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阴谋天下秦二世 > 第四十四章 应对楚汉合盟

第四十四章 应对楚汉合盟(2/2)

目录

“大王息怒。”范增云淡风轻的一礼:“要破暴秦,要霸天下,当忍所不能忍。关键在于,要使汉王成为大王的助力而不是现在这般成为大王的掣肘因素。就算汉王同意联手伐秦,楚汉两军也不会合兵一处单攻一点,必各分一路并伐。”

“汉王与大王两路并伐,秦两面受敌,以大王和我西楚军之强,大王只要先破关入秦,主动权就在大王之手。暂时让汉王得意一阵又算得了什么?”范增露出一个阴森森的笑容。

项羽再度被说服:“善。那么孤当遣谁为使往汉?”

“老臣认为,若汉国谋臣有智,此时汉使当在途中。”范增郑重的行了一礼:“就由老臣先见汉使,若判断其有足够诚意,老臣愿代大王亲往雒阳,促成楚汉和议。”

他一礼毕后又施一礼:“若能使汉王于伐秦后放弃争夺关中之地,老臣还望大王再授老臣权,不得已时再让殷地给汉王。”

“可!但这是最终界线了。”

“喏,老臣领诏。”

就在项羽曰“可”的时候,胡亥也在完成一桌子奏简的“制曰可”。

此时他并不在翠宫,而是在咸阳宫。景娥有喜以后他就搬回了咸阳宫。他虽然很喜欢翠宫,可翠宫总是相对比较简约了一些,不如咸阳宫各类设施完善。

还有就是,刚刚开完大朝会,这一桌子需要批“可”的奏简,都是大朝会上象征性宣布要执行的东西。

胡亥在武关稍息了两天修身养性禁绝女色,然后就快马返回了咸阳。

胡亥毫不拖延回返的主要原因就是他在析县用女卒击杀西楚斥侯后,陈平、陆贾除了劝谏这位圣人不可涉险之外,还与张良和范增一样,认为这一场小战斗暴露了秦军和秦君的实力,所以需要有所应对。

这不是一件小事,胡亥觉得应该在公卿朝议中议一议。

胡亥用女卒出战,并不是瞎闹。随着他所窃据的这个身体年龄增长,一味以小孩子的态度扮瞎玩和昏庸是有风险的,最大的风险就是秦人对他的看法与信心。

胡亥当初半说服半强硬的诏令秦军撤出遍地反叛的山东,并且在随后的执政当中也给出足够的信息让重臣们确定他确实在执行让山东内乱打烂后再重新收复的方略,可他要是一直在扮昏聩,三公九卿们不在意,其他朝臣心中不知内情总会嘀咕。

既然由少年开始步入青年了,总要变得更像皇帝一些,更像秦人的铁血皇帝一些,防止因一些中下级朝臣失去信心,导致整个关中都失去信心。

皇\/王权至上,虽然是这个时代的主流思想,但要彻底失去民心,那就会像史书中的历史一样,武关守将因没了信心而在张良的劝降阴谋中丢掉武关,蓝田中尉军不堪一击的被刘邦轻松打垮。

当然现在胡亥所面临的情况离此境界还超级远,不过未雨绸缪,胡亥觉得应该适当的展现一下自己是完全够格坐在大秦皇帝宝座上的风采了。

武关道上秦女屠楚锐的小小战事已经传遍了关中,今日大朝会上胡亥虽然依旧如往日一般尸位素餐,可他能明显的感到那些中下层朝臣的目光中多了强烈的敬畏。

这自是一利,可一弊的问题如何解决?獠牙展示过了,还需要再收起来藏一段时间,让楚汉的警惕不能变成联手伐秦,而是让两方继续打得不亦乐乎。

当了这几年的“圣上”,在身边环绕的忠臣、谋臣、重臣讨论中,本就对历史感兴趣且颇有体会的“胡亥”,对这个时代的政治、军事把控上都有更多的收获而更加自如。在他看来,项羽和刘邦之间就算有张良和范增这样出色的谋臣,但刘邦的野望与项羽的尊严之间存在着不可跨越的深壑,就算万一真的两方联手伐秦,分兵攻击武关和潼关,其间也有足够多的机会让这一联手化为泡影。

关中加上巴蜀共有一百三十万户,七百万人口,以这个基数,短时征兵百万“保家卫国”没有什么问题,这还不算九原和金城那近二十万降卒以及后来迁入的大批家眷。

朝议的首先,是在秦军惯例与胡亥的建议结合下确定秦锐与秦啸军卒的轮替:

一是以九原降卒中的单身壮卒,替换北疆秦锐中已经将家眷迁入关中并立有战功脱离刑徒身份的军卒,替换下来的秦锐卒需要迁徙家眷到后套平原定居务农,并成为备卒定期训练,在遭遇匈奴犯边时立时成军卫护家园。

二是对秦啸河西军中服役年头较长的军卒,依其个人意愿暂时退役回归关中家中同样成为备卒,并在关中征招相应数量的壮夫去往河西补足兵力。

这一轮替也是暗藏的后手,将具有战阵经验的秦啸骑卒调回关中务农,一旦需要应对楚汉联手伐秦,更多的是日后准备收复山东时,这些老卒立即就可成为重扩秦啸军的中下层骨干,承担什长、屯长等职而快速成军。

另外的好处就是新入秦锐的单身降卒能提高军事素养,应征去河西秦啸的新卒则能充分熟悉骑战。

在胡亥的思路里,骑兵和四轮兵车快速军,都是在收复山东时最重要的力量,说白了这位小爷就是想玩闪电战,到时候打山东一个措手不及。

考虑长远一点的方略还有,既然秦锐必然因要应对联军伐秦或是收复山东而离开北疆,所以那些在萧关以北直至河南地的草原游牧族也必须加以利用,在需要时成为抵御匈奴的兵源组成。

公卿朝议确定从现在起就通过乌氏和九原郡府遣使去各部落谈判,向这些游牧部落提供购粮补贴,根据各小部落承诺可出兵的数量允其半价购入相应数额的粮食。这些部落肯定会同意甚至欢迎这个措施,因为粮食是抵御可能出现天灾的必需。

这些粮食的来源是九原后套平原屯田地,现在的粮产已经超过自用和供给秦锐边军的需要,把这些粮食运回关中的途中人吃牛喂损耗巨大太不经济,卖给河南地游牧部落由他们“自提”,甚至以后还可由商贾出面与匈奴交易牛马,是就地消化的合理良方。

这些要事议过之后的新议题是,楚汉两家有没有可能真的暂时和解并联手?如果有可能联手,那么秦如何通过某些运作让这一可能变成泡影。

“汉王现在据有四郡之地,韩大将军信也已准备好征伐赵地,如果西楚与汉谈和共伐大秦,这些方略都要停下来,等于将现有的有利形势放弃。另外,就算两国联合也不会合兵单伐一关,两支敌对之军合兵,相互防范又有何事可成?”陆贾首先发言。

看了看胡亥的脸色,见其颇有兴致的看着自己,他笑了笑继续说:“汉王若不愿意主攻潼关就要引军至南阳来攻武关,还要允许项王的西楚军借道三川郡攻潼关,汉王难道不怕西楚军进了三川郡就不走了?尤其是他要攻武关就要将汉军主力带走。”

“而从西楚这边看,项王曾率四十万诸侯联军攻潼关未克,说起来是粮秣供给不足所致,可项王若借道三川郡再攻潼关,就不能不考虑在汉国领地上粮道的安全,甚至还需要考虑自己伐秦大军的背后会不会为汉军偷袭,所以必然对汉王极为警惕。”

他好整以暇的停下来喝了一口案上茶水:“因此以臣看来,楚汉谈和到真正谈成再开始制定相应的伐秦方略,还有漫长而遥远的路要走,甚至根本就是走不通的。”

“臣赞同典客的分析。”陈平面色轻松的先向胡亥行礼,然后赞许的看了看陆贾:“西楚一方,亚父增起初应不愿伐汉,担心两败俱伤之下为大秦所趁。在劝谏项王不成和汉王破彭城之事后,其又希望项王速胜汉王,避免对山东局面造成太大损害。”

“现在圣上展现了大秦的铁血一面,这就给了亚父增再次劝谏的机会。对项王来说,只需暂时放下颜面,给汉王一些其承受范围内的承诺,比如承认汉国现有四郡为国土,甚至还可能再给汉王几郡之地,就可将汉王能够重新纳入控制之下,并欣然联手伐秦。但汉王又会做何想呢?”

陈平也端起案上的茶碗喝了一口:“臣认为,汉王是否同意伐秦,要看伐秦成功后如何划分天下势力。若项王能够同意汉王获取关中、汉中和巴蜀,并保留现有四郡,则汉王将有足够的利益,相对比较容易赞同与项王联合,甚至可能做个姿态暂时放弃上党。眼下的情势是,我大秦在汉王未在山东取得优势之前不会对其造成威胁,就算圣上此番展露力量之后汉王也不会认为大秦立即就是汉国的威胁。”

他无意识的拨弄了一下茶碗:“所以汉王可以,或者说也只能,将自己的后背袒露给大秦。然若联手伐秦之后,项王在关中封自己亲信为王而不让汉王入主,那么就算项王愿意给汉王多少郡封地,汉都处于多面受敌之下,这样的前景使汉王与西楚联手的可能性很低。”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