危险时,人们会寻找掩护,此时“安身”便含有隐匿的含义。敌人四处搜捕抓人时,我们只能在破庙里安身便是此用法的例证。

“安身”在文学作品中常被引申为立身之意,如《孔子家语》中曾子的言论即表达了通过诚信、忠诚和恩泽来立身处世,从而实现“安身”的境界。这里,“安身”已不仅是指物理意义上的居住,而是指一个人如何在社会中定位自己,确立个人价值和地位。

“安身”与“立命”结合使用,形成“安身立命”的成语。它讨论的是人的生活着落和精神寄托,强调了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需求。这反映了人们对于稳定生活的追求,以及在此基础上对精神层面满足的探求。

在现代社会,“安身”常常与住房问题联系在一起。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住房成本的上升使得许多人难以找到安稳的居所。因此,“安身”在现代社会中往往被用来描述寻找经济适用房、租赁房源等现实问题。

“安身”还可以引申为人在精神上的安全感。面对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和种种不确定性,人们追求心理上的“安身”,即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平稳,这种需求在当代社会日益凸显。

在国际移民背景下,“安身”更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概念。移民在新的国家中寻找居住地,不仅是物理空间上的需求,更涉及到文化适应、身份认同等多重社会心理因素。

社会环境越复杂,安身越难,更不用说立命了。“安身”这一概念不仅仅是寻找一个居住的地方那么简单,它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社会和哲学意义。在不同的语境和情境下,其含义和重要性各异,但始终关乎人的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和精神追求。

从古至今,“安身”一直是人类社会关注的重点,也是每个人生活中的基本诉求。通过对“安身”的深入解析,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它在不同文化和社会中的意义,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安身”之所。

安身的前提是扶正祛邪,说容易,做起来很不容易。

《白鹿原》开篇写道:白嘉轩后来引以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但是其中前六个女人被白嘉轩连克,六个老婆死因各不相同:

第一个死于难产;

第二个死于痨病,也就是现在的肺结核;

第三个死得比较奇怪,不知得了什么恶疾,在瘦成了一根干枯的包谷杆子后吐血而死;

第四个死状极其恐怖,身体扭成干虾,血液也变成黑稠色,这是典型的中毒症状;

第五个是被白嘉轩传闻的倒钩毒汁吓疯后不慎溺死的;

第六个则是被白家闹鬼活活吓死的!

这些老婆的死因反映了当时社会医疗条件的落后和人们生活的艰难,同时也展示了白鹿原上的人们在面对生死时的无力和无奈。

这让他和他的家人都感到不安和困惑。嘉轩完全绝望了,一直给他家族看病的老中医冷先生开导他说:兄弟,请个阴阳先生来看看宅基和祖坟,看看哪儿出了毛病,让阴阳先生给禳治禳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请来了阴阳先生。阴阳先生是一个懂得风水和命理学的人。他通过观察白家的宅院和周围的环境,认为白家的祖坟出了问题,需要迁坟。白嘉轩听从了阴阳先生的建议,决定迁坟。在迁坟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一块奇异的白鹿形状的石头。阴阳先生认为这是吉祥的象征,对白家会有好处。

然而,迁坟并没有立刻解决白嘉轩的问题。他仍然为克妻的命运而苦恼,直到他遇到了第七个妻子仙草。仙草的到来给白家带来了改变,她不仅活着,还为白嘉轩生下了孩子,白家也逐渐走向繁荣。

看官可以设身处地的想,当面对这些灾难,无可奈何时,请风水先生是无奈之举,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传统观念**:白鹿原地区有着浓厚的封建传统观念,人们对风水、阴阳等超自然力量充满敬畏。白嘉轩作为白鹿原的族长,遵循这些传统观念,认为阴阳先生能够通晓天地之理,可以帮助他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

2.**盖房建院**:白嘉轩打算修建白鹿家族的祠堂,他希望通过阴阳先生的指导,选择一个风水宝地,确保家族的繁荣昌盛。此外,在建造房屋和院落时,阴阳先生还可以根据风水原理规划布局,以达到趋吉避凶的效果。

3.**解决疑难**:白嘉轩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难以解释的事情,例如白鹿的出现、家族的变故等。他认为这些现象可能与阴阳之气有关,因此请阴阳先生来作法,以祈求平安、消除灾祸。

4.**社会地位**:请阴阳先生也可以显示白嘉轩的社会地位和财富。在那个时代,能够请得起阴阳先生的人家通常被认为是有一定实力和威望的。总的来说,白嘉轩请阴阳先生是受到传统观念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维护家族的利益和安宁。然而,这种做法也反映出了当时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盲目信仰和对科学知识的缺乏。

在民间,有一种观点:信则灵,但是还有一种观点:灵则信.

信则灵,灵则信”这句话传达了一种信念与实际经验之间的相互关系。

当我们相信某件事情时,它可能会变得更加真实或有效,而当我们经历到某种效果或结果时,我们也更容易相信它。信任和信念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影响我们的感知和经历。当我们对某个人、事物或理念持有坚定的信念时,我们可能会更积极地寻找和解释与之相关的信息,从而加强我们对它的信任。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确认偏差”,即我们倾向于关注和记住与我们现有信念相符合的证据,而忽视或淡化与之相矛盾的信息。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在某些事情上获得了积极的结果或体验,我们可能会因此更加相信它的有效性。例如,如果我们相信一种治疗方法会有效,并且在使用后确实感觉到了改善,那么我们就更有可能坚持这种信念,并将其推荐给他人。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信则灵,灵则信”并不意味着一切都可以仅仅通过信念来实现。科学方法和客观证据在评估和验证事实方面仍然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一些客观存在的事实和科学规律,无论我们是否相信,它们都不会改变。

比如:每次白嘉轩的老婆患病,冷中医都来看,但是每次都没有解决他老婆的生死问题,这说明,每个领域的专家有每个领域专家的特长和短板。

此外,过度依赖信仰而忽视客观现实可能导致盲目和错误的判断。在面对各种观点和信息时,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思维,审慎地评估证据,并不断更新和修正自己的信念。

“信则灵,灵则信”提醒我们信念的力量,但也强调了在信仰与现实之间保持平衡的重要性。它鼓励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但同时也要保持理性和批判性思维,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周围的世界。

白嘉轩的现象,在中国有一定的代表性,也是陈忠实老先对中华文化的传承的一种提炼的表述。

未雨绸缪意味着在问题或危机发生之前就采取预防措施,它与风险意识密切相关。

未雨绸缪的高级表现是先知先觉,那些能够提前洞察到事物的发展趋势、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预见性的人。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经验、智慧和观察力,提前预测到问题的出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这种特质使他们在面对变化和挑战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把握机遇,避免潜在的风险。

未雨绸缪的还有一类人,知错就改,也就是后知后觉,“后知后觉”的人则对事物的发展相对迟钝,需要在事情发生之后才明白其中的道理。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验来理解和应对复杂的情况,往往在事后才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或者机会的错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