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 第248章 锦衣卫了不起啊!本大爷可是大明宗

第248章 锦衣卫了不起啊!本大爷可是大明宗(1/2)

目录

第248章锦衣卫了不起啊!本大爷可是大明宗室!

最终,李邦华神色凝重,忍不住进言劝说道:

“殿下,臣以为此举实有不妥,他们毕竟身为皇室宗亲,代表着皇家之颜面。”

“若如此严惩,恐将有损陛下与殿下之声誉,望殿下三思。”

朱慈烺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透着寒意的冷笑,缓缓说道:

“那若本宫告诉你们,再过数年之后,他们便不再是大明的宗室子弟,甚至将永远消失于大明之境,你们又当作何感想”

什么

李邦华与王家彦听闻此言,瞬间瞪大双眼,眼中满是难以置信之色。

朱慈烺说的每一个字他们都认识,可组合在一起,却令他们如坠云雾,难以理解。

什么叫再过几年他们便不再是宗室子弟,甚至不会出现在大明

太子殿下此举究竟意欲何为

一时间,一股不安的预感在他们心中悄然滋生.

朱慈烺见二人如此反应,便知他们有所误会,旋即神色稍缓了下来,然后解释道:

“两位切莫胡思乱想,本宫并非欲取他们性命,还是打算待彻底消灭李自成与建奴之后,将他们全部分封至海外。”

“所有的藩王、亲王以及其他宗室子弟皆依此例,往后这大明将不再有世袭罔替的藩王了。”

“当然,若是他们不肯离开大明,本宫也不会为难他们,只是会对他们采用汉时的推恩令,几代之后,他们的子孙后代也就会成为普通人了。”

此言一出,李邦华和王家彦顿时呆立当场,身体仿若被定住一般一动不动。

他们实在难以想象,朱慈烺竟能构思出如此大胆新奇之策。

也难怪他们会如此震惊了,因为之前朱慈烺只说过要组建大明朱家军,但却从未向其他人说过要改革宗室分封的事情。

不过,震惊过后,这二人心中瞬间又涌起一阵狂喜。

因为他们深知大明如今积贫积弱,宗室问题乃是一大症结,若能依照朱慈烺所言,战后将所有的藩王宗室分封海外,这一难题便会迎刃而解。

毕竟正常情况下,光是养这些宗室子弟每年都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下一秒,李邦华赶忙拱手,面露欣喜之色道:

“太子殿下,臣以为此计可行!”

王家彦亦连忙点头赞同道:

“臣亦认为此计可行。”

朱慈烺这才继续说道:

“所以说,接下来对待那些宗室子弟你们无需再瞻前顾后,反正数年之后,他们便会奔赴海外,说不定一辈子都回不到大明了。”

“本宫也知道即便如此,你们或许仍心存顾虑,不敢放手行事。”

“这样,以后再去教授他们读书写字、或者行军打仗时,本宫会安排锦衣卫随行,若他们再不老实的话,便让锦衣卫出手,料想那些宗室子弟也不敢继续胡作非为。”

二人听到这话,这才算是彻底松了口气。

毕竟谁都知道锦衣卫那可是天子亲军,就算那群宗室再不老实,也不敢和之前一样了。

想到这里,两人连忙齐声应道:

“臣遵命!”

突然就在这时,朱慈烺的脑海中灵光一闪,似乎想到了什么重要的事情,瞬间点亮了他的思绪。

随后,他看向李邦华道:

“李尚书,你说能否由朝廷出面组建一所新的学院,专门教授这些宗室子弟兵法,以及火枪、火炮知识”

“当然,也可适当教授他们读书写字,但这并非重点,关键是传授他们排兵布阵、行军打仗之类的武学知识。”

没错,朱慈烺想说的其实就是后世的军校!

不过他觉得这两个字可能对古人来说有点超前,所以用了另外一种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

与此同时,李邦华和王家彦二人听闻这话之后相互对视一眼,眼神中满是疑惑。

朱慈烺见他们似有不解,正欲进一步解释,李邦华突然开口说道:

“太子殿下,您所说的该不会是开办京卫武学吧”

京卫武学

这是什么东西

朱慈烺闻言,着实愣了一下,因为他还是真的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而且对此一无所知。

见此情形,一旁的礼部尚书王家彦赶忙上前解释了起来。

紧接着,朱慈烺终于明白了有关于京卫武学的一切事情。

原来在明正统六年的时候,“叫门天子”朱祁镇开办了一所学校,名为京卫武学。

然后昭告天下,选拔都督以下子弟中才气较为出众者,以及民间武生等相关人员入校学习。

不过,与普通学校不同的是,这个学校不考文学知识,只考武学,旨在培养下一代武将。

而京卫武学中的“京卫”,通常由兵部侍郎级别的官员担任。

最初在京卫武学就读的学生,皆从年轻军官或者武将子弟中挑选,彼时大明刚建国不久,军官子弟亦颇为尚武,所以入学时已具备相当的武学基础。

毕竟在他们当时的观念里,他们日后那可都是要奔赴战场杀敌的,所以习武极为刻苦。

一时间,京卫武学声名远扬,确实也培养出了一批知名将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勋贵子弟对吃苦受累的习武之事愈发抵触,加之明朝中后期文官势力崛起,武将遭受打压,勋贵子弟便愈发不愿练武。

久而久之,前往京卫武学求学的人日益减少,于是京卫武学就这么停办了。

直至明朝天顺八年,有人上奏请求恢复京卫武学,京卫武学才得以重新开办。

但没过几年,又因缺乏新学员而再度没落,至今已沉寂一百多年了,导致大多数人都忘记了它的存在。

不得不说,听完这番解释之后,朱慈烺的心中还是颇感意外的。

因为他着实未曾料到,早在明朝时期便已出现后世军校的雏形。

这大概也算是大明的‘黄埔军校’了!

一时间,气氛略显尴尬,毕竟身为大明太子居然不知道这种事情,多少是有些丢脸了。

不过很快,朱慈烺旋即恢复常态,然后继续说道:

“本宫欲开办的军校,与这京卫武学大致相仿,但主要教授的都是一些火器方面的知识。”

“经历了之前的辽东大战之后,火器重要性不言而喻,日后大明必将全军装备火器,故而了解火器知识至关重要。”

“此外,此次军校的设立不仅针对宗室子弟或者勋贵子弟,军中所有武将皆在其列。”

“例如可以规定一些武将若想晋升,就必须前来军校参加学习和考试,合格之后方可顺利晋升,诸位意下如何”

李邦华和王家彦听闻此言,顿时陷入沉思。

片刻之后,李邦华率先开口道:

“臣认为此事可行,不过具体的事情还有待商榷。”

一旁的王家彦自然也是没什么好反对的,毕竟这事跟他可没什么关系。

他一个礼部尚书,也管不到兵部的事儿。

朱慈烺见状满意地点点头,然后继续说道:

“既然如此,那么此事就交由兵部负责,兵部尽快在京城里挑选一座合适的宅院或者府衙用以开办军校。”

李邦华听闻,赶忙拱手应道:

“臣遵命。”

随后,朱慈烺又简单交代了几句,便让他们退下了。

这两人离开不久,曹变蛟、黄得功、马祥麟三人便来到了东宫。

“臣参见太子殿下。”

三人见到朱慈烺,赶忙拱手行礼。

朱慈烺抬手示意他们起身,三人随即便站了起来,不过这三人都是年轻力壮的青壮年,所以就不用赐座了。

朱慈烺目光在三人脸上一一扫过,然后问道:

“听说你们几个对那些宗室子弟也无计可施,是也不是”

三人听闻此话顿时面露难色,神色如同吃了黄连一般苦涩。

黄得功率先说道:

“殿下,并非臣不用心教导,而是那些宗室子弟实在令人气愤,他们根本无心学习排兵布阵,臣因顾及他们的身份,亦不敢对他们动用刑罚,所以实在难以施教。”

一旁的曹变蛟和马祥麟也赶忙附和道:

“殿下,臣等亦是如此。”

“这些宗室子弟实在难以教导,再加上他们身份尊贵,臣等也不敢处罚,所以.请殿下恕臣等无能!”

说到最后,三人又是跪在了地上,一副请罪的摸样。

朱慈烺先是无奈的摇了摇头,随后一脸恨铁不成钢地说道:

“只要你们不把他们视作宗室子弟,只当他们是普通士兵,如此不就行了”

“本宫告诉你们,日后无论如何,你们都必须前往教导他们。”

“他们若犯错、或者不服管教,你们便狠狠责罚,该骂就骂该打就打,不用把他们当做宗室子弟对待,只要不打死就行。”

“你们也无需担忧他们日后会报复你们,因为他们日后皆会离开大明,远赴海外。”

“不出意外的话,你们以后永远都不会再见到他们了!”

说着,朱慈烺便将朝廷针对宗室改革的事情再次简单的叙述了一遍。

当听闻这些宗室子弟日后都会离开大明,远赴海外时,曹变蛟三人顿时眼前一亮。

要知道他们之前之所以不敢对这些宗室子弟采取强硬措施,一是顾虑其身份,二就是担忧日后遭到报复。

毕竟他们身为宗室子弟,其中不乏身份高贵者,若得罪了他们,日后难免会惹来麻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