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重生九十年代小村庄 > 第二五四章

第二五四章(1/2)

目录

赵春妮刚说完这句话,脸上的笑容立刻就没了,转而就有一些悲伤,眼角似乎要有泪花下来。

赵廷绪叹了口气,问道:“老大咋样了?”

“还那样,不好不赖的。”赵春妮低着头说着。

“我过去看看。”赵廷绪起身。

赵春妮犹豫了一下,还是领着赵廷绪去了东边的屋子。

那个屋子一直关着,里边就住着赵春妮的大儿子,张玉壮。

赵大鹅其实,也没有看见过张玉壮,一次也没有。

赵大鹅只是知道大姑家有个儿子,但是从未见过,都是听别人说。

毕竟她年纪小,而实际上张玉壮的生命应该很快就要走到尽头了,赵大鹅记得前世的时候,张玉壮是第二年端午节左右的时候人没的。

唉……

都是命吧。

具体张玉壮是什么病,赵大鹅一直不知道。只是后来听赵廷绪说过一嘴,就是一个脑瘫儿,一直需要喂东西吃,他自己什么也不会,而且后来还感染了别的病,易碎体质,碰一下胳膊腿就折了,反正不是养病,就是养病的途中。

寻医问药无数,但是无药可救。

其实可能就是后世常说的玻璃人。

而从刚刚赵春妮的神色上可以感觉出来,其实张玉壮应该又骨折了,而且骨折的地方不太好,导致身体应该出现了更大的问题。

赵大鹅也不知道该不该过去看看张玉壮,对于她来说这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最后赵大鹅想了想还是算了。反正自己年纪小,还是不过问太多比较好一些。

赵大鹅拿了一块橘子软糖,放在嘴里,工业色素加上工业糖精,冲击着赵大鹅的味蕾……

真特么难吃。

不过嘴里没啥味道,吃了就吃了吧。

反正也没少吃过糖精和工业色素,不差这点了。

但是赵大鹅还是忍不住问张玉梅:“表姐,我表哥是不是身体不太好?”

张玉梅表现的倒也平常,只是淡然的说道:“小孩子,不要打听那些。”

“对了,大鹅你是不是该去读书了呀。都六周岁了,虚岁七岁了。你明年可就八岁了,是大孩子了,是打算春天去,还是秋天开学季再去上学。”

赵大鹅摇了摇头:“这个我也不知道。不想念书,念书好特么烦躁呀。”

张玉梅笑了:“现在哪有不念书的。念书以后才有出息,你看我三姨……”

赵大鹅撇撇嘴,心想:算了吧,你三姨可不是傻好人。

张玉梅的三姨正是赵大鹅的老姑赵春琴,是为数不多,能考上大学的人,在整个乡里,都是别人学习的榜样。

老师动辄就会说,你们学习学习人家赵春琴,人家那么大脸盘子,都能考上大学,你们是比她还丑,还是比她还差劲?怎么就考不上大学?

老师还动不动傲娇的说:呵呵,赵春琴就是我带过的最差的学生,但是人家认学,肯学习,所以哪怕她长的丑,脸盘子大,脑瓜子不太聪明,但是人家知道努力学习,一学就学到晚上两三点钟……

有嘴贱的学生就问老师:老师,那她不睡觉吗?

老师:谁特么多嘴的?小心我抽你……

学生:那赵春琴天天晚上学习到三点钟,白天不困吗?她要是白天不困的话,我们也不行呀,我们晚上三点钟不睡觉都能猝死了,老师,赵春琴怎么做到白天不困,晚上还不睡的?

老师:去特么的,你们才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学生,一个比一个事比……

赵大鹅不是不喜欢赵春琴,是想起来赵春琴就恶心呀。

“表姐,你作业做完了吗?”

张玉梅:“………”

赵大鹅:“表姐你期末考试全校第几?”

张玉梅:“我那个第三……”

赵大鹅:“那为什么不是第一?是因为你三姨诅咒你了?”

张玉梅无语死了……

“大鹅,还是吃糖吧。”

赵大鹅乖巧的吃了一块玉米软糖。

过了一会儿,赵春妮和赵廷绪回到了西屋,赵廷绪坐在炕头,唉声叹气的。

赵春妮也是一脸委屈的样子。

赵春妮年纪三十好几了,是家里的大姐,人很老实巴交的,她含着眼泪,低着头说道:“爸,中午吃饺子吧。我给你包荞麦面饺子,你好好养养胳膊。”

赵廷绪点点头,从赶集的包里拿出来那二斤油条:“玉梅,你吃吧。”

“春妮呀,一会让你女婿开拖拉机,把我买的几口缸,给拉回来先。对了,你手里有钱吗?”

赵春妮愣了愣:“行,等他回来,我就让他去。”

赵春妮顿了顿:“我手里,没啥钱了。几个孩子一直花,爸你要多少?”

赵廷绪叹了口气:“唉。你没有就不要了。留着给孩子治病吧。”

两个人这么说着,谁也没把赵大鹅当外人,一直把她当孩子了。

赵春妮从后边找了找,拿出来八百块钱递给赵廷绪:“爸你拿着花吧。我听说家里的事了,我也回不去家。唉……老二媳妇回娘家快两三个月了,他也不去叫?老三那个饭桶,前天来了,说是让他大姑父开拖拉机拉砖去,还拉沙子。这冬天倒没事,去就去吧。我去不了,到时候爸你让老二和老三装车去就行,反正拖拉机是咱们自己的,就花点油。玉梅她爷爷,前段时间,从城里给弄了两桶汽油,没花多少钱,一桶才二百块钱。合一块多钱一斤,那是他们内部用的,成本价。

他干几天活都行,我就不回去了,家里孩子也多,离不开人。”

赵廷绪点点头,老脸一红,看着那八百块钱,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

赵廷绪确实手里没钱了,养了几个极品儿女,赵廷绪也是有心无力。

这个家长,不好当。

“老二媳妇倒还行,住娘家吧。老三媳妇,天天吵吵盖新房子才回来,才是事。春妮呀,唉……这才难整呢。家里没啥钱,就算有,你说这咋整?”

赵春妮想了想:“那早早晚晚的也得分家另过。甭管是老三还是老二了,到时候不行就抓阄。出去一个,给出去那个,盖个土平房得了。先分家才对。不行,张罗点钱。总在一起,打起来是早晚的事。大鹅她母亲回娘家,不也是因为没地住?

其实我看她人挺好的,她要求也不高,不行就让老二出去,之后给他盖个土平房。那也花不了多少。至于盖新的平房,就以后再说吧,啥时候有钱啥时候再说。对了,春琴借的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