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不是袁术 > 第353章 汉室刘氏的天命危机

第353章 汉室刘氏的天命危机(1/2)

目录

第353章汉室刘氏的天命危机

这种说法的出现在无形之中助推了汉室刘氏的天命危机的发酵,使得宦官集团被诛灭之后的各方势力利益苟合期大大缩短。

以至于到了正始五年刘悝去世的当下,这利益苟合期已经走到了尽头。

于是,以刘悝是否该有庙号这件事情的争端为标志,汉室刘氏第二次天命危机的第二波爆发期正式开始,而幕后推手程立也在这个时候继续推波助澜,为历史的进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给袁树送去了刘悝已死的消息之后,程立又单独上了一道表奏。

内容是关于除掉和帝、安帝、顺帝、桓帝四代帝王庙号的建议。

程立认为按照光武帝对西汉诸帝的评判标准,整个东汉建立以来,也只有光武帝、明帝和章帝三人有资格单独立庙,后面的几代天子虽然也有些供给,但是较之景帝、昭帝如何

既然远不如,还有很大的过失,又怎么有资格立庙呢

应该将他们的庙废除,全部移入太庙之中,无需单独奉祀,如此可以省去大量额外的祭祀费用以补贴国用。

程立本身就是专门负责投递奏表的,所以他的这封奏表是直接由他本人递到了袁逢面前,然后请袁逢当场去看。

袁逢本来还有些奇怪,打开一看,顿时瞪圆了眼睛,不可思议的抬头看了一眼一脸淡定的程立,略一思索,便强压着心中惊讶继续阅读,一字一句,生怕遗漏。

读完之后,他放下了手中竹简,用十分复杂的眼神看着程立。

“程仆射,你的这份奏表事关重大,并非是我一人可以决断,若真的要付诸实施,非要经过群臣商议不可,而一旦交给群臣商议,你可知道会发生什么”

程立面色不改,依旧淡定。

“下官自然知道会发生什么,无非是一群沽名钓誉的虫豸气急败坏、喑喑狂吠罢了,可是自商以来,为历代帝王立庙之事无不是慎之又慎,可得立庙者,无不是功勋卓著、彪炳史册之圣君。

孝和、孝安、孝顺、孝桓固有功勋,然比之孝景、孝昭何如以孝景、孝昭之功,尚且不得立庙祭祀,更何况是四代先帝呢吾辈为臣者,不能为了谄媚君主就罔顾事实,将一切尊荣加诸于君主之身。

古人说,德不配位,必生灾殃,若君主功绩不足而得以立庙,后人观史得知,必然嘲讽君主好大喜功,让君主蒙受不白之冤,这难道是吾辈臣子该做的事情吗下官言尽于此,愿司空明察!”

袁逢沉默了一阵子,琢磨了一阵。

程立的话说的很有道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都是很合乎情理的事情,这种说法拿出去,就算是在辩论场上,这也是一个很有分量的论点,想要驳倒,难度很大。

因为废除庙号的事情,光武帝刘秀已经做过了,把光武帝拿出来做论据,含金量是杠杠的。

而且说起来,这个事情也正好契合了袁逢的需求。

袁逢想要为袁树铺路,想要为袁树代汉自立创造优越的舆论氛围,这一方面需要袁树自己支楞起来,一方面也需要外援从旁辅助,把取而代之的对象给狠狠地贬低,在舆论上打败对方。

有庙号的帝王多了,就意味着这个王朝有功劳的帝王多,明君多,天命眷顾,这是一种政治象征。

有庙号的帝王少,那就说明明君少,天命不眷顾,统治基础薄弱,容易动摇。

这对于一个王朝的长治久安来说,是比较不利的事情。

所以同一个王朝统治期间,很少会有帝王主动取消先帝的庙号,除非对方实在是太不当人、天怒人怨。

刘秀取缔的从实际上来说已经算是前朝帝王的庙号了,且取缔者多是导致西汉末年乱局的罪魁祸首,是导致西汉皇室失去天命的罪人,把他们取缔了,符合当时社会的需求,更能凸显刘秀的不容易。

但是程立要做的,是在东汉帝国存续期间,取缔东汉帝国前面四任皇帝的庙号,否认前面四代帝王的功绩,贬低东汉帝国这个统治集团的含金量。

他们还没有失去天命,他们统治期间,东汉帝国并未走向没落,安帝、顺帝还颇有些中兴的味道。

所以要是取缔他们的庙号,就更有削弱汉室刘氏的天命、动摇其统治基础的意味。

这政治意味非常的浓厚,只要满朝文武不是傻子,一定能看得出来这里头蕴含的强烈的政治象征,一定能够感觉到袁氏这样推动此事的进程究竟是什么目的。

这样一来,不就等于把袁氏想要取代刘氏的心思摆在明面上让人品评了吗

这合适吗

袁逢犹豫不决,想了一阵,重新看向了程立。

“这件事情,你和子嘉商量过吗子嘉知道吗”

袁逢知道袁树和程立之间的关系,知道程立是袁树忠实的狗腿子,如果是袁树想这样做,那袁逢就会认为这是袁树已有了必胜的把握,那推行下去、交给群臣议论也不是不可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