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282章 李总管全军覆没

第282章 李总管全军覆没(2/2)

目录

最起码,也得保证北上太原的西线通畅。”

说完这些,他叹了口气,“至于介休、平遥,我们怕是没有余力收回了,只能再向朝廷求援增兵!”

李仲文这一败,他们这支兵马,基本就废了。

转攻为守,

也是比较务实的。

现在还想着什么解介休之围,收复平遥、榆次,甚至打到马邑去,那就是做梦了。

李逸现在就是一军主将,

众人都等着他决策。

诸将校可以献计献策,但最终决策只能他一人。

“我率三军战兵六千人,百里急行军速度,赶去霍邑。崔记室,你和姬参军等随后率辎重营赶来。”

“等到了霍邑之后,再看情形安排。”

时间紧急,

当机立断,李逸亲自点齐马军,三军各有马军五百,加上将领亲兵、子弟营,凑了两千骑兵。

李逸先行一步。

丘神俨、李德奖还有李道玄李道宗、赵永安李存孝等随行,

李博义李奉慈哥俩被李逸留在后面统领四千步兵随后赶来。

出发前,他亲自将李仲文战败的消息发回长安。

霍邑,

素有中州重镇,河东屏障之称。

三年前,李渊太原起兵,率三万军南下,就在这里遭遇到了宋老生统两万人拦截,这也是唐军首场大战。

半夜。

李逸一行终于是满身泥泞疲惫万分的抵达霍邑。

还好,霍邑仍在唐军手中。

黄子英伏击歼灭李仲文部后,曾押着李仲文来这里劝降,但李仲文反而劝城上守军加强防御,还说李逸很快就能统大军到达。

汉军攻了一天,可缺少攻城器械,也只能是狗咬刺猬无处下嘴,最后还是撤了。

城上守军,再三确认了李逸军的身份,最后也只是放下几个吊筐,把李逸几人接进城,

两千骑仍在城外驻扎。

兵符、告身、官印,

李逸几人拿出各自的身份凭证,证明了自己。

“韩达拜见李县公,”

韩达是吕州刺史,正四品,比李逸品级低。

北周时,霍邑一带设永安郡,隋初永安郡废除,汾州置出,开皇十八年汾州改吕州,永安县改名霍邑。大业三年,吕州又被撤消,霍邑改属晋州,后来又隶临汾郡。

而等李渊入长安,又以霍邑、赵城、汾西和灵石四县,从临汾郡分出,置霍山郡。

武德元年撤郡设州,撤霍山郡,复置吕州,但灵石县划到介州。

吕州,也就只有三个县而已。

韩达的祖父曾是临汾郡太守,父亲是州录事,李渊起兵,他也从龙策应,跟着打进长安,后来回到河东老家做了这吕州刺史。

人很年轻,也就三十来岁。

但面对形势剧变,这位也是有些手足无措,幸好李逸来了。

“立即打开城门,放两千骑兵入城,”

“赶紧给将士们做饭,给马准备草料,要加精料和盐,弟兄们马不停蹄的跑了一百里路。”

进了霍邑城,

总算顺利完成第一步。

李逸的两条腿都快没知觉了,

这路上两马轮换乘,一刻不敢耽误,饿了就在马上嚼两把炒米。

韩达连连应声,他在三年前,还只是个本地豪强子弟,游侠儿,凭着从龙之功,加上韩家在地方上的名望实力,这才来做了个吕州刺史。

平时倒还好,现在一遇危局,便不知如何下手了。

李逸说什么,他便马上去做什么。

“一会派人给后军送信,就说我们成功进驻霍邑。”

喝着热水,李逸跟李道宗等商议接下来的计划。

“我们明日得抓紧时间派兵进驻灵石城!”李道玄提议,并表示他愿意率兵前往。

“得当心埋伏,霍邑到灵石,虽仅数十里,可中间雀鼠谷险要难行,李总管才刚折戟在那。”

“县公,其实从霍邑到灵石,也未必一定得走雀鼠谷,雀鼠谷只是最近的一条道而已,另外还有千里径和统军川,只不过要迂回绕道路远。

另外汾水之东还有一条道,要穿行高壁岭,因高壁岭山中有韩信大墓,故乡民又称为韩侯岭,北齐时曾于那置寨,名高壁寨。”

韩侯岭山势奇拔,当南北之冲,为邑之咽喉也。

“韩侯岭上下二十里,鸟道盘折,从霍邑此处走韩侯岭至灵石,总共有九十里路程,除了二十里韩侯岭难行,还有逍遥岭、郭家沟、竹杆坡、老张湾等十一段,左山右水,峰高涧深,非常难行,有些路段还经常塌毁。”

李逸听后倒是来了精神。

雀鼠谷那边,现在是不敢轻易冒险走的,没想到赵永安还知道汾河东边高壁岭中还有一条险路。

“明日一早,我们便让赵永安带路,走高壁岭至灵石城。”李逸一拳砸在案板上。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