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刘伯温的一石二鸟(2/2)
立下一个“忠心”的人设,世家门阀和将门家族的立场是否会发生改变,有些不太好说,可皇室那边的态度肯定会发生变化,不需要皇室做太多,只要稍微透露一点风声,或者有些举动,其他人就会略微收敛一些,叶白的处境也就会更加安全。
这只是其一,还有另外一点,蜀国入侵,金林府、西城府的各个家族、商人可谓是损失惨重,既有被蜀国屠杀劫掠的,也有被叶白斩杀的,这些人的确是一些小角色,但他们背后的关系却是相当复杂。
多方势力都出现了损失,不可能没有什么反应,肯定会有所动作,别的不用提,只要等两府之地稳定下来,必然会有人打着遗孤的旗号找上门来,想要拿回属于自己的家产。
被蜀国杀害的家族,幸存者重新要回家产,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光靠他们自然是不可能,可若是背后有人推波助澜,情况就不一样了。
叶白若是选择独吞,必然要独立承担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小部分家族,他或许不用在意,毕竟手握重兵,一般人也没有这个胆子前来讨要。
可背后的势力太多,叶白可就未必能够扛得住了,真要是全部拒绝,那就等于是与大秦王国近乎九成的势力全部撕破脸皮,在王国内部寸步难行。
现在将大部分的财物,尤其是不动产全部上缴各地衙门,就等于是将这些官员们拉下了水,连同他们背后的势力也不可能置身事外。
正所谓财帛动人心,各地官员中饱私囊的事情在大秦王国内部向来都不罕见,区别只在于贪心与否而已,有些人心太贪,结果被推出去当了替罪羔羊,有些人做事有度,自然就青云直上。
往日里要想贪腐还有些麻烦,要打点的环节太多,账目更是要清楚,还要防备有人细细调查,到手的其实不多。
可眼下就不一样了,叶白上缴给各地衙门的大多都是不动产,金银只有很少的数量。
这些产业对于各地衙门来说,也没有太大的意义,毕竟他们也不能自己去经营吧,所能够做的无非就是转手卖给其他人,换取金银罢了。
懂的都懂,处理这些资产的过程中,可以操作的地方就太多了,不管是低价购买优质资产,还是把资产卖给自己人等等,都是分蛋糕的一个过程。
这么多的资产,眼红的人可不少,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们或许看不上,可他们手下的人呢,家族的后辈子侄们呢,不可能不出手。
只要他们伸手,就等于被拖下了水,无法置身事外了,面对苦主的讨要,都不需要叶白出手,这些既得利益者就会出动出力,解决这些事情,毕竟真要将产业交还回去,损失的可是他们,跟叶白没有半点关系。
舍弃一些不动产,就大大改变了叶白的处境,甚至祸水东引,引起了某些世家门阀、将门家族的内斗,转移了矛盾,一石二鸟之计相当之高明,只能说不愧是刘伯温。
当然了,这背后的内情,叶白一开始是不知道的,以他的脑子也想不到这么深层次的东西,还是刘伯温担心叶白不同意,主动解释了一番。
听得叶白深感佩服的同时,也是感觉有些好笑,他承认刘伯温是好意,更是千古智者,可却忽视了叶白的成长速度。
不管其他人如何搜集他的情报,得到的永远都是过时的情报,就眼下的局势,几乎每一天,叶白的实力都会发生变化,换言之底牌永远不会失去,用掉一张,还有好几张,永远都会让人捉摸不透。
此外,要改变某些人的态度,他有着更加简单的办法,那就是直接融合卡牌,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根本就用不着舍弃任何利益。
心中虽然有底气,但叶白却也没有拒绝刘伯温的建议,这个计策本就精妙,成功的几率几乎是百分百,没有理由拒绝。
而且有足够的应对之法是一回事,可纵容别人设局坑害自己,那又是另外一回事,谁也不会有这等癖好。
此外还有一点,刘伯温的计划刚刚实施,原本几乎一日一封的催促公文就再也看不见了,已经说明了刘伯温的谋划成功了,乐得清闲的叶白,自然不会去打破这份安宁。
为了奖励,他也想要尽快西进,与草原骑兵开战,可却也不能太过急切,需要一些时间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刘伯温能够帮他争取时间,他又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