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穿越明朝,从最穷国舅开始种田 > 第446章 海战2

第446章 海战2(2/2)

目录

终于,一艘倭国关船瞅准时机,猛地靠上了一艘明军的广船。

村上武吉见状,兴奋地狂吼:“冲上去,杀光明军!”

倭军们发出阵阵疯狂的嚎叫,如饿狼般不顾一切地顺着跳板涌向明军战船。他们双眼通红,脸上写满了疯狂与决绝,手中的长刀胡乱挥舞着,嘴里喊着听不懂的口号。

一名倭军士兵率先踏上明军广船,他嘶吼着朝着一名明军士兵扑去,手中长刀狠狠劈下。那明军士兵毫不畏惧,侧身一闪,用长枪猛地刺出,正中倭军士兵的胸口。

但倭军们似乎不知恐惧,依旧前赴后继地冲上来。

一时间,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鲜血溅满了甲板。

就在倭军在明军广船上疯狂厮杀时,附近的明军战船发现了这边的情况。一艘蒸汽明轮战船迅速朝着广船驶来,明轮飞速转动,带起的水花如白色的翅膀。

同时,一艘大福船也调整炮口,对准了正与明军混战的倭军。

蒸汽明轮战船靠近后,船上的明军将士们纷纷拿起武器,从侧舷跃上广船。他们如猛虎下山般,迅速加入战斗,与倭军展开激烈拼杀。

而大福船的火炮也适时响起,一枚枚实心弹砸向倭军战船,准备击沉之。

在明军的两面夹击下,跳帮的倭军渐渐抵挡不住,纷纷倒下。

村上武吉看着自己的手下,好不容易跳船作战了,结果在明军的反击下迅速溃败,气得双眼几乎要喷出火来,但却无能为力。

他只能指挥其他倭国战船,继续用疯狂的举动去试图靠近明国战船进行跳船作战。

而九鬼嘉隆这边,站在铁甲船的指挥舱内,神色有些凝重。

这些铁甲船是织田信长交付给他的王牌,承载着扭转战局的重任,此刻却承受了明国战船最多的炮火。

“快,以旗语传令,加速前进,避开明军炮火,寻找机会反击!”九鬼嘉隆大声命令道。

旗手迅速挥动旗帜,然而铁甲船行动笨拙,难以灵活躲避炮弹。

明军的实心弹不断砸在铁甲船的船身上,发出沉闷的巨响,铁甲虽厚,但在持续的攻击下,也开始出现裂缝。

在铁甲船的炮位上,炮手们冒着炮火艰难地操作着火炮还击。

“这明军的炮火太猛了,根本无法有效还击!”一名炮手绝望地喊道。

话音未落,一枚炮弹击中了炮位,几名炮手瞬间被炸飞,鲜血溅满了甲板。

一枚链弹呼啸而来,击中了铁甲船的桅杆,索具断裂,风帆无力地垂下。

九鬼嘉隆看着受损的桅杆,心中暗叫不好,这铁甲船本就行动迟缓,如今没了风帆助力,只靠人力的话,会更加难以移动。

“全力抢修桅杆,同时开炮还击!”

九鬼嘉隆声嘶力竭地指挥着,然而明军的蒸汽明轮战船如幽灵般不断穿梭,对铁甲船展开轮番攻击。

很明显,倭军的铁甲船可以在国内横行,但是,在大明蒸汽明轮战船看来,却是乌龟一般,纯挨揍的。

随着明军炮火的持续轰击,铁甲船的铁甲裂缝越来越大,海水汹涌灌入。九鬼嘉隆望着四周不断逼近的明军战船,心中充满了绝望。

“这蒸汽战船的速度和机动性太过惊人,我们根本无法抵挡!”他绝望地喃喃自语,“这次海战,根本就是凑上来送死的!”

还真别说,此时德川家康,眼睁睁看着己方战船一艘接一艘被击沉,海面上到处是燃烧的船只、挣扎的军卒和漂浮的残骸,他便和九鬼嘉隆一个意见了:倭国水师,败局已定!

德川家康这个老乌龟,当然不想死在这里,求生的欲望驱使他不再顾及其他。

于是,就听他冲着舵手大喊:“快,转向,往回逃!”

安宅船在他的命令下,不顾周围友军,强行掉头,在混乱的海面上横冲直撞,向着倭国方向拼命逃窜。

随着德川家康的逃离,原本就岌岌可危的倭国水师瞬间陷入了彻底的崩溃。

倭国水师见状,纷纷效仿,战船四处乱窜,毫无章法。

原本的战斗阵型荡然无存,倭军士气全无,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四处乱逃。

俞大猷在旗舰上看到倭军的溃败,当机立断,通过旗语下达命令:“全军追击,一个倭军都不要放过,让他们知道侵犯大明的下场!”

大明水师如猛虎下山,迅速展开追杀。

蒸汽明轮战船凭借其高机动性,一马当先,如鬼魅般穿梭在混乱的倭军船队中。

它们一边高速行驶,一边用火炮对逃窜的倭船进行精准打击。实心弹不断击中倭船,将其船身炸裂,燃起熊熊大火。

大福船和广船也不甘示弱,紧跟其后。

倭军战船在明军的追杀下,不断被击沉,海面上漂浮的尸体越来越多,鲜血将大片海水染得通红。

一些倭军试图投降,挥舞着白旗,但明军毫不留情,继续攻击。因为他们深知,这些倭军在沿海烧杀抢掠,犯下了累累罪行,必须给予严惩。

在这场追杀中,一艘倭国关船拼命逃窜,却被一艘蒸汽明轮战船追上。蒸汽明轮战船靠近后,船上的明军将士们纷纷搭弓射箭,或者燧发枪开枪,射向关船上的倭军。倭军们顿时中惨叫连连,四处躲避。

紧接着,明军又发射链弹,将关船的船舵和桅杆打断。关船失去控制,在海面上打转,结果不是沉没就是被俘,没有第二条路。

整个对马岛海域,成为了倭国水师的噩梦之地。

在大明水师的猛烈追杀下,倭国水师几乎全军覆没。

一场和倭国史无前例的海战大捷,出现在了这个位面上的历史书中。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