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除虫(新书已发,求收藏和追读)(1/2)
(这是汉末的初稿,放着也是放着,总共大概有两万字。)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
暮春的淯水不似夏秋季那样狂暴,却也是借着春潮的威势,浩浩荡荡地向南淌去。
淯水河畔伫立着汉帝国有名的雄城,宛城。
作为世祖光武帝的发迹之地,帝乡南阳盆地,沃野五百余里,其中心城市宛城平日里车水马龙,进进出出的繁忙程度仅次于昔日的皇都雒阳和河北的邺城。
今日宛城的各个大门却紧紧地闭着,城墙上偃旗息鼓,外边的大道两边倒着一些身上插满箭矢的军士与战马。城垛间有些许军士小心地伸着脖子,警惕地眺望着淯水码头里的那群不速之客。
他们个个披甲,外套一件略微褪色发白的灰绿色罩袍,正在三五人一组地在码头控制区边缘摆放的鹿角后坐着休息,连头盔都放在了一旁,如此散乱,且总数只有两三千,虽然装备精良,但如此懈怠,不让精骑冲一冲都说不过去了。
将这些甲士驱赶到水边,再一鼓作气夺下码头内那两只抛锚的楼船,大好功勋就在眼前,也不枉丞相的简拔知遇之恩。
之前宛城的郡都尉就是这样的想法,可谁知城门刚一开,那群散兵一声号令就站立而起,待到都尉的骑队踏地而来时,对面穿戴完整,平端劲弩的灰绿甲士,三五一组像是层层叠叠的波浪,让都尉顿生警觉。
暗道一声可惜,都尉立马调整方向,想擦着弩箭的射程从敌方阵前掠过,却听一阵阵弓弦震响,一阵阵箭雨泼洒而来。
灰绿甲士劲弩的射程竟然如此之远?
这是都尉生前最后的想法。
即便自家主将身中箭矢二十余只倒毙于路旁,城头的鼓手仍旧敲个不停,为自家剩余的骑士鼓劲。
见守城的敌人如此不识好歹,一名将领模样的人向周围嘱咐了几声,灰绿甲士中一些神射好手走到开阔地,高抬铁胎弓,几声零散的弓弦响动后不久,城头的几位鼓手竟直接被钉进鼓面里。
这下可吓坏了城头其他还在喊号加油的军士,纷纷噤声蹲下躲避,慌乱之中,甚至有一两杆营旗被挤到了城下。
这下双方终于陷入了安静,除了中间一些还有口气的人马在发出悲恸的呻吟。
灰绿甲士们对此像是习以为常,听口令坐下后也不交谈,只有主将附近几人有些低微的声响
“韦使君练得强兵真是世之罕见啊。”一身着文士服的中年男子压着声音说道,周围的寂静,让他提不起声量。
“元直,说了多少次,叫我子莱便可,我与玄德公十多年的老交情,不必如此生分。”说话的人很年轻,一套灰绿罩袍与周围士兵无二,兜鍪下气宇轩昂的面庞略微有些黑,像是久经沙场的样子,显得十分威严。
青年不过二十出头,居然开口就是十多年的老交情,这里头的事可真不简单。
徐庶也不怀疑,毕竟眼前这位青年,就是交州的州牧,韦恩,韦子莱,在这大汉朝,算得上是一言九鼎的大人物。
此公手下有着一支富可敌国的商队,纵横九州的江河湖海,多年来数次援助自家主公,如今更是亲自带领精锐水陆军,不远万里,从交州赶来南阳,支援主公作战,这是何等的情谊啊。
韦恩见徐庶若有所思,以为其在担心自家主公的安危,于是出声抚慰道:“元直莫要多虑,那夏侯惇和于禁行进得慌慌忙忙,玄德公此次以逸待劳,有心算无心,定能大败曹军的。”
“可是子莱,纵然夏侯元让两三万人容易击破,可后续的曹军何止千千万万?何况如今曹公击破乌桓,得其铁骑数万,如若尽是配上我汉家骑具,我等步军如何抵挡啊?”
韦恩无奈一笑,这里面有他的责任。当年队伍草创之际,战马宝贵,于是他决定金属马镫和高桥马鞍全都用上,确保己方能迅速取得优势。
当初不是没有人质疑,担心技术扩散,便宜了北方骑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