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裁员后,我成了科技教父 > 第232章 评价体系

第232章 评价体系(1/2)

目录

第232章评价体系

“那我们的精调模型的能力,总得需要优先保证吧”何钢退了一步,笑眯眯的说道。

“你就在这等着我呢吧”郝成白楞了他一眼,没好气儿的说道:“优先保证五感互联网络的研发,这个我们是有共识的。其它的,只要合理,一定会优先给你们调整。

“现在只有一个碳硅融合半导体的工厂,两条产线。正在建设的有四个工厂二十条产线。这样,今年内,我们再扩建二十条产线,这差不多应该也是极限了,否则生产设备也生产不过来。

“至于原材,比如硅片等,相比于传统半导体的改动并不大,迅速的寻找供应商,由小沙负责进行相关改造。这样的话,等明年,碳硅融合半导体芯片的产能应该就不缺了。”

不缺何钢心里一笑,郝成的话他现在只信一半,工厂扩建和产能翻倍想要达到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你今天搞人工器官,明天搞ai神经,谁知道明年的需求是不是也会翻倍

看这样子,那是极有可能啊!

但这又能怎么办呢只能争!不过不管怎么说,华为在郝成这里争起来还是相当有优势的。

何钢的内心也是十分感慨:最开始合作的时候,只是开发鸿蒙版小沙,当时,双方还在一个水平线上,而且,这一个水平线还只是原生鸿蒙对小沙。

而现在,虽然仍是合作,但主导的一方已经变成了白驹科技。

时移世易,短短的半年已经改变了太多了东西。

不过,整个公司对此选择了坦然接受。

甚至,团队所有的成员都热血沸腾的表示:我们就要看看,跟着白驹科技,能把整个世界的科技带到一个怎样的高度!

就连何钢,此刻也是如此的想法,而且,他还会时不时的盯着郝成的脑袋出神:这究竟是怎么长得一个脑子呢,怎么一会儿一个想法,一会儿一个突破,而且到最后总是能验证就是正确的方向的呢

“瞅什么呢”走着走着,郝成就发现何钢一直朝着自己这边瞅,还一边瞅一边若有所思的样子,立即扭头问了一句。

“就随便看看!”何钢立刻怔了过来,随即一笑,转移话题道:“今天的测试是如何的做的啊”

“性能参数我就先不看了,等他们慢慢测试,回头我看数据就行。今天,我们主要看实用效果,”郝成神秘一笑:“就是给小沙换个新的身体,看一下具体的效果。”

“给小沙换个新的身体”乍一听,何钢还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但还是有些诧异:“难不成小沙原本就是为这种碳硅融合芯片设计的,以前的小沙都是半成品”

“错!”

“我就说不可能这么早就……”

“是为下一代微意识体芯片设计的,现在的碳硅融合芯片组服务器也只是过渡。”

“啊!”

原本听到郝成说“错”的时候还松了一口气,怎么可能为都不存在的芯片先一步设计程序呢

不过都没有等他感叹完,郝成的一句话又给他闷了回去。

合着,不仅仅是下一代,小沙甚至是为下下一代的芯片设计的。

“微意识体芯片才算是下一代,碳硅融合只能算是半成品。”

“这还是半成品!”何钢再一次意识到了,普通人和郝成不仅技术不在一个层面上,就连脑回路都不在一个层面上。

换成其他厂商,从传统的半导体过渡到碳硅融合半导体,不说发布十代芯片,那至少也得七代八代的。

比如英特尔,如果是它有这个技术,牙膏至少能挤十年!

而在白驹科技这里,按照郝成的说法,这就是0.5代!

“不要从商业的角度考量这个问题,我们没那个闲工夫。”了解了何钢的想法,郝成直接摆了摆手:“白驹科技要做的,就是再突破。技术扔向市场,怎么发展,那就是技术自己的问题了。”

何钢不说话了,大家一直认为,华为的制度不像一个企业。

不过现在看,与白驹科技相比,还是有些小儿科了,这直接“不从商业的角度考虑问题”了都,他还能说什么呢

不过仔细一想,还真的就是这样:除了“小沙”这个绕不开的东西之外,其它任何的产品,只要发布了,郝成就很少再去过问,除非有重大的升级。

无界系统如此,机器人如此,数字分身和外置记忆亦如此。

但是,你说这些产品,它卖的不好吗

显然不是!

本来是儿童机器人,现在直接变全能机器人了,此时订单已经过亿。

过亿什么概念几乎就是每十个人就有一台小沙机器人!

而这,甚至直接造成了二手机和低端手机销售的井喷——就是因为后续销售的产品都是五cpu版本的,需要至少插一个低端手机才能用。

至于数字分身和外置记忆,开通率甚至高达30%。

而这个开通率是以人口为基数的,十个人里就有三个开通了外置记忆。

尤其是学生群体,这个比例甚至高达98%以上。

而白驹科技对此好像有点儿视若无睹,从未主动做过什么宣传。

不过好像也不需要,一大堆的媒体、自媒体以及品牌粉丝无时无刻盯着呢,光靠着他们,白驹科技的热度就从来没降下来过。

主动宣传,也根本就不需要的好吧!

真要有什么新的东西,郝成或者白驹科技这边稍微露出一点儿风,无论关注不关注的,立刻就能尽人皆知。

甚至,这些个消息根本都不需要是白驹科技这边透露的,这不,昨天临州大学医院第一例ai器官患者的术后发布会上就露出了一点儿苗头的事儿,已经十多个小时了,好几个平台都还在热门榜上挂着呢。

先是透析特殊人群关注的ai人工肾的问题,再然后就是科研体系中成果评估的问题。

张临确认了一件事儿:所有利用小沙的科研课题,都禁止发境外或外文期刊。

而现在,利用小沙进行的课题那可是非常多,如果仅算国内的话,这个时候甚至已经可以说全部都离不开小沙的辅助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