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肆佰陆拾柒章 知否 (22)(2/2)
接下来,孔嬷嬷开始教授几位姑娘学习插花、点茶以及品香等一系列充满风雅韵味的技艺。
只见她优雅地站在众人面前,轻声细语地讲解道:“这插花啊,可不单单只是一种简单的装饰或者礼仪行为哦,它其实承载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内涵呢!
从古至今,多少文人雅士皆借由插花来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并寄托远大的志向。
在众多美妙绝伦的诗词当中,也不乏有大量对于插花场景细致入微的描绘,这些作品无一不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宋人们对于大自然之美那炽热无比的热爱之情以及孜孜不倦的追求之心呐。”
说到这里,孔嬷嬷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咱们宋人在进行插花的时候,对于花材的挑选可是相当考究的哟!
首先呢,花材必须得足够新鲜才行,这样才能确保插出来的花朵娇艳欲滴、生机盎然;
其次呀,还要特别注意花材之间的相互搭配是否协调得当,而且每一种花材往往都蕴含着特定的象征意义呢。
就好比那素有‘四君子’之称的梅花、兰花、竹子还有菊花吧,它们可经常会被选作插花中的主角呢,因为将其融入到花艺之中,可以很好地彰显出主人家那高雅不凡的格调品味哟!”
孔嬷嬷微笑着说道:“接下来就是插花环节啦,这可得靠你们自己去发挥创意咯!”她目光温和地注视着眼前这些年轻女子们,期待着看到她们各自独特的表现。
只见姑娘们纷纷围拢过来,开始挑选起面前摆放着的各种鲜花和枝叶。
有的仔细端详着花朵的颜色和形状,思考着如何搭配才能展现出最美的姿态;有的则轻轻触摸着花瓣,感受它们柔软的质地,仿佛在与花儿对话一般。
孔嬷嬷静静地站在一旁,耐心地观察着每一个人的动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姑娘们逐渐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技巧,小心翼翼地将花枝插入花瓶之中。
有的作品显得清新淡雅,有的则色彩斑斓、充满生机。
待大家都完成了初步的插花后,孔嬷嬷满意地点点头,接着又为众人讲解起品茶之道。
“咱们来说一说这品茶的方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点茶法与分茶艺术了。在宋朝时期呀,主流的饮茶方式便是点茶法。
这种方法呢,首先要将团茶或者饼茶经过精心的烘焙处理,然后碾磨成细腻的粉末状。
把这些茶末放入精致的茶盏当中,先注入少量的沸水,搅拌均匀,使其成为糊状的茶膏。
随后,一边继续缓缓地注入沸水,一边要用特制的竹制茶筅轻轻地击打和拂动茶水,这样就能让茶汤的表面形成一层如同粥面般的泡沫。”
孔嬷嬷顿了顿,接着强调道:“可别小瞧了这点茶法哦,它对于水温、水量、火候以及所使用的器具等方面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呢!
而且啊,优质的茶末通常是以洁白如雪者为上品,而理想的汤色则应该是纯净无瑕的纯白色哟。”
…………………………………………………………………………………………………………………………………………………
孔嬷嬷微笑着说道:“接下来要给大家介绍的便是品香啦!在咱们宋朝啊,品香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其中尤以‘隔火薰香’最为典型呢。”
她轻缓地讲述着,众人都聚精会神地听着。
孔嬷嬷接着解释道:“这种独特的品香方法可不是直接去燃烧香料哦,而是巧妙地借助炭火的热量来间接地烘烤香料。
如此一来,那迷人的香气便能缓缓地散发出来啦。就像南宋诗人杨万里在他的《烧香七言诗》里所描绘的那样:‘琢瓷作鼎碧于水,削银为叶轻如纸。
不文不武火力匀,闭阁下帘风不起。’
这里面提到的用青瓷制成的鼎式炉呀,还有那薄得如同纸张一般的‘银叶’,都是为了更好地控制火力,让香气能够舒缓地飘散开来,而且还不会产生那种让人感到燥热的烟味哟。”
说到这儿,孔嬷嬷稍稍停顿了一下,环视一圈后继续说道:“再说这香炉吧,它们的造型可真是丰富多彩!有的香炉庄重肃穆,采用青铜材质打造;
有的则精致小巧,选用洁白如雪的白瓷制作而成。至于香炉的质地嘛,主要是以铜、银、陶、瓷等材料为主。
不过要说最常见的,那自然还是瓷质香炉啦。另外呢,这些香炉根据其结构又可以分为封闭式和敞开式两种类型。
封闭式的香炉通常都会配有盖子,所以被称作‘熏炉’;而敞开式的香炉则没有盖子,显得更为简约大方。”
孔嬷嬷一脸庄重地说道:“这些可都是我要教授给你们的知识和技艺,务必用心学习。若遇到不懂之处,定要来询问于我。”几位姑娘纷纷点头,表示明白。
然而,盛芷兰心中却充满疑惑,她暗自向118系统问道:“这里面竟然包含如此之多的学问呀!”
118系统回应道:“那是自然,古代社会既是封建的,同时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开放性。作为身负符文的宿主,你更需认真钻研、好好学习才行。”
盛芷兰听后,赶忙应道:“我知晓啦,定会用心去学的。”
恰在此刻,只听得一声尖叫传来,原来是盛如兰大喊起来:“哎呀!我的手好痛啊!”
孔嬷嬷见状,面色一沉,严肃地说道:“既然决定要学习这些,吃苦受累在所难免。不吃点苦头,怎能真正掌握其中要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