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福利房的机会(1/2)
第272章福利房的机会
签单大会结束后,中午在金门大酒店还有一顿酒席。
喝起酒来,这就热闹了。
尤其这些搞民营企业的,一个个都是酒坛子,端起酒杯就不带放下的,一中午能喝下十几箱,酒钱就下了3万多。
不过,这跟订单比起来,都是小钱了。
孟主任很大气的表示,招待费都可以报销。
“这跟招商会似的!”
稽映阳一开始还能喝几杯红酒,后来有点顶不住,就退场了。
周浩然是边角料,自然也不用上场,在外围有一桌,笑着说:“你参加过招商会”
稽映阳轻轻颔首,“好几次呢。”
“怎么样啊”
周浩然对此挺感兴趣。
这年头社会上存在着严重的信息差,导致企业之间的合作无法对接。负责任的地方领导,就会出面组织招商会,把许许多多的企业老板们聚在一起。
给他们创造互通有无的机会。
现阶段很多跨地区的生意,都是在招商会上完成的对接而谈成。
“不怎么样。”稽映阳喝了几杯红酒,脸蛋儿酡红,“大企业的话语权太重了,小企业都是附庸,商业谈判的时候,很多时候连拒绝的权利都没有。”
“这就是机会啊。”
周浩然现在的写信模式,其实就是面向一些中小民营企业,完成信息的搜集。再以“大先生”的身份,帮他们完成信息对接,为他们打开市场、提供帮助。
稽映阳抿抿嘴,瞟他一眼,“就在刚才,我又谈成了一单,保守估计,差价超过40万元。”
周浩然笑道:“阳阳姐水平高!”
“你是商业……那个词怎么说商业模式”
“对。”
“是你商业模式设计的好。”稽映阳习惯性的一甩秀发,显得洒脱又干练,“我从来没想过,做生意能这么容易,怪不得你敢给我开几万块钱的工资。”
周浩然点了点头,“你那有多少结余”
“算上刚才那一单,超过400万了,这笔钱你要怎么用”
稽映阳有很清晰的主次认识。
周浩然缓缓道:“红楼茶馆是个很好的平台,‘大先生’也是很好的社会身份,得把这样的优势利用起来。现在的茶馆要拆迁了,接下来得找个地方安顿下来,有个正式的认证。”
“什么认证”稽映阳对此就很好奇,“非遗认证吗”
周浩然道:“公司认证吧,咱们是生意人。写信现在已经覆盖到5000多家客户了,海港主要的一批中小民企基本都覆盖到了。想进一步的把写信的模式扩大,就必须得公司化运作了,以红楼茶社这个平台来运作。”
稽映阳明白了他的意思,“就像个俱乐部似的。”
周浩然笑笑,“差不多,把信件的订阅费改成红楼茶社的会员费,才有机会全国化的推广。”
稽映阳抿嘴道:“要把外贸商拉进来,民企老板最希望做的是外贸生意。”
因为国内有很严格的外汇管制。
想外汇,得申请、有限额。
很多在国内赚了大钱的人,想去国外潇洒、去国外购置豪宅享受生活,都没什么有效的把本国货币转换成美元的方法。
外贸就是最好的选项。
跟外国人做生意,外国人美元来购买,外汇不就到手了
不过,这个过程也要讲策略。
因为国内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外贸赚到的外汇,不许留在国外,必须转移国内并兑换成本国货币,否则就是逃汇罪。
所以就必须要有一层中转。
比如稽映阳要做外贸。
她向美国人卖一批本国商品,交易额100万美元。
如果直接交易,这100万美元就要进入银行渠道,全部兑换成本国货币。可以加个中间商,稽映阳在离岸也注册一家公司,美国公司向这家离岸公司付费100万美元,离岸公司再以10万美元的价格向国内的外贸公司下单。
这样一来,中间商就合法的截留了90万美元的差价利润。
就合法的把外汇存在了海外账户上。
海港是金融中心。
同时也是国内最大的外贸大都市。
因为金融和外贸,就存在着这样的一种隐性关联。
海港的外贸商,都是这个年代的爷。
很多人为了能拿到外汇,都是以成本价甚至低于成本价在做外贸……而这也进一步酿成了衍生效果,就是这些出口到国外的商品成本极低、售价极低,也就开启了国货全球收割的模式。
“对了,阳阳姐你去过美国吧”
周浩然过几个月也要去美国。
稽映阳有些醉态了,“之前在思科工作的时候,每年都要去几次。”
周浩然道:“过几个月,咱们一起去一趟。回头你找诺诺要一批外贸公司的名单,你联系一下,看谁手头充足,换一些美元出来。”
“换多少”
“越多越好!”
……
要么说是领导呢。
酒量就是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