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2/2)
那些为非作歹、仗势欺人的士绅,已经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在座的所有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算是优秀士绅。
“诸位,这几日,锦衣卫查抄了近三十家士绅的府邸。”
“在这些府邸中,搜出白银一百多万两,另有五十万亩田地。这些被查抄的士绅,罔顾国法,为非作歹,利用手中权势大肆敛财,实在是罪无可恕。”
士绅们听着朱权的话,心中皆是一紧,急忙低下了头。
不少人额头冒出细密的汗珠。
朝廷已经搜刮了这么多钱财,难道还不知道满足吗?
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让他们自愿捐献钱财?
变相加税吗?
是不是只有这样,朝廷才愿意放过他们?
士绅在朝廷的眼中,变成散财童子了?
狠!
不料,朱权话锋一转,忽然道:“但朕也清楚,在座诸位大多奉公守法、心系国家。此次查抄所得的物资,朕不打算全部充公,而是打算拿出一半些物资,平分给你们,作为对你们的奖励。”
此话一出,大殿内瞬间鸦雀无声。
士绅们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一个个瞪大了眼睛,满脸的难以置信。
短暂的沉默之后,人群中响起一阵窃窃私语。
“陛下,您……您说的可是真的?”一位年老的士绅颤颤巍巍地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激动。
朱权看向了他,说道:“你应该叫李德禄吧?哈哈,朕听闻你在杭州治水,颇有名望……唔,按照这次的计划,朝廷会分给你五万两白银,还有一万亩良田。”
被皇帝亲自点名,李德禄激动的全身发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皇帝贵为千金之躯,竟然还记得他这个小人物?
我滴亲娘嘞!
这还不得为陛下效死吗?
“陛下,您莫非是开玩笑吧?”
朱权笑呵呵道:“朕乃一国之君,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财物和田地,本就是那些不法之徒从百姓手中巧取豪夺而来,如今朕将它们分发给你们,希望你们能明白朕的心意。”
李德禄当即伏在了地上,心中的担忧和恐惧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激动。
士绅并非全是坏人!
天知道,这么多天,李德禄是怎么熬过来的。
他身为一个士绅,时常救济乡亲,但是听说朝廷要铲除士绅,把他吓的惶惶不安……为什么要一杆子打死所有人呢?
现在,陛下的态度很明确。
清除蛀虫,表扬优秀。
士绅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陛下圣明!陛下对我等恩重如山,我等定当肝脑涂地,以报陛下隆恩!”一位年轻的士绅率先反应过来,激动地跪在地上,大声说道。
“陛下万岁万万岁!我等愿为陛下赴汤蹈火!”
其他士绅也纷纷跪地,高声呼喊,声音响彻后院。
不少士绅的眼中闪烁着热泪,他们从未想过,皇帝不仅没有为难他们,反而将查抄的物资分给他们。
这时,他们内心无比拥护朝廷……为什么查抄的士绅那么少呢?
要是多查抄点士绅,是不是分的钱财就更多了?
果然啊,同行是冤家!
朝廷的新政就是好!
众人相互对视一眼,眼中的激动都快溢出来了。
士绅少了,其他士绅获得的田地更多了,商铺也更多了,后代子弟读书也不卷了,以后考个进士更轻松了。
朱权看着下方激动不已的士绅们,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除此之外!”
朱权缓缓开口道:“朕意已决,欲开市舶司,与海外诸国通商往来。”
此言一出,院内先是一片寂静,而后引起了骚动。
市舶司的职能,相当于海关,也就是对进出港口的中外商船进行登记、查验,核发通行凭证等相关手续。
以大宋为例,市舶司对进口货物如香料、珠宝等按一定比例抽取实物税,对出口货物如丝绸、瓷器等也会征收相应税费。
但是到了明朝,朝廷对于开海的想法并不大……有许多江浙士绅为了挣钱,便偷偷摸摸的与国外商人进行贸易。
现在一旦重开市舶司,那其中的利润可想而知!
士绅们交头接耳,眼神中闪烁着兴奋与期待的光芒。
这是圣君啊!
古往今来的好圣君啊!
“朕已筹备二十艘巨型战船,用于保障诸位的海上安全……诸位可以放心的与国外贸易,无论如何,皆受大明庇护!”
朱权再次开口,又给他们的心中一记重击。
历朝历代,士绅行商,向来与朝廷毫无瓜葛。但是朱权为了开辟海外市场,竟然主动提出给予他们保护。
一众士绅大喜过望,一个个像喝多了似的,兴奋地满脸通红,激动地双手使劲揉搓。
“陛下此举,实乃英明之至啊!开市舶司,那可是要挣大钱的买卖!”
“不错!”另一位士绅连忙附和,眼中满是激动:“如今我大明物产丰富,瓷器、丝绸、茶叶等皆是海外诸国渴求之物,若是开市舶司,与海外通商,可以获取大量钱财!”
朱权微眯着眼睛,看着他们一个个激动的神情。
想起历史上的郑和下西洋……虽然在航海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之后的三百多年,为什么没有这么大规模的航海活动了呢?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让士绅参与其中。
仅靠朝廷参与航海活动,是个赔钱赚吆喝的买卖,若是朝廷有钱,不介意去周边国家秀秀自己的肌肉。
倘若朝廷国库没钱,立刻就会禁止。
如果让士绅参与其中,那么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以士绅的作风,他们和外国做生意,一定能赚到大量钱财和物资的。
朝廷也能分一杯羹。
开拓海外市场,这是一个双赢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