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花重锦官城之飘香万里 > 第422章 敬这一方厚土

第422章 敬这一方厚土(1/2)

目录

十二点半,两个炒青菜外加一大盆水煮鱼被端上桌。两家六口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吃饭一边说笑。

陆阳举杯预祝元叔一家春节快乐,一切顺遂。元叔也祝陆阳事业更上一层楼,更祝爷爷奶奶二老富寿安康。

此后,元叔告诉陆阳,村委正借乡政府《返乡青年创建家园》活动的东风,打算把从村里连接到镇上主干道的乡村路做一个路面硬化。

此项工程由乡里扶持、镇上支持、村民自筹三方共同出资的方法,把全长九公里的乡村泥巴路,在原有的基础上铺成水泥路面。

村委的意思是想让村里出去的有作为的中青年人自愿的为家乡做一点贡献。然后,再由村民来分摊余下的工程款,说白了,就是找像陆阳这样的人划缘,打秋风。

此项工程整个预算共计五十八万,镇政府和乡政府财政扶持三十八万,余下的二十万将由村民自筹。

全村六个小队共计八百二十多名村民,分摊到具体的人头上每人有二百四十元左右。这一提议招来不同人的不同声音,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

仔细算下来,有的家庭五六口人,一共将为此被分摊上一千四五百元,困难一些的家庭也确实挺难的。毕竟,在当下的年代,还有许多的家庭还挣扎在温饱之间,确实拿不出多余的钱来。

“反对的人多吗?”陆阳问元叔。元叔比陆阳早回来三四天,刚一到家没多久村长就找上门来。

元叔现在在村里也算小有名气,手下领着二十来个工人做事,一年下来也能挣上二十三万块钱。面对元叔这样的大户,村里当然不会放过,自然是希望元叔能自愿的捐赠一些钱,用来减轻村里的负担。

之前村长也找过爷爷,但爷爷以自己做不了主为由,把这事放下来了,说等陆阳回来的时候,具体的事情让陆阳来决定。

“听老徐话里的意思人还挺多的,占了三分之一的人不愿意。没办法,你也知道,我们村就是一个典型山区,没有多少人真正的有钱,许多人家一年下来也存不了一两千块钱,现在让人家拿这么一大笔出来,也实在挺难。

老徐面对这事也够头疼的,一方面上级政府好不容易有这样的扶持力度,如果不抓住这次机会,以后再想干成这事恐怕就难了。老话总讲,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可村民们又确实有自身的难处,这事就卡在这里了。这才有了找我们的想法,用他的话说,不管多少,那怕一千八百也行,有总比好过没有,捡到篮子里的就是菜,也能为村民减少许多负担。”

村里是个什么情况陆阳是知道的,别的不说,倒回去四五年时间,他家要拿出这一千来元钱,也是绝对不行的。

这一点,陆阳太清楚不过了,现在自己是没有这方面的压力。可不代表村里人就真正的富有了,除了他家,人人都是有钱人吗?怎么可能,这是山区,祖祖辈辈都是以种地为生,靠在地里刨食吃饭。

现在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时机,许多人能出去打工挣钱,可真正一年下来挣到手的也不过几千块钱而已,基本养活一家人的吃饭问题。

外面工厂的老板不是人人都像陆阳这样,愿意把自己的财富分出来,多给一些给干活的工人。更何况村里还有许多人出不去,上有老,下有小拖家带口的,只能在家里种地卖粮挣钱。

人人都会说,要想富先修路。可修路就得要资金,不是嘴上空喊口号。眼下有这样的机会,村里这才动起了心思来。

当下国家是富裕起来了,许多地方确实生活生产条件好起来了,可那是沿海城市和一些工农业较发达的地区,政府扶持力度大,村民们吃上了政府政策的红利。

可像陆阳所处的内陆省份以及这样的偏远山区,这是远远没办法和这些城市,这些地区相提并论的。国家大,人口多,像这样的偏远山区还多的是,真正要靠政府财政来解决此种问题,这不现实,短时间也做不到。

“您答应给老徐多少?”陆阳举起酒杯和元叔碰了一下之后,笑着问元叔。

“我呀!我答应了一万。过完年农闲的时候,我也计划把家里的房子拆了重建,毕竟那房子二十来年了,眼下梅子也大了,早就到了说婆子家的年龄,不能再耽搁下去了。”元叔实话实说道,他这也算尽力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