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购买老物件(1/2)
小人物有大智慧,平凡处可悟世间至理。
他们不被宏大叙事迷惑,于细微处洞察人性本质。
在简单质朴中探寻生活真谛,他们有自己一套生存的智慧。
抽着旱烟的老汉,把自己带来的物件交了底细,他心里也起了防备之心。
如今看到小无忧递来的糖果,他笑着把旱烟碾在鞋底熄灭。
随即他接过小无忧手里的两颗糖果。
“谢谢小姑娘,伯伯不吃糖果,我家有个小孙女跟您大小差不多,带着回去给她吃。”
小无忧笑着摆摆手示意没关系。
李子航嘴里吃着闺女喂的糖果,满眼深意的看了一眼老汉。
他摸了摸闺女的脑袋轻声细语说道。
“爸爸在忙,你要是闷的慌,自己出去逛逛,或者回后院看电视机。”
小无忧乖巧的点了点头,对着两人摆了摆手。
李子航看着闺女回后院的身影,这才转头看向老汉。
“您坐会,我让人验验这东西是不是黄货。”
“您放心,咱们做买卖讲究的就是诚信,买卖不管成不成,东西都物归原主。”
老汉拿着手里两颗糖果,低头思索一会。
他抬头看着李子航的眼睛回话。
“外面人都说念古斋讲诚信,做生意厚道,我信您这一回。”
李子航看到对方同意,接着给老汉沏杯茶。
他按下桌子上的铃铛,没一会后院走出一个暗卫。
李子航把铜牛牧童摆件,让他拿到后院秤重量,验黄金含量。
等暗卫走后,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
老汉喝着茶问起李子航。
“您是怎么知道,老汉是旗人,又是怎么知道老汉是北城人?”
李子航笑着回道。
“过去四九城有套地域歧视圈,这您知道吧?”
老汉点了点头,说出自己对四九城原住民地域歧视圈。
“住北城的人,瞧不起东城人。”
“住在东城的人,瞧不起住在西城人。”
“北城人,东城人,西城人一起瞧不起南城人。”
老汉这句话是有根据的。
清朝时期,北城是内城。
住在里面的人,都是皇亲国戚,八旗子弟,跟满汉大臣。
住在东城的人,基本上都是汉人官员,跟文人墨士。
住在西城的人,基本上都是颇有身价的商贾跟有身份的小业主。
而住在南城的人,基本上都是当时社会底层老百姓。
南城也是最乱,最穷的地方。
三教九流,地痞流氓,拉车,抬棺,剃头匠,这些穷苦老百姓,全部扎堆住在南城。
到了民国时期,这个歧视圈依然存在,哪怕到了近代,还有些人拿这个鄙视链调侃。
李子航笑着回答老农的问题。
“正因为有这个歧视圈,所以小弟从口音里听出您的来历。”
看汉一拍额头,这才反应过来。
过去四九城四个城区,说话口音其中有些差别。
北城是满人八旗子弟,皇亲国戚住的内城。
旗人说话,哪怕融合当地口音,也带点满语用词。
他们跟人聊天,多说几句话,一下子就能听出来。
东城住的都是官员跟文人墨士,他们说话文邹邹没有市井之气,说话用词也文雅些,而且大多都说官话。
那些人一开口就知道不是平常老百姓。
西城口音那就复杂多了。
一些商贾做生意,东南海北到处跑,也有外地进京做生意,所以口音夹杂各种方言用词。
他们说话,四九城口音就有些不伦不类的感觉。
南城人,那基本上都是地地道道的四九城土着。
他们说话发音滑溜、吞音严重、语速较快,并且夹带许多俚语和口语词汇?。
所以跟人聊几句,就能知道对方是住在哪个城区的人。
这老头跟李子航交谈,语速不急不缓,说话还夹杂旗人的用词,再加上对方长相,李子航一下子就知道对方大致的身份信息。
两人闲聊不到两分钟,去而复返的暗卫,抱着铜牛牧童摆件回来。
暗卫把摆件放到李子航面前,如实回答检验摆件的各种数据。
“先生,这个牧童水牛确实用黄金制作而成。”
“不过上面镀了一层黄铜。”
“里面黄金不是太纯,只达到百分之八十五的程度。”
“摆件重四十斤。”
暗卫说完后退两步转身离开。
李子航听完暗卫的报告,看着对面的老汉。
“您听见了,不知您认不认同?”
老汉笑着轻轻一拍桌子。
“没蒙人,句句属实~”
“认~”
李子航点了点头回应。
“认就成~”
“按照银行回收的金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