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从鲁滨逊漂流记开始 > 第166章 陈氏1662步枪

第166章 陈氏1662步枪(1/2)

目录

设计思路、技术、材料,三项最基本的条件兼备,剩下的便只剩实践了。

锻造室内整日传出叮叮当当的敲击声。

在炎热的旱季,长期与火焰与烧红的金属接触可不是好差事。

每天离开锻造室,陈舟的衬衣都被汗液浸透得如水洗一般。

不过他的努力和汗水并没有白费。

……

1662年6月23日,一把组装完成的崭新枪械映射着炉火的焰光,摆在了锻造室内的长桌上。

如果说最初设计时陈舟还是以霍尔式后装枪为样本,设计这把枪械的。

到真正完成制作后,由于这把枪改造的幅度太大,结构太多,便已经完全不能叫霍尔式后装枪了——

可以说它是强化版的霍尔式后装枪,也可以叫它丐版毛瑟步枪。

技术方面的限制,使得这把枪虽有螺旋形膛线,却未采用金属壳定装式枪弹,也没使用无烟火药,弹头也不是被甲式,更没有可以装填更多定装子弹的弹匣,所以不能称之为完全体的毛瑟步枪。

当然,在许多方面的表现,这把枪还是能与毛瑟步枪对齐的。

譬如说相对霍尔式后装枪大大缩小的口径。

据陈舟所知,霍尔式后装枪的口径约有14,这巨大的口径也是导致它精准度低射程不够远的原因之一。

而受限于现代军工生产的枪管,陈舟这把枪的子弹口径只能做到7.62左右。

不过因为膛线内部有凸起和凹陷,也就是阳线和阴线,一般子弹弹头的直径都会稍大于枪管的口径。

所以现代制式子弹的弹头通常都是铜制或是覆铜——

铜相对较软,发射后穿过枪膛不容易伤到膛线。

陈舟准备使用的铅弹,硬度只有11.5,比铜还软得多,对膛线造成的损耗微乎其微。

尤其是应用在现代高强度冶炼技术制造的枪管中,哪怕上万次击发,恐怕都不会对膛线造成明显的伤害。

只不过铅弹固然柔软,相对铜弹,却也有几个严重缺陷。

诸如弹道稳定性差,容易变形,远距离精准度低,穿透能力弱,对防弹衣或障碍物几乎无法造成高额伤害。

且铅弹还有毒性,难以降解,不够环保,这也是在现代铅弹近乎完全被铜被甲弹完全取代的诸多原因之一。

……

这把全面领先于改进版燧发枪的丐版毛瑟被陈舟命名为陈氏1662步枪。

它不仅有较高的精准度,射程远,射速快,而且还几乎不具备原型霍尔式后装枪的一些缺点。

除此之外,它的改造潜力也不低。

倘若有足够的铜,且通读爆破器材简易制造法,能在制造子弹底火技术方面产生突破的话,还可以把这枪改装成毛瑟步枪,淘汰落后的燧发击发方式,使用更先进的针发。

再加上填装多发定装子弹的弹匣,这把枪完全能达到甚至超越德国人毛瑟于1866年发明的最早的机柄式步枪。

……

多日的潜心钻研,从头到尾都采用纯手工锻造的整把枪械灌注了陈舟太多心血。

他几乎优化了这把枪所有可增进的细节。

比如机械瞄准镜。

这把枪的机械瞄准镜作为枪管上的可拆卸式组件,照门为常见的凹槽状,准星则为柱状。

它们可以通过松紧螺栓进行微调,从而做风偏与弹道修正。

枪械的木质枪托应用了人体工学设计。

陈舟亲手凿刻打磨了枪托,对照他的体型和持枪姿势做了近乎完美的调整,可以说,这把枪完全就是他的私人订制。

最后,陈舟还为这把枪专门锻造了一把可拆卸刺刀,用于贴身肉搏——

这可能是整把枪上最没用的设计。

……

至此,枪算是做好了。

陈舟对自己的劳动成果非常满意,但眼下还有个重要问题——

他光有枪却没有子弹。

每天进出锻造室,看到挂在墙上被擦得锃光瓦亮的枪,一想到它现在只能在屋里冒充烧火棍陈舟就难受。

因此完成枪械制作后,他只歇息了一天,便投入到铸造铅制米尼弹的新工作中。

……

米尼弹,全称圆锥形底部扩张弹,设计灵感来自于印度南部土著使用的一种吹管箭。

它与铜头被甲弹不同,锥形弹头的直径略小于枪膛直径,前部铅制,尾部装有一个木塞子。

发射时,弹头底部小洞内的炸药被引燃,可以使弹头膨胀,紧贴枪膛,在膛线的压迫下高速旋转而出,从而大大提升命中精度和杀伤力。

因此使用米尼弹的枪械,在19世纪,便具备了远程狙击的能力。

米尼弹设计的灵魂之处就在于其底部的锥形木塞。

发射子弹后,这个木塞能堵住枪机洞底,让发射时产生的燃气压迫弹头,从而将弹头挤压进膛线内,发挥膛线的作用。

在19世纪,应用米尼式弹丸的来复枪凭借高射速和接近500码的有效射程,在军事冲突中的战术地位一度超过了火炮。

甚至有军事学研究者评价米尼弹和来复枪的出现是武器技术发展史上革命性的突破。

当然,如果站在21世纪往回看,米尼弹还是有不少缺陷的。

比如它只能用铅制造,不然弹头不易膨胀,就无法完全堵住枪管,而弹头过软就会导致其击中目标后立即变形,停止作用好,穿透力太弱。

同时由于米尼弹需要让弹头快速膨胀以封闭枪膛,发射药就不能使用慢速燃烧的火药,也就令弹头无法在枪膛内得到长时间的均匀加速,致使弹头子弹初速严重下降。

这两个问题目前陈舟尚没有能力解决。

而且他对付的敌人全都是无甲单位,尤其是那些土著,各个赤身裸体,使用穿透力更强的被甲弹打他们,杀伤力可能还不如米尼弹来得大。

再说与铜弹相比,铅弹毕竟更便于制造,也没有火药方面的需求,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米尼弹都是当下最优选择。

……

陈舟打算使用失蜡法批量制造米尼弹——

他的铅材储备很多,只需稍微付出一些耐心,在火药够用的前提下,就能制造成百上千发米尼弹。

……

失蜡法这份古老的精密铸造工艺,即使在现代精密制造业,也有广泛的应用领域,时间早已证明了它的优秀。

而陈舟并不需要铸造多么精密复杂的青铜器或者工艺品,就使得这项工艺的门坎又降低了许多。

他先是切断几根蜡烛,然后将蜡烛手工雕刻成米尼弹的大小,并在底部挖出装药口。

待蜡模制造好后,只需在蜡模外裹上几层耐高温的白泥或陶浆,等待凝固即可。

凝固后的白泥会形成一层耐火的硬壳。

此时再加热这层硬壳,让壳内的蜡液融化,顺着事先预留的孔洞流出,便能形成一个中空型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