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 第263章 远走高飞,大旱的征兆

第263章 远走高飞,大旱的征兆(1/2)

目录

这天。

楚琳琳的录取通知书下来了,她被羊城的一家大学所录取。

二队的知青宿舍从上午到晚上都热闹非凡,大家纷纷向楚琳琳表示了恭贺,晚上大家还聚了一次餐。

现在队里的知青人数比一开始的时候,少了很多。现在楚琳琳又要去上大学了,终于摆脱了知青的身份再也不用回农村。

大家多少会有一些嫉妒,名单更多的却是为楚琳琳感到高兴。

楚琳琳以为自己会非常开心,但喝了两杯酒之后,心里头却多了几分伤感。平时和她要好的几位女知青,到后来都哭成了泪人。

“琳琳,你老往门口看,是在等人来吗”

和她关系最好的一个女知青,发现了楚琳琳的异样,忍不住开口问了一句。

“没有,都这个点钟了还有谁来”

之前,郑虎和赵金生来过,他们向楚琳琳表示了祝贺,并希望她能站好最后一班岗,不要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楚琳琳是队里推荐、经组审核批准的“工农兵学员”,必须时刻不忘本。

这一点很关键。

但是,她盼望能来的人却始终没有出现。

就在这时,方唯和盘莲走了进来,楚琳琳逐渐黯淡的眼睛突然就亮了起来。

“支书,莲姐,坐下来喝几杯哦。”

大家纷纷起哄,方唯笑了笑了,走桌子跟前端起了一杯酒。

“楚琳琳,恭喜你,你终于达成了心愿。”

“是啊,琳琳,我俩敬你一杯,祝你好好学习,前程远大!”

盘莲也端起了一杯酒,夫妻两人共同陪楚琳琳喝了一杯酒,

“谢谢支书!谢谢莲姐!”

楚琳琳很开心,整个人焕发出了夺目的光采。

“楚琳琳,大队决定给你批二十天的探亲假,回家去看看吧。”

方唯随后又送上了大礼,趁着这个机会,让对方回家去探亲。

探亲回来再在队里待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去学校报到,她的户口和粮食关系都会转移到学校去。等她学成毕业,就成了国家干部,前途不可限量。

“谢谢!谢谢!”

楚琳琳的眼睛里涌出了泪水,但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达她此时此刻的心情。

方唯和盘莲放下酒杯,和大家打了声招呼,便转身离去。

“三哥,你又送走了一个知青,有没有一点舍不得”

走在回家的路上,盘莲的情绪有点低落。

“没什么不舍的,他们本来就不属于农村,迟早都会离开。包括于浩、梁雪琴、刘汉阳、王子健等等,他们最终的归宿大概还是各自的城市吧。”

方唯看得明白,也知道绝大多数知青的命运,所以不会像盘莲这么多愁善感。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没什么的。

“你呀,总是这么冷静。你都没发现吗人家小姑娘的一颗芳心都系在了某人的身上,而某人却不解风情。”

要不说女人都是天生的演员呢,盘莲平时和楚琳琳的关系很好,早就发现了楚琳琳的心里那点小秘密。

只不过她不在意,而是一直维持了这段友谊。

“谁呀是队里的知青还是社员”

方唯稳如老狗,仿佛真的什么都不知道。

盘莲静静的看了男人一眼,然后噗嗤一下笑了出了声。

“我和你开玩笑的,你还当真了。”

“拿这种事开玩笑不好,万一传出去对人家很不公平哦。”

方唯也笑了,伸手轻轻的拍了一下对方的脑门,然后夫妻两人便踏入了家门。

翌日。

打井队传来了好消息,经过大家的一直努力,在下塘大队一共打出来了8口井。

水井虽然比较深,但队里一口气购买了8台大功率抽水机,用水绝对没有问题。

打井队撤离的那一天,方唯给他们送了不少土特产,并承诺等端午节的时候,可以多给他们供应一些肉鸡和麻鸭。

送走打井队的同志,方唯内心的焦虑才稍稍缓解了一些。

现在这个季节应该是当地的雨季,可最近一个月连一滴雨都没下,农业生产全靠姚家岭水库供水。

听说姚家岭水库的水位下降的厉害,再这么下去迟早演变成旱灾。

按理说下塘大队打出来这么多口井应该高兴才是,但会议室里的气氛却显得很凝重。

“虎子给我一支烟。”

方唯突然伸手问郑虎要烟,搞得对方很纳闷。

“三哥,你不是不抽烟吗”

“你还知道我不抽烟啊你们一个个都是大烟枪,都快把老子呛死了,还不如我自己抽呢。”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郑虎环顾一圈,果然一个个都在吞云吐雾。

他赶紧去把门窗彻底敞开,屋里的空气才稍好了一些。

“支书,你觉得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

赵金生率先发言,大家遇到大事已经对方唯产生了依赖,都等着对方赶紧布置任务。

“咱们大队的情况要好一些,光是灌溉水井就不下10口。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做好水量的分配,以及防灾的预案。”

方唯也懒得等他们开动脑筋了,直接布置了任务。

“大队现在成立抗旱领导小组,由我担任组长,郑虎担任副组长。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节约用水,在姚家岭水库没有彻底断流之前,不要过度的抽取地下水。”

抗旱成功的保证是水源,这也是方唯着急打井的原因所在。

当时只是为了有备无患,谁知道一语成谶,大旱的苗头已经开始显现。

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提前做好抗旱的准备,尽量保住这一季的收成。

“支书,还有一个问题。由于各处的水位都在下降,发电也受到了影响,到时候抽水机未必能用。”

现在大队用的电主要靠姚家岭水电站提供,要是形成了旱灾,用电必然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张楚最担心的就是抽水机。

“到时候只能保证农业生产用电,必要时连竹器厂都可以停工。”

方唯下决心要保证粮食生产不减产,其他的都可以往后靠。

这是无奈之举,相信大家能理解。

会议开了一上午,大家都明确了自己的任务,散会之后就开始各忙各的事情。

第二天。

方唯又赶去了瑶寨,召开了同样内容的会议。

不过瑶寨的情况要好一些,山上水源丰富,总体的抗旱能力要比山下强。

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方唯还是依照现有条件做出了部署。

“老三,还是赶紧把握在手上的粮食指标用掉吧,要不然等到大旱开启,有指标也买不到粮食了。”

晚上。

吃饭的时候,阿公提到了粮食的问题。

作为经历过几次大灾的老人,对于粮食的执念可谓是刻在骨头里的。

方唯却摇了摇头,现在不管是下塘大队还是瑶寨,库存的稻谷是福足够的。

再加上这些年社员们家中的存粮,,除非是连续几年的干旱,否则不会再出现那三年的景象。

关键还有一点,在他的记忆里,类似那种的极端的灾情,再也没有系统性的出现过。

“阿公,再等等,我觉得咱们应该能够渡过难关,不需要屯粮。”

方唯摇了摇头,没有采纳阿公的建议。

他在山上呆了两天,便返回了队里。这段时间他可能会经常两头跑,不为别的,主要是为了安抚人心。

“这鬼天气,一滴雨都不下!”

赵金生看着头顶明晃晃的太阳,忍不住骂了一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