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枪火(中)(2/2)
既然相公已经传递出了信号,那就说明自己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没有出错。
季宏两庄的人马抵达泗水县,动静不小,消息自然也瞒不住。苏尚也没必要刻意去压制,交接好相关事宜后,工厂投入使用也就是这一两天的事了。
只见一台台纺织机、织布机、工台、染床等设备从战船上被搬下来,装上马车,运往厂房。负责保卫的人员众多,有范海琴带来的洋人队伍,有季宏两庄的护卫势力,还有县衙的衙差。这热闹的场景,一扫苏尚刚到泗水县时的落魄。
“你那台机子就放这儿!”范海琴站在厂房里,指挥着劳工们布置安装器械。可她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就算加上跟随而来的匠工,面对这上百号人的大厂房,布置起来场面还是有些混乱。不过,大伙在这儿干活,心里都挺高兴的。
这边的动静实在太大,自然而然地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其中,最为关心的便是之前来衙门闹事的那些群众。
他们记得苏尚说过两天后可以来县衙报名务工,可现在时间还没到,那边却好像已经要开工了,而且人还不少。
一些性子急躁的人凑在一起,组成队伍,急匆匆地赶到县衙。这次,他们的气势可不似先前那般嚣张跋扈,而是老实了许多。
见到县令苏尚后,他们唯唯诺诺地问道:“县令大人,不是说好了两天后来县衙报名就能去工厂做工吗?可我们看现在这情况,好像已经不缺人了呀?”
苏尚听了,脸上露出愁苦的神情,叹息道:“哎,诸位有所不知啊。本县本来就没几个工人可用,你们又都在商户手底下做工。本官去拜访了那么多人,他们却没有一个愿意松口把人借给本官的。实在没办法,因为人手不足,本官只好去水龙岗招人。本官只喜欢老实本分的人,那些当过贼的,本官是不会任用的。
当时对方说考虑考虑,可没想到这么快就派人过来了,而且人数刚好两百多。他们大老远赶来,路途遥远,本官也不好意思让他们原路返回,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前来探问的百姓们听了,觉得苏尚说得确实在理。这女官刚到泗水县的时候,确实到处奔走,想来应该就是在计划厂房的事情。
本地几乎所有老百姓都在商户名下劳作,考虑到官府与商户之间的矛盾,商户们不给人也很正常。可一想到自己原本说好了能去做工,现在却没了着落,他们又着急起来。
“我们明白大人的难处,可是……可是之前都已经说好了呀,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几个人说着,当即跪下来磕头,祈求苏尚给他们指条出路。
苏尚赶忙将他们扶起,诚恳地说道:“本官既然说了,哪怕现在人手不缺,也肯定不会食言。你们先回去,顺便帮本官告知其他人,原定的报名时间不变,但是只有一天。过了这个时间再来报名,可就无效了。到时候,本官会给你们重新安排其他差事。”
“多谢大人,多谢县令大人!!”众多前来探问的百姓听了,顿时感激涕零,再三道谢后,便结伴满心欢喜地走出了县衙大门。
法昭临从苏尚身后探出头来,皱了皱眉头,问道:“这些都是你计划好的?先和季宏两庄商量好,等这些百姓过来,再反过来利用他们给商户施加压力,故意让人觉得人手充足,好让他们为你营造氛围,加速商户们内斗?”
苏尚扭头看了这小妮子一眼,心想不愧是法家的人,和小翠比起来,聪明太多了。她思索了片刻,点了点头,说道:“算是吧。其实我之前也没料到会有这一步。之前和季宏两庄谈拢,本来是工厂那边的计划,主要是为了巩固自身权势。没想到这些商户给我送来了‘东风’,那我自然得借用一下了。”
工厂的组建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几百人在现场忙碌奔走,有说有笑,热热闹闹的。整个泗水县,已经很多年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阵仗了。
在正式开工之前,还需要让工人们熟悉并掌握这些机器的操作方法,这也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好在这些工作不需要太多脑力,只需要机械地重复操作就行,很适合识字不多、头脑简单的中原老百姓。
苏尚在一旁看着范海琴一点点地完善工厂的各项事务,看着那些她从未见过的机关工台,心中忽然有些疑惑,便向范海琴问道:“如今大秦的机关术可谓巧夺天工,为何不用机关术来纺织呢?机关术能够一刻不停地生产,而人力花销不仅高,还得给工人休息时间。”
范海琴用一种略带轻蔑的眼神看向苏尚,眼中还闪过一丝得意。
她习惯性地喜欢拿别人和自己比较,眼见李白的女人问出这样的问题,不禁笑了起来:“机关术虽说成本低,能不间断生产,但为了保证其稳定运行,同样需要有人时刻盯着。
而且,基本上使用机关术的话,是一整条线路相连的,一旦某个地方损坏,就很容易导致整条线路瘫痪。我们这里生产的是面料和物料,和那些种植药材的可不一样。种植药材每日只需要浇水看护就行,可我们要的是稳定的产量。所以,综合来看,用人力是最廉价且最稳定的选择。”
“原来如此。”苏尚点了点头,她并不知道范海琴心里的这些小九九。要是知道的话,肯定得想办法找回点面子。
有人欢喜有人愁,随着清正公明的官府势力日益强大,它逐渐成了那些奸邪势力心中的一块巨石,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随着一声惊雷划破天际,夏季的大雨倾盆而下。
人们心中埋藏已久的侥幸、邪念、贪婪,在这看似“合适”的时机到来之时,如同决堤的洪水一般,随着事态的发展爆发出来。
为了能在这场生死竞赛中站稳脚跟,各种各样的势力与门派开始频繁走动、相互交谈、彼此联合,各自结成阵营。
大雨如注,天地间仿佛挂起了一幅巨大的水帘。许多车马在雨中疾驰,其中有一队车马格外显眼。看其所属标志,便知是泗水县内一家颇有名气的武馆。
这家武馆,同时也是木工商行钦定的打手之一。
武馆馆主带着人刚从侯家出来,他们在侯家谈了些事情,说是准备要开打了,让武馆做好准备。
馆主坐在马车里,正思索着这些事,突然注意到身后还有一支马队在雨中奔驰,而且一路紧紧跟随。
馆主心中顿时警惕起来,刚想掀开马车车帘往后看看情况,就见原本跟在身后的那支马队忽然加速冲了上来。
只见一个个漆黑的身影映入他的眼帘,一群穿着黑衣的蒙面人手持火铳,对准了他。他还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对方就已经扣动了扳机。
“砰砰砰——”
雷鸣声掩盖了枪声,一连串的火舌从铳口喷出,一颗颗子弹带着致命的力量呼啸而来。拉车的马匹首当其冲,凄厉的嘶鸣声划破长空。
它们的身体被火铳击中,吃痛之下,前蹄高高扬起,随后重重地摔倒在地。
巨大的冲击力使得原本急速行驶的马车瞬间失去平衡,车身剧烈摇晃起来,紧接着便侧翻在地。车轮在地上疯狂地滚动着,车身的木板被撞得四分五裂,木屑四处飞溅。
馆主整个人身中数枪,又被甩出车外,重重地摔倒在大雨中。他刚想挣扎着起身,那些蒙面人便快速跃下马匹,掏出长刀,朝着他凶狠地杀来。
在他瞳孔逐渐放大的最后一刻,他看到自己的手下们全部倒在了敌人的刀口之下。
仅仅几个呼吸的时间,街面上便横尸一片。雨水不断冲刷着地面,鲜血从尸体中流出,顺着水流向四周扩散开来,仿佛一幅惨烈的画卷。
这伙蒙面黑衣人取道:“他娘的,就这么点钱!他家里肯定还有不少,趁着现在,杀过去!”
“这样做不会有事吧?”一名小弟有些担忧地问道。
领头人满不在乎地说道:“现在大家都在警惕官府的内鬼,谁知道内鬼到底是谁。我们几个都快吃不上饭了,现在有机会,把握住了就能翻身!哪还管得了那么多!抢了再说,到时候把这顶帽子扣到苏尚头上就行。”
这伙人商量好后,在现场用鲜血留下了一个“官”字的刻印,随后便骑上马匹,朝着泗水县的一处宅院疯狂奔去。
就在同一时间,怀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他们趁着雨天,打着官府的名号,纷纷举起刀枪,将矛头对准了自己曾经的同伴,敌人,一场混乱与杀戮,在泗水县悄然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