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生1979:发家从采药开始 > 第238章 扣歪风邪气帽子

第238章 扣歪风邪气帽子(2/2)

目录

“本来打算去你们石河子村一趟,了解点情况,既然你在镇上,就先问问你。”杜春明神色变得严肃起来。

宋阳见状,心里一紧,略一思索,大概猜到了怎么回事,但还是装作不知情,问道:“想了解什么情况?只要我知道,一定如实说。”

杜春明微微点头,看向李卫东。李卫东笑着对宋阳说:“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最近有人举报,说你爸身为队长,不带领社员抓生产,反倒鼓励大家漫山遍野地挖什么蕨根、葛根,捡毛栗子、打青冈籽、山核桃,说是搞歪风邪气……”

“是谁举报的啊?”宋阳一愣,没想到会被扣上这样的帽子,下意识皱起眉头问道。

“这你就别管了,你就告诉我们有没有这回事?”李卫东口风很严。

宋阳心里明白,石河子村几十户人家大张旗鼓地干这些事,不仅村里人人知晓,周边村子也早有耳闻。

显然,杜春明和李卫东心里也清楚得很。

当下他也不隐瞒,直接说道:“是有这事,是我给我爸提的建议。”

既然有人举报,肯定会问责,事情是自己促成的,宋阳自然要站出来承担,不能让父亲扛着。

“你的建议?”杜春明看着宋阳,脸色愈发严肃。

“你是怎么想的?”李卫东问道。

“想法很简单,山里生活艰苦,缺衣少食,不少人家辛苦一年,年底还欠着队里的账,靠来年顶账,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你们也知道,山里蕨根、葛根和各种山货多,都能当食物。现在抢收结束,麦子种了,闲地也翻耕了,大家都在全力抓积肥。

但眼下正是采挖这些山货的好时机,积肥什么时候都能做,民以食为天,我觉得让这些山货烂在山里太浪费,不如让大家趁着现在攒一些,为来年省点口粮,日子能好过些。

所以我就给我爸提了这个建议。他也觉得,身为队长,不仅要完成公社交代的任务,还要带领大家吃饱穿暖,也认可这个想法,跟队里商量后就做了这个决定。”

宋阳一口气把前因后果说完,顿了顿又补充道:“你们也清楚,我爸当队长这一年,生产任务一直都保质保量完成,这些事都是在不影响农事生产的前提下做的。要是你们觉得我爸做错了,别怪他,责任在我。”

生产队的核心是生产,日子日复一日,按部就班。

生产队队长、副队长、妇女队长、会计、保管员组成队委会,是队里的决策层,大小事务都由他们商定。

队里农活由队长统筹安排,其他成员分头带领社员到各个地块劳作,一年四季皆是如此。

现在生产队计分标准是:男整劳力一天十分,抢种抢收农忙时加班加点能计十二、三分;女正劳力一般七、八分,有时还得看活的轻重和工作量来定,都是些琐碎的规定。

平时在生产队场里干活的妇女按零工计分。社员们不管活轻活累,能挣工分就行,这就是他们当时的追求。

可一年到头,破事不少,还有修路、修堤坝等义务工,忙得不可开交。

到年底,扣除生产队分的粮食、肉、油等开销,大部分家庭也就剩百来块钱,再考虑其他支出,最后也剩不了多少。

日子过得苦哈哈的,很难有起色。不管什么事,一句支援建设,东西都送出去了,山里人却没得到多少好处。

宋阳实在想不明白,到底是谁会因为这事举报宋建国。

估计是心里有怨气才会这么做,要是石河子村的人,他能想到的只有两家,原保管员赵富贵家和杨华德家。

但也不一定,说不定是其他生产队的人。

山里条件艰苦,除了农事生产,挣钱的路子只有抽空采药、打猎弄点山货,以及家养的鸡鸭,分红也只有外出跑江湖赚回来的那点钱。

至于其他副业作坊,根本行不通,弄出来的东西没销路。

明明山里到处是宝贝,却难以发挥作用,那个年代不像后世那么便利,各种限制还很多。

“老宋的生产工作,和其他生产队比起来,已经做得相当出色了,也确实没影响农事生产。”听完宋阳的话,两人思索片刻,杜春明说道。

李卫东也点头:“出发点是好的,为了让大家吃饱穿暖,觉悟也高,我觉得没问题。”

杜春明接着问:“那还去不去?”

没等李卫东开口,宋阳抢先说道:“欢迎两位领导去石河子村视察走访,总得去看看、问问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不能只听我一面之词。”

宋阳觉得自己行事光明磊落,真心希望两人去村里看看,把事情摆在明面上,好让那些居心不良的人闭嘴。

被扣上“歪风邪气”的帽子,这可不是小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