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军事力量(1/2)
第三天的集议,所讨论的事情极为重要,就是部落的生产和武装。
有心人能够看出,这三天,每天集议的重点都不一样,而从这些重点中也能看出来,熊部落来年的大致计划和重要工作。
今年取得的成果很是丰硕,熊洪颇有些自得,但他深知不能骄傲,见惯了后世那种程度的文明,对部落的现状可谈不上满足,而明年的发展计划,也要根据部落的实际情况来继续制定。
农业种植、牲口养殖,这些是部落赖以生存的基础,而工坊产业发展和武力建设,则是让部落更强大更安全的关键。
“族长,大巫师,各位村长和队长,我先来说一下今年部落纺织坊的工作……”
熊角、熊山、熊木、树巫、熊奇、墨手等工坊负责人,纷纷地对部落的纺织、冶炼、水利木工、制盐、采矿、陶器砖瓦等方面的产业,进行了详细的汇报。
目前族人各自的分工还不是很清晰,存在一人多职的现象,不过目前来看倒没有什么影响。
去年选择由这些族人负责干一些事,今年收到了成效,只要能找到负责人,将这些具体的事情分配下去,等待结果即可。熊洪只要管理这些领头的就行,不仅自己轻松,部落的发展也更加快速。
上午的集议议题主要集中在各个工坊的扩大生产上。
首先就是对于原材料供应的决议。
工坊的生产需要正常进行,就需要充足的原材料供应。为了防止类似纺织坊出现的生产中断事故,熊洪根据各个工坊的生产流程和周期,制定了更加合理的原材料供应计划;
计划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寻找新的材料来源地,另一个则是扩大旧有来源地的供应量。
比如熊山冶炼坊需要的各类金属矿藏,铁矿石、铜矿石、煤炭都需要再增加一些人手和畜力,需要将开采的技术、方法加以改进;
另外在白河流域以及熊皮路那边,也有铜矿、锡矿和煤炭,以现在白骨洞的生产规模,消耗不了那么多,熊洪便决定每次水鱼他们的船只运送物资过去的同时,返程时带着初步处理好的铁锭、铜锭等半加工的材料,回到熊部落。
与此同时,熊洪还需要组建探索队,寻找周围可能存在的其他矿产。
再比如麻皮的供应,不仅需要提升亩产量,还需要开辟更多的麻田,熊洪觉得这些麻皮能放很久,可以多储存一些。
人手需要增加,工具需要改进,而原材料的来源也要去探索,寻找到更多的供应地……
接着是对各类工坊规模的扩大以及生产流程的改进。
逐渐提高生产过程中畜力的普及,改良生产环节,也是来年部落的一个重要工作。
在部落的舂米、磨坊以及造纸、矿石破碎这些工坊,水利器械和畜力的大量使用,大大降低了人员数量,也提升这些工坊的效率,故而对熊洪来说,需要不断地去改良这些技术。
很明显的例子,熊木改进的连机水碓和纺织工具,大大提升了生产速度,单个机器生产布匹的速度甚至达到了一天五匹,这放在以前使用腰机,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而且熊木也在不断地尝试,将水车的动力接入这些工具中,以更少的人力、更大的产能进行生产,目前已经有些头绪了。
还有就是对族人个人能力——生产技艺和知识的提升。
熟悉生产流程的族人,自然要比完全陌生的族人要更受欢迎,所以熊洪也准备让专人来负责,把各个工坊里,负责具体生产的族人能力给提升一下。就相当于后世的一些“技术学校”,专门教导一些学生从事专职的岗位。
而随着部落规模的扩大,劳动力逐渐充足,有些生产工艺上,可以尝试进行“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了。
今年去白河诸部进行“密切交流”,带去的食盐、布匹、工具等都非常受欢迎,也为部落换回了大量的人口、兽皮和其他原材料,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部落各类工坊的发展。
以食盐生产为例,原本每个月能提供3000斤食盐,通过工艺的改进对“流水线”的运用,以及畜力、水利的使用,现在树巫带着的30名族人,分为两个小组,一组专门从事盐矿的采集、运输,运到部落的破碎坊,另一组则进行溶解、过滤、熬煮等工序,生产的速度快上很多,目前已经达到了每个月5000多斤的产量。
更备受瞩目的就是在教育方面。
除了编写新的教册,部落还对符合要求的族人进行了考核,从中选拔出一批掌握知识并且能正确传授知识的“教授”们,即便短时间看不出来任何成效,但假以时日,部落的整体素质肯定能得到提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