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最强藩王造反,老朱喜当太上皇! > 第256章 朱权喜当爹!

第256章 朱权喜当爹!(1/2)

目录

朱权去苏州推行新政,一晃眼,竟已过去一年多时光,这期间全身心扑在朝政事务上,却未曾想归来时,自己已然有了孩子。

朱权愣了许久,才凑上了前,手足无措的从张玥怀中接过了孩子。

“这……这是朕的孩子?”

朱权怀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心情,仔细打量着襁褓中的孩童。小家伙粉雕玉琢,睁大了眼睛,手脚无意识地动着,那稚嫩的模样让朱权心中涌起一股陌生又温暖的感觉。

朱权咧嘴笑了起来。

他忍不住伸出一根手指,轻轻逗弄着孩子的脸颊,小家伙笑的声音更大了。

“我儿子!”

朱权一兴奋,直接把孩子举过头顶,又对着他做了个鬼脸,不料孩子的小脸瞬间皱成一团,紧接着“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那响亮的哭声在殿内回荡,让朱权一下子慌了神,脸上露出了手足无措的神情。

朱权捏了捏他的脸蛋,想赶紧安抚孩子,却没想到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大。

于是朱权急忙递了过去:“玥儿,来来来,你赶紧哄哄他。”

张玥看着朱权那慌乱的样子,忍不住抿嘴轻笑了一下,眼神中满是温柔与嗔怪。

“陛下,您瞧您,抱孩子要轻轻拍打他的背,就这样……”张玥轻声说着,一边接过孩子,轻柔地揽入怀中。

朱权挠了挠头,笑呵呵道:“朕……朕想逗逗孩子,谁知道这娃子不经玩……以后要常玩玩,不然动不动就哭。”

“去你的,孩子才这么小,怎么玩?!”

朱元璋吹胡子瞪眼,骂了朱权一句。

张玥温柔地拍打着孩子的后背,嘴里还哼着不知名的摇篮曲。孩子在她的安抚下,哭声渐渐小了下来,只是还不时地抽噎两声。

等张玥带着孩子离开后,朱权转过头看向一旁的朱元璋,开口问道:“父皇,这孩子可曾取了名字?”

“唔,本来想等你回来后,再给孩子取名字的。不过咱等不及了,便先给孩子取了一个,叫做文昭。有以文治世,昭昭大明之意。”

“文昭,文昭?”

朱权琢磨了几句,当即撇了撇嘴,不以为然地说道:“这名字不好听,太过文弱,不够霸气。应该取开字,就叫做朱谋,我们俩合在一起,就是权谋!”

“或者叫大虎,还有什么朱霸王,朱彪……这听起来多响亮啊,父皇,您这起名字的功夫,远远不及儿臣啊!”

朱元璋白了一眼朱权,脸上满是嘲讽之色。

“就你起这种名字,若是传出去了,恐怕都要成为全天下的笑柄了!咱当年的名字朱重八,也比叫什么朱霸王、朱大虎要响亮的多!”

二人唠起了家常,说了片刻后,话题便转移到苏州新政上面。

朱权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从召集士绅商议,到提出成立市舶司开展大航海的计划,再到士绅们的反应和后续的种种情况,都详细道来。

朱元璋静静地听着,脸上的神情不时变化,时而皱眉,时而点头。

良久之后,忍不住责备道:“为何要分给士绅银两?那都是咱朝廷的!谁要是敢闹事,你就杀了他们,杀上百人后,看看还有没有人敢闹事?!”

“你做事还是不够稳重,朱守谦这个狗东西,怎么能让他自杀呢?那封血书传出去后,不知道在朝中引起多大的轰动!”

“咱本来颐养天年了,压根不想管这些破事!”

朱权嘿嘿一笑,忍不住凑了上去,笑呵呵道:“最终,父皇还是出面了!而且父皇还下了一道罪己诏,真是让儿臣惊讶不已啊!”

“儿臣看到上面的内容后,大受感动,差点就哭了出来。父皇特意帮儿臣担下罪名,好让那些官员不再刁难儿臣,”

“你当咱真是为了你啊!你摸摸你的脸,有那么大吗?”

“啊?”

朱元璋换了一个舒服的坐姿,冷笑道:“要不是看在文昭这孩子的份上,咱压根就不会给你担这个罪名。你也老大不小了,身为皇帝,要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总想着让咱来替你收拾烂摊子。”

“咱本打算坐壁旁观的,耐不住张玥苦苦恳求,于是便下了罪己诏。行了,咱大老远的让你回来,不是和你叙情的!”

“文昭是朕的儿子,对他好,也是对朕好!”

“好了,咱下的那道罪己诏,不过是权宜之计。那封血书的影响,在朝廷中闹得沸沸扬扬,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做?”

朱权不假思索道:“父皇,如今咱们已经有了主动权,还需要什么计谋吗?直接派出锦衣卫彻查,将那些贪官污吏的罪行查明,依律判刑!”

“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以正……”

“正你个大头鬼!”

朱元璋毫不客气的打断了他的话,不屑的说道:“你是个新皇帝,若是大规模的罢黜官员,天下的百姓会如何看待你?会不会觉得你刻薄寡恩,不留情面?!”

朱权一愣,旋即明白了过来。

当皇帝,最重要的是什么?

就是形象,形象是怎么塑造的?

就是打造人设!

如果皇帝仁善淳厚,关爱子民,百姓们就能感受到皇恩浩荡,社会自然稳定,统治也就更加牢固。

对于官员而言,更愿意为仁慈宽厚的君主效力。在臣子犯错时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而不是一味严惩,臣子们便会心怀感激,更加忠心耿耿。

朱权一摊手,继续道:“父皇,儿臣明白了,抓大放小……把那些犯罪严重的官员抓起来,至于犯小错的官员,直接视而不见?”

朱元璋的表情愈发无奈。

朱权平日里挺聪明的,怎么关键时候,就容易犯傻呢?

如果官员犯错了,不给予惩罚,那还要律法干什么?

“朱权啊,治理国家,讲究的是恩威并施。明日,你在朝议之上,要求凡是犯错的官员,坦白自己的所作所为,退还所有赃款……”

“父皇,那些官员比猴子还精,怎么可能愿意坦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