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王芬的懊悔(1/2)
中军帅帐,气氛泛冷,王芬披着一张厚厚的大袄。
他看着身前冀州舆图,不停的搓手哈气,希望找到破局之策,或者说是全身而退之策。
战争旷日持久,不但夏军压力大,冀州战场的汉军,同样不堪重负,乃至已经山穷水尽。
此番大军久伐不下,地方不堪重负,愈加酷烈的徭役,使得百姓难以忍受,动乱频发与日俱增。
大汉朝廷的处境,更加艰难,他们只是平定了境内叛乱,扑灭了黄巾的几个主要力量。
但各部州郡,余烟尚在,蟊贼山匪四起,甚至汝南、青州、益州、和关中地区,又有几股大部黄巾,有死灰复燃之象。
甚至因为凉州西胡联军叛乱,进逼长安,威胁洛阳,导致现在的朝廷,也是自顾不暇,更加的难以为继了。
而且不但后方在艰难支撑,就连前线的将士,同样在这寒冷的冬季苦熬。
一八五年的冬天,真的很冷,不但百姓冷,士兵冷,将领们同样不好受。
北伐时浩浩荡荡,六万中央精锐,没有倒在敌人的刀箭之下,却倒在了残酷的自然环境之中。
僵持到现在,常山各方大营内,已经有将近一万多名战士,因水土不服,冻僵了四肢,冻掉了手足。
更多的,则是手脚冻疮,感染风寒,于大帐之内,苟延残喘。
汉军的后勤,因为境内动乱、人心浮动,贼军骚扰、天气严寒。
积雪漫天,道路湿滑难行,等等各种复杂的原因,根本提供不了充足的御寒衣物。
也提供不了充足的取暖物资,就连他这个军中统帅,都要裹着厚厚的裘衣,瑟缩在暖帐内发抖,更何况是普通士卒。
这个冬天很冷,整个中原和北方,都笼罩在一股,残酷的阴寒中,在瑟瑟发抖。
甚至很多人,都没能熬过这个寒冬,便凉凉了。
这种情况下,只要是个合格有心的统帅,大都会选择退兵休养,以备来年再战。
可惜王芬不是普通的统帅,他是一个顽固派,退兵是万万不能退兵的,也不可能退兵的。
因为他若敢在这个时候退兵,就等于承认了战事不利,朝廷的狱诏立马便能落到他身上。
再加上圣上反复,政敌攻讦,轻者收押流放,重者被贬为底层官奴,甚至连累九族永世不得翻身。
其他人可以退,但王芬这个主帅,是万万退不得。
他想退,但不敢退,更不能退,因为退一步便是万丈深渊。
同时,心中的理智,却又告诉他,该退了,该退了,该退了...
僵持下去,到时不但他王芬死路一条,军中一众将士,也是死路一条...
甚至就连退兵,都很可能成为奢望了,因为对面的徐晃,绝对不会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撤军而无动于衷。
一旦汉军退兵,在漫天风雪中,被夏军铁骑咬住...
甚至在撤退的途中,被黑山方向的张燕贼厮,游击骚扰,双向包围绞杀。
那下场,只会更凄惨,弄不好撤退,会演变成全线败退...
因为,现在的汉军,根本不具备在茫茫风雪中,作战的能力...
到了如今境地,退与不退,受伤的都是他王芬,都是他这个冀州统帅...
后退是死,不退也是死,区别只是早死晚死而已...
“踏踏!”正当他忧心忡忡的时候,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帐外响起:“大人,不好了!”
“夏军杀入大营了...”
“嗯,你说什么?”
“夏军入营?”前一刻还在考虑怎么破局,怎么脱身,怎么全身而退的王芬,闻言心中猛然一惊。
他望着眼前周身浴血的将军,瞬间清醒不少:“徐晃不是一直避战不出的吗?”
“谁给借给他的胆子,突然主动出城袭营?”
尽管早就知道,徐晃早晚会出城,早晚会与自己决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