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炎风烈,长空云裂雷声彻。雷声彻,(1/2)
第334章炎风烈,长空云裂雷声彻。雷声彻,旱原如炙,江河将咽。
46度不是极限,温度还在飙升。
而南方有些地区,最高气温早就突破了50c,当北方气温上升到50c时,南方某些地区已经超过了60c。
这种极端高温,说是几千年一遇都不为过。反正,历史上似乎从未见记载。
网上议论纷纷。
有考据党指出:“历史上极端高温的最高记录是44.4度。这一记录发生在乾隆八年,即1743年,当时帝都的气温达到了44.4度。此外,也有记录显示在某些地区气温甚至达到了46度。”
很多人不信,提出:“清朝时有这么厉害的监测手段”
那位考据党就贴出了许多史料,关于乾隆八年的“酷热”,不仅有史料记载,还有很多早期来华传教士们保留下来的信件,其中有酷暑情景目击报告、天文仪器观测数据及天气状况信息等等。
看起来还是有据可查的。
至于监测仪器,除了康熙年间南怀仁设计的空气温度计,还有清乾隆八年(1743年)法国传教士宋君荣(原名安托万高比尔)使用的新式酒精温度表,以拉谋氏温标测量并记录了当时bj的高温天气。
当时身在京城的宋君荣也在寄往巴黎科学院同事的信件里惊呼:“这座城市的老人称,从未见过这样的高温……”
至于近代,在1913年7月10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死亡谷的格陵兰牧场最高温度为56.7度,但这一数据的准确性存在疑问。
而2020年8月16日,死亡谷的温度达到了54.4度,这可能是地球上记录在案的最高温度。
至于更早以前,比如清朝以前,或者远古时代,可能也有极端高温,但那时没有温度计,无法得到准确的数据。
今年夏天,最高温度记录不断在打破。有的地方甚至传出了七八十多度的高温,已经不是常人能待的了。
有不少人热死。真的是热死。
因为热射病,很多就抢救不过来。
比如一些医疗条件差的地方,或者去晚了,拖延时间过长,就会出现多脏器衰竭,而导致死亡。
有些根本不知道这个病,只以为是中暑,喝点藿香正气水,想扛一下,然后扛着扛着,人就没了。
骂人的不在少数。
“贼老天,想把我们热死啊!”
“说好的超级大洪水呢连绵大暴雨呢现在人都快晒成肉干了!气象局是不是把旱灾和洪涝搞反了”
“高温持续下去,别说庄稼,连野草都枯了!粮食危机比洪水来得更快!”
如此高温,粮食欠收、作物减产是不出预料的。
“放心,我们国家的储备粮够大家吃一年以上的。极端天气再这样搞下去,估计过两年,也许明年,就要推广袁爷爷的高产水稻了。饿不死大家。”
悲观派留言:“这就是末日预兆吧先烤干再淹死,人类根本没活路……”
“建议高温补贴按分钟计算!出门五分钟,流汗两小时!”
某新闻媒体:“外卖小哥集体罢工:电动车电池都热到自燃了,送餐等于玩命!”
段子手调侃:“建议神秘铠甲人出来兜两圈,20马赫飞过带起的风都能降温!”
事实上,这个消息落后了,李响早已突破到40马赫。一些国家监测到了,但是秘而不宣。提都不敢提。
至于中国,自然也保密。
“真期待下雨啊。”有网友祈祷,在气象局官方账号下提问,“能不能人工降雨”
实际上,气象局也想人工降雨,奈何暂时还不具备那个条件。
有气象局尝试着打了几炮,压根没用。
也有明白人十分担忧:“大旱之后必有大涝,今年的大洪水,估计是不可避免了。恐怕真的要超出大家的想象。”
随着各路新闻报道,有人才后知后觉:“我去,这场极端高温竟然是全球范围内的,太不可思议了!”
“之前的末日预言,难道是真的吗”
“大旱之后有大涝,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有博主在网上科普,解释了三点原因。
其一,是因为土壤的物理特性变化,渗透性降低。长期干旱使土壤颗粒连接强度降低,形成类似“板结”、“硬壳”的不透水层。英国雷丁大学实验显示,干燥土壤吸收一杯水需要十五分钟,而湿润土壤仅需数秒。在大旱之后,突遇强降雨,会有约70%的雨水直接形成地表径流,而非渗入地下。这相当于让大地变成“天然溜冰场”,极易引发山洪和泥石流。
其二就是气象系统迭加影响。副热带高压异常增强时,会形成“穹顶效应“压制水汽上升,导致持续干旱。而当高压系统崩溃后,积累的水汽集中释放就会形成暴雨。
其三,复合灾害放大效应。先旱后涝,植被死亡,地表抗冲刷能力降低,会加剧次生灾害风险。相当于打拳时先收回来再打出去,力度(造成的伤害)会更大。
另外,“大涝之后必有大疫”,这是一套“组合拳”,高温仅仅是开始!
一时间,这个帖子被顶上了热搜,很多人哗然。
很多之前不明白的,这时候就莫名感觉到害怕了。
不过,也有人十分兴奋,因为,不用上班啊。
极端高温,很多企业按照之前拟定的应急预案,已经停工停产了。
另外一个原因也是因为用电高峰期,电能已经不足了。家家开空调,24小时不停歇,如果那些工厂再高负荷运转,电能确实告急。
有学生则遗憾,为什么不是开学的时候这样呢非得挑暑假。要不然,就可以多放一段时间的假了。
但更多的人还是愁。
尤其是那些背负了房贷、车贷的,工厂停工,没有收入,但这些开支可不会减少多少。
制冰机热销,可惜一些地方快递中断,导致派送延后。
“高温送不过来,难道等以后降温了再送吗那我还需要个鬼。”于是,很多人选择了直接退单。
至于线下商店,家用制冰机早就被卖空了。
当然,没有制冰机,用冰箱也能冻制冰块,制作冷饮,就是效率稍微低一些罢了。而且很多人家里的冰箱、冰柜,早已塞满了物资,腾不出多大的空间出来。
为了应对这次大洪水,很多有条件的家庭,都额外购买了大冰柜,专门囤积肉食、蔬菜等。
至于像一些可以放在外面的,比如盐、、米、面、油、零食、方便面、纯净水、纸巾、压缩饼干、罐头、常见药品之类,就更不用多说了。
好在李响提醒得早,国家早有准备,因此未造成哄抢以及价格上涨的问题。
李家村的物资,是李响直接给村民们发的,除了物资,还有各种高温福利,让原来贫穷的山区人民也享受到了发达地区的待遇。
李响带着雷家明、雷小南、韩奇峰,一众保安们,挨家挨户上门探望,分发物资。并再三叮嘱,这个月的电费,村里出钱,让大家不要舍不得用。该开空调就开空调。
因为有些老人,总是舍不得,觉得热怎么了,熬一熬就过去了。殊不知,热出病来,所费的医药费,远远超出那点电费。
而几家店,还有服装厂,都早已关门歇业,但员工的基本工资照发,待遇堪比体制内。
咖啡店奶茶店里的制冰机开启,制作大量的冰块,每天都给大家送去。
李响的表妹沈文倩觉醒的异能也是冰系,因此被拉来制作大量冰块。
沈文倩制作的冰块,都是超大块,直接在虎山、象山、熊猫山生产,因为大象、老虎、熊猫们也热得不行啊,尤其是五只西伯利亚虎,之前一直生活在苦寒之地,现在这么热,哪里吃得消。
三只超凡虎还好一些,但那两只凡虎,一天到晚伸着大舌头哈气,散热。而象群中也有凡象,熊猫里面也有普通熊猫。
李响给它们扩大了巢穴,然后在山洞里还专门修筑了冰池,沈文倩制作的大冰块,就是放在这些池子里。
老虎们跳进去舔冰,总算缓解了一些。而大象则“嘎嘣嘎嘣”,嚼着冰块,吃一块冰,再吃一根胡萝卜,不知道有多开心。
团团圆圆抱着几个冰球,在和三个幼崽们嬉戏。欢欢乐乐则泡在冰水混合物中,不想起来。团团的妈妈躺在一个吊床上,肚皮上放着一堆冰球和一堆嫩竹子,一边轻轻晃着,一边不紧不慢啃着嫩竹子,吃一口竹子,吃一颗小冰球,慢条斯理,比大象优雅得多。
……
夜晚,李响飞往帝都,将姜采儿接了回来。因为姜采儿怀孕了,所以飞得比较慢,晃晃悠悠,平时几分钟就到的,现在飞了一个多小时,不过也挺不错了,就当在空中兜风了。
姜采儿身着紫蜃甲,倒也无惧高空的寒冷和罡风。
在天上飞行的时候,姜采儿依偎在李响怀中,和他诉说一些学校的进展。
她的毕业答辩很顺利,已经拿到了三个博士学位,五个硕士学位。
“那你是不是就毕业了我的宝儿太厉害了,别人用七八年,甚至十年,才拿到一个博士学位,你两年就拿了这么多。”
“我也可以不毕业啊。虽然有好几个学院都给了我副教授的待遇,还说让我专门主持一个实验室,成立自己的科研项目组,但是我觉得,我还是继续当两年学生,再拿一些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再说。”
本科学士学位,已经不被姜采儿看在眼里了。她计划,还是读满四年吧,四年之后,再正式开始工作,全心筹建综合实验室。
虽然她拿到学位的那些专业已经毕业了,但是还有好多感兴趣,但是没来得及拿学位的专业,还是可以继续在里面当学生的。学校也同意她随意兼修,替她专门开了绿色通道。
“你自己安排好就行。”对于姜采儿的学业方面,李响已经帮不上任何忙了。他一个区区小本科,怎么有资格对拥有这么多硕士、博士头衔的科研小天才指点江山呢
唯有修行方面,还能带着姜采儿飞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