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 第260章 开辟新业务,干旱的征兆

第260章 开辟新业务,干旱的征兆(2/2)

目录

实际上他本人就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木工,但家具厂和手艺人还是有区别的,再怎么着也有一套生产流程,竹器厂现在就缺这个。

设计和生产的问题都不大。

方唯过后就不再操心这事儿,竹器厂增加一项业务也就是制作木质家具,本来也不是啥大事。

可随后武耀阳找了他,旧事重提,希望竹器厂能将原先的县家具厂吸收合并。

“武主任,你也别怪我说话难听。就县家具厂的那些老掉牙设备,以及那么些混日子的职工,给谁谁都不能要。

厂里想新开展木质家具的业务,最多也就是请两个有水平的老师傅过来,其他那些七大姑八大姨,我们可养不起。”

方唯这次干脆把话说明了,竹器厂不可能养活那些闲人。

实际上家具厂给农机厂做配套都搞不好,他才不会自寻烦恼呢。

“你这个同志什么都好,就是活的太明白。不行就不行吧,县里背上这么一个包袱,甩都甩不脱。”

武耀阳也知道自己这个要求有点过分,既然对方不同意那就算了。

以前家具厂成了塞闲人的地方,结果硬是把一个厂子给搞垮了,根本扶不起来。

“武主任,我给你出个主意,县家具厂已经不存在了,你就把这些人分流出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艰苦的地方去,还能任由他们光拿钱不干活吗”

临出门,方唯和武耀阳开了一句玩笑。

这些人要是那么好搞定,家具厂也不至于让他们给拖垮了。

武耀阳没吱声,也没起身相送,不知道在想啥。

回到队里,方唯直接来到了竹器厂找方平,然后就看到方平正和两个老师傅在说话。

“支书,这两位就是以前县家具厂的师傅,他们现在已经退休了,我好不容易才说动他们到厂里担任技术顾问。”

方平和两个师傅都站了起来,并互相做了介绍。

“都坐啊,站着做么子。”

方唯笑着和两人打了招呼,然后大家又重新坐下。

竹器厂请两人到厂里担任技术顾问,已经走了程序,并得到了公社的批准。两个师傅今天是第一天报到,所以还有点拘谨。

方唯和对方聊了一下以前家具厂的事情,其实在早些年家具厂还是不错的,红火过一段时间。

后来一个是县里往厂里塞了一些闲人,还有就是家具厂跟不上时代发展,家具的样式多年不变,最终被淘汰了。

竹器厂现在有专门的设计人才,林汉阳现在已经开始放飞自我,各种设计灵感层出不穷,并为厂里培养好几个这方面的人才。

要不然一个知青也不会坐上竹器厂二把手的位置。

方唯和两人聊了一会,感觉竹器厂的底子还是不错的,完全可以构建起一个木制家具的业务。

“那行,苏师傅、黄师傅,还请你们二位多操点心。你们继续谈工作,我有事先走了。”

方唯放心了,回去后就在竹器厂申请购买新设备的报告上签了字。

添置几台设备需要费10万元,他不得不慎重。现在看来问题不大,收回设备投资还是没问题的,说不定还能重新开辟一项赚钱的业务。

竹器厂在得到批准之后,很快就买回来了新设备。

经过短暂的安装调试,新设备投入了生产,开始为社员们生产制式家具。机械设备生产的优势就是标准化,流水作业,不可能生产定制家具。

好在林汉阳设计出来的家具样式大受欢迎,厂里一下子接到了七八十套木制家具的订单。

这些订单刚好可以锻炼队伍,有两个老师傅坐镇,家具的质量还是有保证的。

时间匆匆。

大队迎来了插秧的日子。

农机队隆重登场,现在队里插秧他们才是主角,拖拉机和插秧机的广泛应用,大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投入,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完成了插秧工作。

这一季,大队所有的水田除了70亩试验田之外,全部用来培育【南光二号】稻种。

县里和公社对于二队的插秧工作非常重视,包括武耀阳、郑先发在内的县领导和公社领导,这些天几乎都在下塘大队打转。

下塘大队现在等于是为半个省提供高产稻种,这要是出点问题,全省的粮食产量都会减产。

等队里的插秧工作顺利结束之后,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说实话,他们对于方唯还是很放心的,但农业生产牵扯到很多方面,尤其是气候,还得继续重点关注才是。

“虎子,今年的气候有点不正常,到现在都没什么雨水。水井还有抽水机要维护好,万一遇到旱情,队里就全它们了。”

全大队的水井肯定不止二队大风那两口井,但数量也不是很多,只有19口灌溉井。

前几年风调雨顺,方唯也没怎么关注过这些水井,但抽水机还是分批都配置上了。今年的气候有点异常,现在说干旱还有点早,但不得不早做准备。

“我晓得的,这几天我已经派人去检查各队的水井和抽水机了。三哥,我和你说啊,今年很有可能会干旱,没跑了。”

郑虎在农业生产上的经验很丰富,他的判断和方唯差不多,那就是要提前做好抗旱的准备。

当然,他们预测的也未必准确,仅仅是为了有备无患。

“那行,这事儿就交给你了,回头你去找一下打井队,争取在队里再打几口井。你和他们队长说,如果能尽力帮忙,以后队里可以给他们限量供应平价肉鸡和鸭子。”

另外还得多打几口水井,真要是遇到大旱,姚家岭水库都不保险,最终还得靠自己。

郑虎点点头,表示自己记住了。

随后他召集各队队长开水,提前布置了相关的任务,然后亲自去找了打井队。

打井队还是一样的牛气,因为一年到头都是别人有求于他们,一个个都很难说话。不过,郑虎一出现,打井队的人就很热情的迎了上来,没谁敢给他甩脸子。

郑虎掏出来两包烟,散了一圈,然后就和打井队长进屋去聊。

“你们下塘大队要打井,我们绝对支持。这样,我们先把手头上的工作收收尾,后天去你们大队可好”

人的名树的影,郑虎现在很深刻的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下塘大队不仅是瑶岭公社的一块招牌,也是新林县的一块招牌,走到哪儿都会被人高看一眼。

当然,仅凭别人的客气是不够的。

“我们大队绝不会让你们白帮忙,方支书说了,以后你们可以队里购买鸡鸭,绝对平价,只不过对购买数量会有所限制。

你不要多想,实在是队里的鸡鸭太受欢迎,我们的产量根本不够。”

有些话肯定要早早说出来,别人客气自己也得有所表示。

因此,郑虎马上就说了这件事,打井队长高兴地不行。

这年月的物资供应有所缓解,但还远远不够,能买到平价的鸡鸭可真不容易。

郑虎去联系好了打井队,方唯也没闲着,开始在各个生产队转悠,试图寻找合适的打井位置。还别说,这些年过去了,地下水脉多少发生了一些变化,他还真有收获。

今时不同往日,一方面是打井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是队里通了电有足够的大型抽水机投入使用,所以打井的条件不是提高了反而是降低了。

方唯在外面转了一天,做了五六个标记、

当然,现在打井水的技术也提高了,这几个标记纯粹是给他们提供参考。

“支书,出去了呀”

回来的时候,方唯在大队部附近遇到了楚琳琳。

楚琳琳看起来有点憔悴,她一边要参加劳动,另一边还要复习功课,每天都睡不够。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