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国本之议(2/2)
哪怕是西凉这种贫瘠之地,田泽照样轻松弄出来数百万亩良田,完全就是作弊一样的存在。
这就导致,只要组织管理跟得上、耕种的人数能够达到两成,田泽治下的百姓根本不用担心粮食短缺的问题。
其他的一切,都是基于此才能够发展。
否则的话,根本就不用考虑林牧渔的问题,最多弄一弄马匹就是极限了。
田泽之所以提出这个“苛刻”的要求,也是因为有着自己开挂,否则的话,换成大汉之时,就是文景之治再来个三五遍都做不到。
将贫壤变沃土,何其艰难。
陈宫闻言,很快就领会了田泽的意思。
有些准备,还是要提前做好,以防万一。
虽然这么做有些浪费,但是有田泽在,成本也并不高,陈宫便认了。
开挂就是任性。
随后,田泽就一些细节问题,再度和陈宫等人推敲了一二,将此事完善。
如此,已经是一天过去了。
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这种仪式就没有停止过,一道一道的新诏令在上朝时被颁布,随后传檄四方。
各种新政策层出不穷,看的朝臣们目不暇接,却又颇成体系的逐一落地到各处。
而这其中,政令传输的渠道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也是田泽等人商议的第三个事项。
能够位列前几的议题,无一都是关乎国本之事。
政令传输渠道与军队运输渠道一体两面,但同样重要。都直接关系到大齐的统治疆域能够延伸到多远。
为了确保政令传输速度,陈宫等人充分借助了各地的水网,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规划了驿站,完善了驿站系统。
而最令田泽意想不到的是,仿照水网,陈宫竟然开始筹划起了新的路网。
墨家士子的才能完全超乎了田泽的想象,已经研制出了可堪一用的蒸汽机,并无师自通的制作了火车。
同时,他们还发现若是有轨道的话,火车的作用会得到更好的发挥。
速度更快、消耗更小、安全性更高。
在东北平原的墨家领地,竟然已经出现了铁路的雏形。
其实这东西,说白了就是将原本的脚踏式轨道车换成以蒸汽机为动力的火车而已。
当初田泽的一些提点,被墨家一直奉为圭臬,并认真的整理成册,将之视为堪比《论语》的墨家根本典籍。
田泽在墨家中的地位如今也只在墨家的创始人墨子之下,就连当代墨子都难以企及。
当然,这也是墨家有意为之。
毕竟一手将快要消亡的墨家再度拉了起来,并捧上了与儒家并列的地位。田泽对于墨家而言,与再生父母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