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快乐总是很短暂 一(2/2)
古代中国始终用铜铁作为货币,商品经济繁荣给逼的没招才发明了纸币,中国的经济体量过于庞大,靠纸币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监管制度和科技手段的落后还引起惨烈的通货膨胀造成信用危机,南宋就是如此灭亡在蒙元手里。
古代中国要苦熬到大航海时代才迎来转机,16世纪到17世纪约有三分之一的新大陆白银流入大明,明清两代整个日本的银矿产量几乎都来到中国,直到这时候,中国才有足够的贵金属完成银本位。
贸易最在意的一点就稳定,大汉爆发内乱大小战争不断,对牲畜和马匹的需求量暴增,过去小打小闹的贸易满足不了关中军阀的需求。距离关中最近的屠各部落零散成一堆,有些对关中友好有些对则不然,关中地区面对外部威胁还要应付屠各的骚扰。
通过金祎撮合关中氏族决定抓住机遇,助力刘靖发起统一战争,用经济手段控制一个善意的统一的屠各部落对关中才最有利。
事实也确实如此,现在的朔方屠各部落或者说整个南匈奴,在经济上对关中地区的依赖程度很高,和关中的贸易占据财政收入的一半。丝织品运去草原可比走丝绸之路便宜太多了,随便一块黄金就能换到成车日用品,足够贵族家庭奢侈一阵子。相比黄金羊毛才是当下的优势商品,屠各的羊毛给莫家收去,为了满足关中的需求,过去扔都嫌污染草场的漠北羊毛突然紧俏起来。
内地羊毛货源充足导致毛毡制品价格下跌,正因为价格下跌购买群体反而扩大了,羊毛贸易非但没有赔钱还越赚越多,过去都当垃圾现在有人收,管他多少钱草原民族都觉得不亏,搞转口贸易的南匈奴人也是血赚。
匈奴人除了南北吃差价还需要关中市场消化自身的畜牧产品,因此关中可以失去屠各,屠各不能没有关中。失去关中地区的贸易支持,南匈奴单就军事规模上讲就得缩水一半,有人做过一个比喻,韦康在凉州打一个喷嚏,隔夜屠各都尉就得患重感冒。
对于贸易问题,刘靖不想和关中翻脸,靠抢劫过日子就必须得管。匈奴人的日常管理靠雇佣汉人来解决,匈奴人也没什么麻烦事,普通人会写字就能做高级幕僚。这些人类似后世的师爷,平日管理草原牧民处理民间纠纷,计算账目核对账本这些事手拿把掐,对于复杂的政府职能就爱莫能助。
相比官员的问题,没有管理章程才让人头疼,官员回到内地要述职,离职的时候把能拿的都拿走了,就算让师爷们赶鸭子上架,没有具体章程想现学都不成。这不是现学现用能够解决的事,对外贸易要么不出事,一旦出事就是大事。
关中人倒是原意帮忙,可人来了一看发现事情不对,内地是进出口贸易属国是转口贸易,单就税率问题短时间内就无法计算出合理的数值,总不能单纯相信商人的话吧。此外还有定向增减税的问题,这属于国家税务系统的绝密,涉及很多黑吃黑的内幕,非税务系统的官员想通过计算根本不可能了解答案。
每一个关市,对待每一个国家的商队都有不同的增减税率,例如车师的商人说他家减税千分之五,没有具体条陈指导,想知道真假要从海量的存档备案里去查找。西域那么多商人,想一个一个找出来没个一年半载不可能。
关中人不信邪还真翻记录去找,看过记录才知道把事情想简单了,涉及税率的记录一个汉字没有全是密语。其实想知道也简单,找身在长安的司隶校尉钟繇,长安是贸易中心那有鸿胪寺完整的增减税条陈。
且不说钟繇有没有权利给你,关中人第一个站出来不同意,过去是中央控制屠各税务,别说钟繇碍于法规插不上手,曹操也顾及派系不敢干预。这要给他敞开大门,肯定需要派人过来指导,不用多久屠各的一切情报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了。
关中人傻眼,金祎同样也帮不上忙,外台常侍作为皇帝的秘书,主要工作是伺候好皇帝,对于政务并不了解也没空余时间去学习。再者外台是晋升的阶梯,贵族子弟通常不知道会调去那个部门,政务完全可以升职以后接触没必要费心学习专业知识。
说不了解吧,经常接触奏章多少也能知道,说完全了解也不对,政务靠看奏章可学不会,具体事情多了去了。奏章只算总纲领,是无数心血汇总后的结论和对策,没有亲身在职能部门常年的浸润,面对具体问题根本无法完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