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谁的相术更厉害?(2/2)
他是最早提出风水概念的占卜师,其一部著作被后世盗墓界奉为经典,前人爱书买,后人爱书挖。他的学说影响了中国风水文化1000多年,他就是千古第一神算郭璞。
虽然很多人都说刘伯温、李淳风很厉害,但他们的很多神乎其神的事迹其实大多是野史杜撰的。而郭璞却是正史中真实记载的人物。
公元276年,郭璞出生于山西闻喜的一个官宦世家。他的父亲郭瑗是西晋建平太守。
郭璞自幼对经文学术展现出浓厚兴趣,勤奋好学,才华横溢。据《晋书·郭璞传》记载,他一生的诗文著作多达百卷以上。其中以《游仙诗》为主要代表,现存14首,是中国游仙诗体的鼻祖。
然而,相比他的文学成就,他在占星、卜卦、风水、堪舆方面的造诣更是让世人惊叹。
郭璞早年有幸结识了精通算卦的郭公,并得到了《青囊中书》九卷。自此他日夜钻研,学会了阴阳、天文、五行、算卦等本事。西晋末年,天下大乱。
金辉帝时期,河东之地骚乱掀起。郭璞忧心忡忡,占了一卦后长叹国运颓唐,预言老百姓将被异族统治,故乡会遭受匈奴蹂躏。这一预言正是后来的八王之乱与五胡乱华。
为了躲避战乱,郭璞毅然决然地带领亲朋好友南迁。这次精准预言让郭璞从此声名远扬。
郭璞来到庐江,当地太守胡孟康请他占卜局势。郭璞看出局势危机,劝胡太守离开,然而胡太守因局势看似安稳而不愿听从。
郭璞看中了胡太守手下的婢女,因难以启齿索要,便施展法术,在他家四周撒下小豆和石斛,制造出家中有妖怪的幻觉。
郭璞趁机建议胡太守卖掉婢女,自己则安排人低价购得。后来离开庐江没几天,庐江就沦陷了,再次印证了郭璞的判断。
后来,司马睿和王导带领晋人南渡,建立东晋。
郭璞受到王导赏识,被任命为参军。王导让郭璞给自己算卦,郭璞算出王导会被雷劈,还告诉他解决办法:往西走几十里,找一棵柏树,取一段和自己身子一样长的放在睡觉的地方。
王导照做后,几天后柏树果然被雷劈得粉碎,代替了他。王导特别惊讶,便将郭璞推荐给了元帝。
郭璞还预言会出土古代礼器,并说这是好兆头,说明元帝当皇帝是上天认可的。元帝听了后特别看重他。
郭璞在风水选址上的本事更是神了。
他母亲去世后,他亲自为母亲挑选墓穴。所选之地距离河岸不足百米,众人皆认为是水穴,一旦发洪水,其母不得安宁,是风水大忌。甚至有人指责他不孝。但郭璞坚信自己的选择,说水会退,周围还会变成良田。
结果郭母下葬后真的没再发过洪水,河道都改了,周围的荒地也变成了肥沃的农田。此事过后,郭璞的名气更大了。
关于郭璞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郭璞这个人很不注意养生,沉迷酒色。
他的好友劝他不要酒色过度,免得折寿。没想到郭璞竟然说:“我的寿命,连阎王爷都管不了,这点酒色还怕什么?”但可惜的是,阎王管不了,王敦却能管得了。
王敦是王导的堂兄,也是东晋开国的大功臣,但野心太大,想谋反篡位,就让郭璞给他算算。
郭璞深知此举大逆不道,直言起兵不会成功。王敦不死心,又让郭璞为自己算寿命。郭璞坦诚相告,若起兵不久便有大祸,若安守武昌,寿命不可限量。
王敦一听就火了,问郭璞:“那你知道自己能活多久吗?”郭璞很平静地说:“我今天中午就会死。”王敦气得要命,真就在当天中午把郭璞杀了。
郭璞时年四十九岁。后来王敦起兵造反,没多久就得了怪病,怎么治都治不好,很快就病死了。这更加证明了郭璞算得准。
郭璞死后,他的后人离开了青州,无人知晓他的埋骨之地。数年后,晋明帝在南京玄武湖畔修建了郭璞的衣冠冢,民国时期仍得以保留至今。
明朝画家沈周在其《永丰水》一诗中写道:“气散风充大可掬,先生白骨里何如?日中尚未逃兵解,世人皆由信藏书。”说的便是此事。
郭璞不仅占卜算卦出神入化,在学术著述方面也成果丰硕。
他为《易经》《山海经》等古籍作注,其注解详细深刻,为后人研究这些经典提供了重要参考。他所著的《葬经》更是影响中国风水文化1000多年,被后世盗墓界奉为经典。
《葬经》中的一句“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成为风水概念的经典阐释,奠定了他在风水学界的鼻祖地位。
民间还流传着郭璞与“江郎才尽”这一成语的渊源。南朝文学家江淹早年被贬途中梦到有人送彩笔,醒来后文思泉涌,佳作频出,受到皇帝赏识加官进爵。
然而晚年江淹又梦到郭璞索要彩笔,醒来后文思枯竭,再难写出好诗文,“江郎才尽”的典故由此而来。
——“哈哈哈哈,前人按书埋,后人按书挖,这太有画面感了。”
——“果然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啊。”
——“郭璞,我们称为郭公,我作为温人,我现在还依旧记得,小时候就听说过白鹿衔花,国公建造城池的历史典故,现在望江路还有个郭公山,还有雕像几年呢。”
——“青囊经书是什么么,我怎么没听说过,是不是失传了啊。”
——“和袁天罡比谁更牛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