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枪火(上)(2/2)
江大宝本就热衷于当官,尤其享受别人敬畏自己的感觉。见到有人避开自己,他更是神气十足,昂首挺胸地靠过去,甚至故意挨在对方身上。
“你踩到我的脚了!!”一名小头领终于忍不住大声呵斥道。
“怎么着,你敢动我?”江大宝一把将对方推开,然后迅速抓起腰间佩刀,横在胸前,作势要拔出来,凶神恶煞地吼道:“来啊,看看我身上穿的什么,你敢动我试试!”
这一声戾喝,吓得那名小头领不敢再高声言语,如同受惊的乌龟一般,把头都缩了起来。他手底下最多也就二十号人,真正能打的不过十多个。借着夜色的掩护,他赶忙带着手下灰溜溜地逃走了。
“我呸!没一个有种的。”江大宝心满意足地朝地上狠狠吐了口唾沫,脸上满是得意之色。他转头对身旁的衙差们说道:“各位兄弟看到没,这就是当官的好处。那厮要是敢再多说一句,我当场就把他拿下。这可真是仰仗了苏大人的威势啊!”
随行的衙差们见状,也是乐不可支。虽说他们衙差身份低微,但俗话说打狗还要看主人,他们上头有江大宝撑腰,而江大宝背后是苏县令。
苏县令在泗水县稳坐官位,他们这些小人物自然也就有了底气。于是,众人连忙附和道:“江总捕英明,苏大人一心为民,那些奸猾小人又怎能与我们相提并论呢?”
“那是!!”江大宝乐乐呵呵地大手一挥,然后背着手,开始随着人流在街上游逛,东瞧瞧西看看。
没过多久,他就随着人群来到了何家宅邸外。此时,从宅邸里不断传出阵阵哭嚎声。江大宝见状,扒开众人,挤了进去。
在泗水县,那些没钱没势的老百姓夜里根本不敢随意出行,更不敢随便走在街上。此刻在街上的,大多是有些身份的商户、势力或者帮派成员。
有人正因为被江大宝拥挤而想训斥几句,可一见江大宝身上穿着的官袍,立马闭上了嘴,乖乖地让到了一边。
江大宝在宅邸里看了半晌,却没瞧出个所以然来。不过,从旁人的交谈声中,他判断出,那声枪响正是从何家宅邸传出的。
他随手抓住一人,问道:“里头怎么回事?”
“呃……”那人见到江大宝,就如同老鼠见了猫一般,缩着脖子,满脸惊惧地说道:“何大东家刚刚被人枪杀了……”
“什么!?”听到这个回话,江大宝整个人都愣住了。
何家主可是泗水县木工商行的三大户之一啊,在这县里颇具影响力,居然就这样轻易地死了!他心里清楚,何家主一死,整个泗水县的散户恐怕都会彻底乱套。
江大宝松开手,迅速思考起来。他暗自猜测,难不成这是苏大人暗中的手笔?他虽不确定,但他明白,此事对官府来说,必定是个有利可图的机会。
“死的好!”江大宝突然笑出声来。在找人确认何家主的确已经死透之后,他赶忙带着人返回县衙,去给苏尚报信。
此时此刻,县衙门口停着一架马车。马车里走下一个俏丽端庄的小姑娘,她便是小翠。小翠跟着苏尚在府衙做了不少差事,在这过程中接触到许多人和事,性子也比以前沉稳了许多。但在许多时候,她身上还是透着一股稚嫩的气息。
小翠一手提着灯笼,一手提着食盒,小心翼翼地步入县衙大门。她寻了好几处地方,终于在公堂后方的书房里找到了自家小姐苏尚。此时,苏尚正在专心致志地手写文书。
“小姐,来吃点东西吧,这是我悄悄熬的米粥哦,可香了。”小翠压低嗓音说道,说话时还左看右看,生怕被别人瞧见,那模样就像做贼似的。
没办法,以前在中州的时候,顿顿都能吃大白米,可来到这里后,吃大白米竟成了一种奢望。她不禁有些后悔,来的时候真该多带一些。
苏尚停下手中的笔墨,扭头看了眼小翠,低声笑道:“我说过好多次了,私底下叫我姐姐就好。”
小翠听后,扭捏了一阵。虽说姑爷和小姐都把她当作自家人看待,可她心里明白,自己始终是个外人。她咬住下唇,憋了一会儿,才勉强笑道:“不习惯啦,小姐快些把粥喝了吧。”
“你这脸皮也太薄了。”苏尚笑着说道,这笑容让小翠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苏尚笑了一会儿,端过小翠递来的粥碗,喝了一口。那米香顺着喉咙流入腹中,她闭上眼睛,细细品味了许久。睁开眼时,她盯着白皙的粥水出起神来。
她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居然会为了能吃到米食而感动。要知道,以前在中州的时候,这种东西可是唾手可得的。究竟是什么变了呢?是这世道,还是人心?
她放下粥碗,看向小翠,问道:“你喝了吗?”
小翠连忙点头,伸出两根手指比划了一下,说道:“喝了,喝了两碗哦。”
苏尚摇了摇头,表示不信。她伸出手,轻轻捏了捏小翠消瘦的面颊,说道:“你啊,心思单纯得很。肯定是昭临那小家伙吃的最多,你估计都没怎么吃吧。”
小翠低下头,看着自己的绣鞋,就像做错事的孩子一样,默不作声。
苏尚其实自己也饿了。她身为半个武者,虽说武功不算高,但消耗可比寻常女子大得多,需要多进食才能维持开穴数量带来的消耗。
她不敢封住穴道,生怕遭遇突然袭击时反应不过来。她心里清楚,自己肩负着许多责任,她可以死,但绝不能死在这里,不能孤独地离去。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她希望能死在相公的怀里,在她温暖的怀抱中离去。
短暂的失神后,苏尚摸了摸小翠的头,把粥碗推过去,说道:“你吃吧,姐姐我不饿。”
小翠没有动,她抬起头,看了眼苏尚面前放着的行官册。那上面的笔迹还未干,来泗水县后,小姐夜里经常写这东西。
听小姐说,这是用来记录自己为官路上的所见所闻,以及治理地方的心得,看看有没有机会留给后人传阅。
在小翠看来,小姐这样做有些老气横秋的,倒有几分姑爷的影子了。
她抿着唇,犹豫了好一会儿,才问道:“非做这些不可吗?以前,我们一家人在中州的时候,生活得多么快乐啊。小姐练练武,看看书,姑爷出去当值,晚上有时候早点回来,小翠就会跟着去集市买菜,一家人一起吃饭、睡觉。有时间了,就去街上逛逛,听听戏曲……”
苏尚站起身来,轻轻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说道:“小姐我又何尝不向往那种安定宁静的日子呢?可相公她啊,不是那种安于世俗的人。她心怀天下,想要的是太平盛世。我很明白她的志向,相公以前学医,曾经的她或许和大多数人一样,觉得事不关己。可人总是会变的,即便她不说,我也能懂。学医虽能救人,但救不了天下,更救不了这世间的芸芸众生。所以,她想要治世,想要医治这个病入膏肓的世道……”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苏尚想着小翠或许听不懂,便又自顾自地摇了摇头,笑着对小翠说道:“你看,姐姐我也变啰嗦了。你喝粥吧,待会我们一起回家。”
小翠似懂非懂,不再言语,端起粥碗大口吞咽起来。糙米粗粮着实难以下咽,从富足的中州来到此地,这由奢入俭的生活转变,远比她想象中艰难。
苏尚离开书房,来到井边打了几碗井水喝下。这时,急促的脚步声从远处传来。她朝着公堂方向走去,迎面便遇上了满脸喜色的江大宝。
“苏大人,那木工商行三大户之一的何家主,被人枪杀身亡了!”江大宝气喘吁吁地禀报道。
苏尚手中端着的水瓢猛地一僵,随即脸上绽出一抹笑意:“真是天助我也!”说罢,她来回踱步,心中暗自思量,如今万事俱备,只差这关键的“东风”,眼下有人挑起事端,正好为计划的推进创造了契机。
她深知此事绝非相公所为,泗水县的各方势力盘根错节,唯有让他们内部起纷争,才有机会将其逐个击破。当下,正是不可多得的良机。
想到此处,苏尚立刻对江大宝下令:“你速去寻师爷,告知他,计划可以开始实施了。”
在距离泗水县不远处的山岗间,半山腰有一处清泉,潺潺溪流穿林而过。林间晚风轻拂,竹叶沙沙作响,离清泉不远处,有人燃起篝火,围坐交流情报。
清泉之中,一位少女正裸身清洗,借着微弱月光,可见她仔细洗去身上的血污,指尖缝隙里的血迹也被一一洗净。
近日来,她连破数个小寨子,天书之中,杀人数目从六百增至七百,而她救治的人数不过千余,杀戮之数竟快要赶上救人之数,当真应了那句“杀人容易救人难”。
李幼白静静地端坐在水流之中,不时有受扰的小鱼群围绕在她身下,轻啄、磨蹭,带来阵阵刺痒,引得她时而轻笑,时而又有些无奈。
或许用剑会更方便,可那些敌人武功太弱,无论是用拳还是用剑,对提升自己的武功都毫无助益。
李幼白洗净片刻后,“扑通”一声,整个人没入水中浸泡,驱逐夏日里的滚滚热温,只留一张脸浮在水面。
半晌过后,她才从泉水中窜出,走上岸边,拿起布巾擦拭掉身上的水渍,穿上贴身衣物,套上旗袍,一颗一颗仔细扣好胸前的扣子。
李幼白身形如电,掠过竹林。
围坐在篝火旁的死士见她归来,纷纷起身相迎,其中一人上前汇报道:“白姑娘,清点完毕。这些天抢夺来的刀剑有一百多把、火枪五十支、弹药上千,还有甲胄五十多件,以及各式各样的疗伤药物与粮食……”
李幼白快步走到火堆旁坐下,歪着头,将湿漉漉的长发盘在手上,小心擦拭着。
听闻汇报,她神色镇定,应道:“该做的都已做了,把这些物资都送去泗水县。是时候和那些人真刀真枪的碰一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