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史前部落生存记 > 第314章 铜钟(一)

第314章 铜钟(一)(2/2)

目录

“当然了,熊部落现在依旧弱小,族长也告诉我们不能沉迷于现在,而是要想的更多,做的更多。”

……

大巫师口中“想的更多做的更多”的族长,此刻正带着白茅等人,来到冶炼坊,与熊木一同探讨铸造“铜钟”的法子。

自从十天前熊洪画出第一张铜钟的草图,熊木来宗庙请教问题已经不下八趟了,而今天,更是直接邀请族长到冶炼坊现场来观看。

“族长啊,按照铜钟的大小,至少要四千多斤的青铜,而现在的问题,我们的炉子根本没办法一次性熔炼出这么多青铜汁。”

熊木看着纸张上底部宽、头部略细的铜钟图纸,也不免有些挠头。

从理论上来讲,有着铸造铜锭、铁锅、青铜斧甚至青铜犁的经验,按理说铜钟的技术难度并不算高,可理论归理论,实际要做的时候,却发现有很多问题。

首先就是材料的问题。倒不是部落缺铜,经过这段时间对铜矿和锡锭的开采冶炼,光从材料的供应上来说,绝对没有什么问题。

毕竟现在白骨洞营地的锡矿石也运回来不少,凌河沿岸的几个部落,对铜矿石的采集也没有停止,这些天,除了打造一些铁器外,剩下的炉子里,基本上都是熔炼出来的铜锭或者锡锭。

按照熊洪提供的图纸,部落的首个铜钟,类似于一个圆柱体,高1.6米,直径1.1米,厚度5厘米,顶部有个钟钮,用来绑绳子并悬挂在横木上。

如果将铜钟给剖开并平铺在地上,就相当于一块长3.5米、宽1.6米、厚5厘米的青铜板,按照青铜的密度(8.5克\/立方厘米)来计算,差不多需要4800多斤的青铜汁。

虽然熊木不知道什么叫密度,也还没有发现体积和重量的联系,但这并不影响他知道这4800斤铜汁意味着什么。

一件祭祀用的青铜器,几乎都用了500斤的青铜,而这次要比祭祀用的铜鼎,还要重十倍。

冶炼坊所有的炉子加一起,每一炉一次性也只能出500斤的青铜汁,这还是当初为了铸造青铜鼎时,对炉子和坩埚加以改造,才有的产量。要是搁在以前,一座炉子一次最多只能产出100斤。

其次是如何铸造的问题。铜钟太大了,用原本的木模方法来制作模具,不仅时间会非常长,而且很容易损坏,更没办法节省成本。所以制作模范的材料,只有泥胚最为合适。

现在部落铸造小一点的金属器具,都是先用泥土或者木头先雕刻出来,再用砂土或者陶土把雕刻出来的物品给覆盖住,取出物品后再进行浇铸。但这种方法,对小型的青铜器具有些用处,勉强能用在青铜鼎上,但铜钟绝对不行。

动辄上千斤上万斤的东西,这种模具压根无法承受。

熊洪想了一个办法,还是需要用泥模来制作。

先是用陶土,制作一个内芯,内芯的尺寸,就是铜钟的内部尺寸。内芯倒是简单,只要做一块高一米多、底部直径一米多的土块就行。

难的是对厚度的把握,以及外模具的制作上。

这么大的尺寸,要想制作出泥模,以部落现在的技术和测量手段,根本无法完成。

熊洪找来一大块湿的陶土和一个陶碗,先在碗中装满陶土,压实后倒扣在桌面上,然后又在碗的四周包裹上陶土,同样压实后,小心地取出外面的土,露出里面的碗。

外面的陶土形状并不规则,不过原本放碗的地方,出现了一个陶碗的模样;接着小心地将陶碗从桌面上抠起来,碗里的陶土经过脱模,形成了一个碗状的土胚。

“你看,只要将外侧的陶土,扣到内侧陶土的上方,中间就会形成一个空腔,而这个空腔,形状跟陶碗一模一样,”熊洪指着陶碗,又指了指陶土,“我们可以把这个碗看成铜钟,这样的话,铸造起来是不是就简单了很多?”

“嗯,这样的话,只要对泥模进行修刻,的确简单了一些。”熊山点点头,这个方法要比单纯的制作铜钟的模具简单很多,“可还有一个问题,如何保证内部的铜钟厚度一致?要是稍微偏一点,那铜钟两边肯定厚度就不相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