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史前部落生存记 > 第310章 对时间的测算

第310章 对时间的测算(2/2)

目录

滴漏的原理很简单,但对于陶罐和刻度的要求很高,为了确保滴满一壶正好是一刻时间,就需要不断地调试和修正,最终,在花费了近两个月后,熊巫和熊木才最终确定了陶罐的大小和刻度的长短。

这件事当初交给熊巫来做,因为他有足够多的耐心和观察力,为了方便计算,并且跟十二时相匹配,熊巫将一天的时间分成了96刻,每个时辰分为8刻,每刻约为后世的15分钟。

为了保证每天的“时、刻”精准,熊巫又根据太阳的方位、高度,结合熊洪给他制作的“圭、表”,不断调整着滴漏的准确度。

熊洪曾告诉他,每刻太阳所移动的角度是一定的,可以通过对太阳移动角度的观察,来判断时间。而用来判断的物体,就是树立在宗庙门前空地上的圭表。

圭、表其实是两种东西。

直立于平地上,用于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

每一刻,日影所移动的角度是固定的,根据这个简单的原理,熊巫便能验证滴漏的准确性。而有了圭表,也就观察到,两次日影最长相隔的天数便为一年,从而得出一年有365天。

虽然跟后世相比,这个数字还是有些误差,但对于现在的熊部落来说,已经足够使用了。

而熊巫以及长老团们,不仅仅只是从中观察总结出了一年的时长和每天的太阳位置,更是根据不间断的观察,初步发现了太阳的运动规律,即熊洪后世所知道的“回归运动”现象。

这些现象再与自然环境中的一些日月更替、四季变换一结合,熊部落已经踏入了研究“节气”的门槛。

一番“时辰”“时刻”的理论让大家听的云里雾里,除了熊巫和几个专职于农事的族人外,其他人都不知道族长在讲什么东西,更别提对时间划分原理的探究了。好在这些知识并不是强制要求他们要知晓原理,只要会用也就足够。

还是那句话,熊洪执意于追寻相对精确并能及时掌握具体的时间,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生产生活。

比如每天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吃午饭?晚上知道是什么时辰?这些都需要通过滴漏来提醒、经过圭表来验证以及通过钟鼓来告知族人。

“虽然听的不是太懂,但感觉很厉害,”熊大挠了挠头,他也才从白骨洞那边回来,这几天又被人拉着去捕猎,“那今年各个村子过冬的物资呢?是不是要开始准备了?”

“对啊,今年要比去年暖和一些,倒是可以准备的更充分一点。”

不知道是不是之前对天相的观察出了问题,反正这几年,降雪的日期越来越靠后,而开春的时间也同样如此。

当初熊洪刚来的时候,虽然还没有引入年度、月份的概念,但熊巫以及前几人巫用绳子打结记下来的东西,还是能够反映出一些季节变化的,比如在每年第一场降雪的时候,会打一个大一点的结。

而年与年之间的间隔,就是一年的天数,有时候是三百五十多天,有时候是三百六十几天,很不准确。但对于以狩猎和采集的部落来说,倒是没有什么影响。

当熊洪到来之后,便有了年份以及月份的概念,不过当初刚来的时候,熊洪也不知道该是几月,便根据树木和植物的生长,给了一个大致的时间,可能正是因为如此,部落计算年月才有了误差。

而且开始的那年,只是简单地以冬天过半为标志过的除夕,对月相和太阳的观察时间也不多。

按照前面几年的经验,现在已经十月初五,正常来说,应该降下来第一场雪了,并且田野里要开始下霜、结冰。但今年却暖和许多,以上冬天的现象都还没有出现,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目前冷空气还没南下,另一个方面就是熊洪比较担心的事,时间算错了。

通过观察日影的长短,熊巫已经确定了一年有365天,但毕竟今年才是第一年观测,之前也有可能差个几天,而且对于月份的划分,基本上是三十天一个月,一年十二个月,还多出五天。

另外,熊洪知道,后世的一年也不等于365天,而是差了好几个小时,所以每四年就会闰一天,将这个时间给纠正过来。

但熊巫不知道啊,而且还用着一个月三十天的标准,这两三年累积的误差,几乎就差了半个月!

也就是说,现在虽然是十月初五,但从太阳的位置而言,应该是九月二十一日。

这就很要命了,尤其是熊部落准备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这种时间上的错误,所引发的后果,会相当严重。

比如还没到播种的时候,但根据推算已经到了春播的时候,如果把种子在这个时候点下去,很可能就会出现发芽率不足,植株的存活率大大减少的现象。

而且熊部落身处北方,适合播种的时间很短,一旦错过了,那全年的收成都会有影响。

所以熊洪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对现有的经验进行改良。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