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生1979:发家从采药开始 > 第237章 出了事我担着

第237章 出了事我担着(1/2)

目录

看到众人纷纷夸赞东西好,宋建国也没有急着表态,而是招呼更多村民过来品尝。

冯晓萱厨艺精湛,哪怕只是简单的家常炒菜,味道也十分出色,尝过的人无不称赞。

等食物都被分光了,宋建国才转头看向几位主事的人,问道:“你们觉得,这事儿值不值得做?”

“当然值得,山里这些东西多的是,就村子周边的山沟里,随便就能挖到不少!”王宏远看了看宋阳小两口,又看向宋建国,“你是不是有什么想法?”

“这是我家两个孩子,这两天从山里挖来蕨根和葛根,打成粉做出来的。我儿子昨天跟我说了一番话,让我晚上睡觉都在琢磨。

他说,当队长不只是为了完成公社的任务,最重要的是让大家伙吃饱穿暖,这才是头等大事!

其实我也清楚,这些年大家辛辛苦苦,日子却一直过得紧巴巴的,生活没什么起色,所以也没什么积极性。

不少人家别说存钱,粮食都很紧张。所以,我在想,这段时间主要是积肥的事儿,其实这事儿没那么着急,完全可以来年抽空再做。

现在正是采挖蕨根、葛根的时候,大家进山,在山里下雪之前,抓紧时间多挖些回来,也能让来年的口粮宽裕些。”

宋建国这番话是当着村民的面说的,说完后,他看向队里的几个主事人,问道:“你们怎么看?”

王宏远想都没想,直接回答:“我没意见。”

会计李华犹豫了一下,问道:“东西是各家挖来归各家吗?”

宋建国点点头,肯定地说:“那肯定,各家能挖多少,全凭本事,天天混工分也不是个事儿,工分少点,反而更值钱,其实都一样。”

“那要是公社来人,发现我们没抓生产,怎么办?”李华又追问了一句。

这其实也是宋建国担心的问题,生产队的一切事务都以粮食生产为核心,没有比种地更重要的事了。

做出这个决定,相当于把大家都放开了,确实有一定风险,搞不好还会被扣帽子,给自己招来一堆麻烦。

“要抓生产,也得大家吃饱了才有精力啊!”宋建国回应道,想了想,又补充说,“出了事我担着,大不了这队长我不当了,再说了,我这也是为了大家能多一口吃的,我不觉得自己有错。”

“当然,如果有人有意见,可以去公社反映,反正我问心无愧。”

李华笑了笑,对宋建国竖起大拇指:“你都不怕,我就没意见了!”

宋建国又看向其他人,见他们都点头同意,当场就宣布了这件事。

下面有人带头鼓掌,随后其他人也稀稀拉拉地跟上,显然,大家都支持这个想法。

其实,山里不少人家都会做葛粉、蕨粑,不用专门去教。

只是一直忙着农事生产,只要天气好,大家就得去上工,一门心思都放在多挣点工分,好到时多分点粮、多分点钱上,没关注过其他东西,反正每天都是得过且过。

既然现在大家不用去争那些工分,挖回来的东西又归自己,而不是归队里,那就太划算了,大家都变得兴奋起来。

见事情达成一致,宋阳也趁机说道:“到了山上,能挖的可不止蕨根和葛根,山里的山核桃、毛栗子、青冈籽也都能弄……

毛栗子和青冈籽可以弄回来舂成面吃,山核桃可以弄回来榨油,这榨出来的油可是好东西,一点不比菜籽油差!”

有油有粮,多积攒一些,熬过明年应该问题不大。

不然,光忙着挣那点工分,就算手里有钱有票,到了明年也没用,毕竟蜀地百年难遇的洪涝可不是闹着玩的。

那几个月,每个月只有二十斤烘干甚至烤糊的苞谷当口粮,日子可就太艰难了。

宋阳想到这些,就想着得找时间想办法多弄些粮食存着,以应对明年的情况。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村民们纷纷回家,一家老小背着背篓、提着锄头上山。

首要任务肯定是挖葛根,这东西出粉量大,宋阳和宋军两兄弟也急忙往回赶,既然家里要多储备些,肯定不能耽搁,不然过不了几天,就得去更远的地方了。

接下来的几天,两家人都集中在宋阳和冯晓萱挖葛根的那片山沟,每天都有几百斤葛根被挖出来,背回家,就算天阴下雨也不停歇……

其实,天阴下雨时,土更松软,更好挖,山沟里,王岳一家来了,还有其他几户人家也来了。

没几天,大片山坡都被翻了一遍,大家不得不换地方,周边的山里到处都是人,那场面,颇有一番哄抢的架势,但宋阳很高兴看到这样的情况。

一直到附近的葛根挖得差不多了,有人开始去更远的地方寻找,也有人开始采挖蕨根。

相对来说,蕨根更容易挖,而且也都能当粮食。

挖回来就是自己的,大家积极性都很高,尤其是看到白花花的淀粉被过滤出来,晒干后装满一个个布袋,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宋阳家里,半个月的时间,少说攒下了三百斤葛粉和一百多斤蕨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