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不是袁术 > 第349章 视察南匈奴

第349章 视察南匈奴(1/2)

目录

袁树这一次来找吕布,是有一个任务想交给吕布。

他想把组建属于天雄军的突骑这个任务交给吕布,在全军精选一支最强最精锐的精锐骑兵组成一支突骑队伍,作为可以冲阵厮杀的重点使用对象,让吕布统领。

他认为吕布这种世所罕见的骑兵将领如果不能统领一支突骑用他最擅长的方式作战,实在是太浪费吕布的才能了。

吕布如果能统领一支突骑,在焦灼的战场上一旦投入进去,绝对可以成为改变战局走向的关键先生。

所以袁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吕布,表示了自己对吕布的深深期待。

吕布闻言,激动得无以言表,只恨不能把自己的肚子剖开、把自己的心肝肠肺都放在袁树面前,让袁树看到他的身体器官里都满溢着对袁树的感激和忠诚。

当然,就算能这么做,袁树也不会让他这样做的。

这种世所罕见的猛男如果不能放到战场上去祸害敌人,就让他死在白门楼,未免太可惜了。

此番视察西河牧马场,袁树除了来渐渐吕布之外,也特意去见了一下度辽将军张泉。

张泉是幽州人,早些年也是在凉州战场上打拼出来的,很有些武略,统领度辽营驻守并州期间,对南匈奴的监管是比较到位的。

这一点,连董卓也称赞不已。

不过袁树对度辽营的看法始终不好,因为度辽营的主要兵源是犯罪的人。

按照东汉朝廷的规定,那些犯罪的需要被流放的男性青壮会安排到度辽营充军,成为度辽营最主要的士兵来源。

这样的人或许会为了赎罪而拼死战斗,但是整支军队的军风军纪可想而知,这样一来,度辽营可以打胜仗,但是一旦遇到挫折,也很难派得上用场。

所以袁树在招募新兵的时候,特意安排了一千名从并州招募来的新兵充入度辽营,同时把度辽营内罪责最重的一千人挑选出来置换掉,把这群人扔到了修路的工地上,责令他们做苦力赎罪。

袁树非常反感罪人充军这一说,觉得这是大错特错的行为,这将严重削弱军队的荣誉感,加强军风军纪建设的难度,于是他还特别为此上表朝廷,建议朝廷停止把犯罪者充军送往度辽营。

他认为重刑犯不能安排到军队之中,军队的存在有保家卫国的性质,不能让一群重刑犯来充当,并且还提出了花一点时间把度辽营的兵员置换一遍的想法。

对于袁逢来说,这当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所以他顺手就批复同意了,朝廷随即修改了策略。

后面,袁树还宣布给一些已经服役两年以上有过斩获的度辽营士兵解除罪犯的身份,允许他们恢复户籍、回归良民的身份,大大削减了度辽营的罪犯属性。

对于他的这一系列行动,张泉表示认可,张泉表示自己也并不喜欢带领一群罪犯作战。

这对于度辽将军来说,要求很高,风险也不小,一边防备敌人,一边还要防备这群罪犯搞东搞西,就没有什么是可以信任的,两边防备,很是心累。

不过张泉对袁树这样做的动机表示好奇,很想知道袁树为什么要这样做。

他总觉得他所知道的上位者的目光一般都不会往下放,而袁树却总是把目光往下放,似乎能从中看出许许多多的不同寻常的东西。

有问题是好事,至少在袁树看来是好事,因为这就意味着袁树有了可以宣扬自己的学说、展现自己演讲能力的机会。

于是趁此机会,袁树拿出了自己的良知之学,从良知的角度阐述耕战为良知的学派理念,讲述了自己的善恶观。

然后又从现实角度出发,讲述自己之前征战的时候花钱向士兵买民众的性命的事情,并且由此悟出了士兵最佳来源的法则。

这一系列说法对张泉来说很有吸引力,他第一次听说这种事情,感觉自己好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在袁树之前,兵家对兵源有一定的研究,并且得出了“良家子”这个最佳兵源的概念。

但是这个概念比较狭窄,且在某些地区的应用范围限制很大,更像是一种阶层概念,有一种把军队单独从社会阶层当中拎出来当作一个独立个体的感觉。

这要是继续发展下去,就是宋朝的军户,就是明朝的卫所,就是世代当兵的概念。

袁树则从后来的兵家角度出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提出了农家子弟和矿工、船工等职业体系属于一等兵源的看法,并且表示自己对良家子这个概念的不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