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在诸天影视当皇子 > 第344章 回京

第344章 回京(1/2)

目录

第344章回京

病重

赵衻虽然一直在边境,但对京城中的情况也是了解的。

刘婉的身体身体很好,倒是赵恒身子骨有些弱,前两年还迷上了修仙。

好在,赵衻得知此事后,赶忙写了封信去汴京,才让赵恒有所收敛,再加上药膳滋补,近来两年体质已有改善。

但即便如此,身体也远不如他母后刘婉身体好。

说赵桓病重,也比说李婉病重更让人可信吧。

从许尽忠手中拿过信笺,刚一入手,赵衻便稍稍蹙了下眉头。

前两年,从汴京城来的都是圣旨金令,后来大概是发现赵衻铁了心要留在西北边境,所以最近两年便没再下过旨,而是以一个父亲的身份给他写信,其中自然也包括刘婉给他写的家信。

夫妻两口子的内容各不相同,但每次都会出现一个话题,那就是他年纪已经不小了,应该回京订亲成婚。

为此,两口子寄信的时候,都会附带上好几张画像,画像上的自然就是汴京城中簪缨贵胄家的千金小姐,让赵衻挑选。

可就只是几张画像,赵衻又怎么可能去选,这年头没有照片,没有素描,画像做不得准,谁知道真人跟画像有多大的差别。

除此之外,就是他有自己的打算,所以来了边境四年,都没有回过东京一趟。

现在想起来,也是有些不孝了。

总之,以往的信笺都很厚,很多。

但这一次不一样,信纸很少,只有薄薄的一张,短短几个字。

皇后病危,速归!

赵衻眉头紧皱起来:“母后当真病重了”

“是。”李尽忠躬身回道。

“抬起头看着本王,本王再问你一遍,母后当真病重了”赵衻一脸肃然:“眼下本王正欲覆灭定难军,还西北边境数十年安稳,你若欺骗本王,可知该当何罪”

李尽忠遵命抬起头,眼神中先是闪过了一丝惊讶,随即又正色道:“不敢欺瞒殿下,皇后娘娘确实病重。”

看得出来,李尽忠没有说谎。

当然,也可能是李尽忠演技好,好到他没看出来。

可万一是真的呢

一边是西北边境安稳的大战,一边是自己的亲生母亲,怎么选

尽管赵衻觉得刘婉此番应该不会有问题,但还是那句话,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定难军可以往后再灭,但刘婉如果真有个万一,那就悔之晚矣了。

人间最残酷的事,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啊。

回京肯定是要回的,但也不能说走就走,还需要做一些后续安排……

正想着呢,李君信站了起来,行礼道:“大帅安心,我等一定灭掉定难军。”

赵衻点了点头,却没有第一时间开口,反而沉默了好一会儿。

“许押班,你先出去候着。”

这一候,便是大半天。

直到夕阳西坠,赵衻才从里面出来,然后带着几十个血衣卫和边军离开大营,直奔大宋都城东京。

轻装上阵,各种通关文牒齐全,一路快马加鞭,沿途换马,赵衻一行人只用了六天就抵达了东京城。

望着眼前巍峨的城墙,来来往往的百姓,赵衻倒是面色平静,但跟着他一起来京的亲卫们,除了十几个当初跟他一起去西北的血衣卫,其余人全都露出了震撼的表情。

“这里就是东京城吗”

作为赵衻从边军中选拔出来的亲卫,绝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来到汴京,哪怕只是刚见到东京城墙,也觉得震撼不已,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涌上心头,面色激动地看着前方。

刘晟,从边军中提拨起来的亲卫队长,虽然也是第一次来到东京,但他很快就恢复过来,护卫在赵衻右边,轻声询问。

“大帅,我们现在进城吗”

对于见识过现代化大都市的赵衻来说,这座东京城虽然巍峨雄伟,却还不足以让他感到震动,但他也知道,放在当今这个时代,东京城绝对是全世界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了,甚至连之一都可以去掉。

因为东京是当今大宋的都城,是经济、文化和政治军事的中心,是整个大宋人,乃至外邦异族都向往的中心。

“进城!”

赵衻大喝一声,挥动马鞭,带着众人朝城门方向而去。

东京又称汴京,宋朝的都城,直到后来北宋沦陷,赵构建立南宋政权,才改变了它的地位。

此地在唐朝时期是汴州,后梁时为东都,后晋时作为东京,后汉、后周也以此为都城,北宋建国后,亦以此地为都城,不过在旧城的基础上,经过了几次重修和改建,其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前朝。

东京分为外城、内城和皇城三个部分。

外城城垣周围长五十余里,有城门十一座,南面有三门,东西面各两门,北面四门,另外因有四条运河贯通,还设有水门九座,城外有护城河,称护龙河,宽十余丈,沿河种植杨柳。

内城在东京城的中部,略偏西北,城垣周长二十余里,设有十座城门。

皇城又称宫城,城垣周长五里,设有六座门。

整个东京,有三道城墙,四条运河,三十三座桥梁,四条御街,四十余座宫殿。

赵衻他们是从其中一个西门进的,进了城内自然无法快马加鞭,速度也就提不起来,但他们也不算慢,很快就穿过外城和内城进了皇城。

作为主政一方的边关大将,回京之后,按理应该先去见官家,但赵衻可管不了那么多,直接去了后宫。

“殿下殿下您终于回来了。”

一个老嬷嬷从殿中出来,看到赵衻,顿时激动的热泪盈眶,大声喊道:“殿下回来了,殿下回来了。”

然后,赵衻就看见刘婉从殿内匆匆而来,健步如飞,哪有一点生病的样子。

“娘。”

听到已经阔别四年之久的一声娘,刘婉眼泪一下就下来了。

然后,她扑到了赵衻怀里,一边哭诉一边小拳拳捶儿子胸口:“你这孩子怎如此狠心,一去便是四年,娘都以为这辈子见不到你了。”

很显然,他娘的确病重了一场,只不过现在已经痊愈罢了。

赵衻很干脆利落的认错道:“是儿子的错,儿子不孝。”

刘婉倒也不是怪儿子,四年不见太过想念,现在听到儿子认错,心里那点小情绪瞬间消失了。

“谁说我儿不孝我儿是天下最孝顺的孩子,是大英雄!”刘婉摇头,望着已经高出自己很多,肤色微黑的儿子,满脸地心疼:“瘦了,也黑了。”

事实上,赵衻根本没有瘦,反而壮了不少,只是他属于那种穿衣显瘦的人,其实精壮得很。

而且天下也有一种瘦叫,娘觉得你瘦。

“娘,我只是长高了,所以才看起来瘦,我在西北根本没受什么苦,吃得好睡得好,就是想您。”赵衻笑道。

李婉既欣喜又心疼:“西北边境那等苦寒之地,怎么可能吃得好睡得好,你就知道骗娘。”

看李婉情绪已经缓解过来,一旁的嬷嬷赶忙道:“娘娘,殿下一路奔波,甲胄都未换下,便急急忙忙进了宫,可见殿下是一心念着您呐。”

李婉闻言,赶忙道:“对对对,赶紧吩咐厨房准备膳食。”

“娘,多做一些,儿子的亲兵也没吃。”

“好好好,我儿真是爱兵如子,吩咐厨房多做一些,赶紧准备浴桶,带殿下去沐浴更衣……”

一时间,宫女们被指挥的团团转。

等到赵衻沐浴过后,换上世家公子的锦衣华服出来,殿内已经多出不少人。

有与他娘情同姐妹的杨淑妃,有生下宋仁宗赵祯的李宸妃,不过现在赵祯还不叫赵祯,而是叫赵受益,今年才六岁大,也在寝殿之中。

除了这三人之外,还有沈贵妃、杜德妃、曹贤妃,以及戴顺容,徐美人,最后一个不认识,估计是最近四年才选秀入宫的。

见到赵衻出来,杨淑妃当即笑道:“四年不见,衻儿愈发俊朗了。”

李宸妃接过话头:“是啊,刘姐姐好福气,当真是让妹妹我羡慕不已。”

“羡慕”刘婉看了眼风度翩翩的儿子,打趣道:“若益儿一离家便是四年,我看你还羡不羡慕。”

如今刘婉有亲儿子赵衻,自然不需要抢赵祯来养,所以两人关系也十分亲近,仅次于杨淑妃。

当然,等到赵祯年纪再大一些,估计就不一样了。

赵衻一一见过礼,轮到最后一位的时候,他顿了一下,正准备省掉姓氏,就听刘婉说道:“这位是陈才人,去年入宫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