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天下大势要向太子去了?(1/2)
第324章天下大势要向太子去了
轿子众人抬。
李承乾算是深刻的感受到这番话的意思了。
自从破了潼关后,洛阳城内,似乎瞬间就变得安定祥和起来。
各类牛鬼蛇神,都变得安分守己。
那些原本是要给大唐尽忠的世家子弟们,好像也没那么忠心了。
洛阳城中,某府邸内。
几位平日里自诩忠君爱国的官员正围坐在一起,神色慌张又带着几分犹豫。
为首的官员眉头紧锁,率先开口:“诸位,潼关已破,太子势如破竹,这局势怕是要彻底变天了。我等之前还想着要与太子对抗,可如今看来,这想法是不是太愚钝了”
一旁的官员也唉声叹气:“是啊,谁能想到太子竟有如此能耐,连潼关都拿下了。如今陛下那边,面对太子的火炮,似乎有些力不从心。”
“我等若还执迷不悟,继续与太子作对,等太子真的打进长安,我等可就没好果子吃了。”
有官员微微点头:“依在下之见,我等得赶紧想办法交好太子。”
“虽说之前我等站错了队,但现在补救,说不定还来得及。太子如今正是用人之际,我等在洛阳城也有些根基,若能主动投诚,献上忠心,或许太子会网开一面。”
为首官员面露难色:“话虽如此,可我等之前的态度,太子能轻易原谅吗而且,我等贸然前去示好,会不会被太子当成墙头草,反而更加厌恶我等”
这时,一直沉默的官员缓缓开口:“诸位,事到如今,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可先派家中可靠之人,带着厚礼去探探口风,表明悔意和想要追随的决心。”
“在洛阳城内,也得有所行动,比如主动为太子的军队提供粮草、物资,展现诚意。”
这时,一位官员突然说道:“只是,不知裴刺史作何打算想当初,太子拥兵洛阳,裴刺史带头请辞,许多官员也跟着挂印离去,以此明志。”
“如今太子势大,咱们若想回去,怕是难上加难,裴刺史那边,更是棘手。”
另一位官员接话道:“裴怀节此人,素以忠直闻名,当初那一番举动,倒是博得了不少美名。可如今形势不同了,他难道还看不清局势若继续固执己见,怕是自身难保。”
“依我看,裴怀节心里未必没有动摇。只是他好面子,当初又闹得那么大,如今要他率先向太子示好,他怕是拉不下这个脸。”
为首的官员沉思片刻,说道:“不管裴怀节如何,咱们不能因为他而误了自家前程。咱们各自行动,若能说动裴怀节一同投诚,那自然是好。若不能,咱们也不能被他拖累。”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在他们看来,陛下也好,太子也好,都是需要他们这些人帮着治理天下的。
何处当官不是当。
这大唐,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
陛下也好,太子也罢,且都是一家人,终归是皇家内事。
——
洛阳张氏,二流世家。
说是二流,放眼天下,那也不是普通人够得着的。
张府议事厅内。
众多人齐聚一堂。
家主张崇山,年约五十,面容坚毅,率先打破了死寂:“诸位,潼关一破,天下局势犹如狂风暴雨,瞬息万变。如今,多数世家皆蠢蠢欲动,有意投靠太子,然我洛阳张氏,岂能这般毫无主见地随波逐流”
不是他不想去投靠,而是就现在这情况,凑上去太子那边也不会重视。
洛阳城内,都巴不得往太子门前挤。
对比那些大世家来说,洛阳张氏就不值一提了。
政治势力单薄,也就商业这块发展得还算可以。
一位身形富态、身着华服锦袍的族老,轻轻摇首:“家主,虽说众人皆欲觅得一稳固靠山,可太子行事做派与朝廷大相径庭。”
“其推行之新政,对我等诸多买卖冲击甚大,加之其好大权独揽,着实令人不得不防。就这般贸然投靠,往后日子,我等真能安稳无忧”
这就是世家跟太子的矛头所在了。
太子在辽东对本土贵族干的那些事,在洛阳城都已经快上演一遍了。
真要太子登基,往后该当如何。
这时,一位年轻气盛的子弟,眼神中透着急切,“噌”地一下站起身来,高声说道:“然如今形势如此严峻,太子手握重兵,那火炮威力更是惊人,连军神李靖都败于其手。”
“我等若再迟疑不决,待太子彻底掌权,恐怕我洛阳张氏当真要被扫地出门,连立足之地都难寻啊。”
壁虎尚且断尾求生。
太子的新政确实对世家影响很大,可仔细一想,也不是不能活。
不过是换了个新规则。
张崇山微微颔首,神色依旧凝重:“你所言确是实情,可我等万不可盲目跟风。即便要投靠,亦得另辟蹊径,寻一稳妥之切入点,切不可这般莽撞地凑上前去。”
一位面容清瘦、留着一缕山羊胡的族老,轻抚胡须,目光中满是思索:“家主,听你这话,莫不是心中已然有了主意不妨直言,让大伙一同参详参详。”
张崇山目光缓缓扫过众人,语气沉稳地说道:“听闻太子侧妃冯徽音,乃长乐冯氏之女。长乐冯氏在当地势力庞大,影响力不容小觑。我洛阳张氏若能与之联合,借这层关系搭上太子的线,说不定可出奇制胜,事半功倍。”
此话一出,众人先是一怔,旋即开始交头接耳,低声议论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