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四合院:重生60,开局悬壶济世 > 第227章 找不到任何突破

第227章 找不到任何突破(1/2)

目录

一天下午,王强结束外务归来,满身汗水直接走进院子里简易搭设的木棚洗澡间。

自妻子娘家人移居过来后,他特意增设这座方便日常洗漱的小空间。

同样考虑到徒弟需要,也为其安排了专属洗澡设施以改善夏日生活质量。

木质结构顶棚悬挂一个涂黑的铁皮水箱,依靠太阳辐射可使内部储存用水加热至适宜沐浴温度(通常保持六十度上下)。

沐浴中的场景吸引了屋内另外两名女性目光——张芳和老七忍不住偶尔偷瞄那边动静。

她们在这住了将近两个月期间,慢慢了解并对妹夫产生复杂情绪:小九何德何能遇见如此优秀男子?

看起来沉默寡言却家底殷实、才华出众。

饮食丰盛自不必多说;家用电器装备先进完备。

其他人家可能仅配备普通家电已经非常了不起,而这里每个卧室天花板悬吊着高效电风扇;更值得一提的是他自行研发的换气降温装置显着优于外部环境温度;厨房区域亦安装电饭锅、豆浆机以及微波炉等各种现代化便利设施。

传言中,他的废品收购站实际业务远比账目记录复杂,背后似乎隐藏巨大经济实力。

综上所述,这位男人

吃完晚饭后,李伟又一次走到了院子后面。

这里原本是一个设计室,而今已被改造成了一间校外补习教室。

两个月前,李伟充分利用资源,将其翻新成了一间教室,供徒弟王强和邻居几个孩子使用。

晚间也有课程安排,由于孩子的年龄各不相同,学习内容自然各异,于是李伟只能大致将他们分成两拨来授课。

晚上的课主要是为高年级的孩子们准备的,年幼些的孩子则在隔壁写作业。

近段时间,陆续有更多的孩子跟着李伟学习,这些人中有的是那几位孩子的同学,大部分却是那些在日常中喜欢起哄的人的子女。

这群人尽管平时闹腾,却也明白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因此,尽管白天不便行动,但他们每到晚上便会悄悄把孩子送来学习。

时至今日,李伟的课堂已经拥有了二十多个学生。

教授孩子们知识的同时,他也织起了自己的保护网,借此规避了许多街面上不必要的麻烦。

没有多久,细心的赵三叔就察觉到了这一秘密。

在一次试探中,李伟当即便邀请赵三叔加入。

本以为这是可以用来威胁李伟以索取好处的好事,但当赵三叔得知这些孩子父母的身份后,也不敢多嘴多舌了。

不仅不敢胡乱开口,赵三叔发现自己竟然不知不觉地上了一条船,下不了船。

李伟原话就是:既然你知道了,挑明了,你就得有份!要不然这事儿告诉孩子父母们,你自己想一下会有怎样的后果!

赵三叔非但未能如愿谋利,还从此天天晚上过来上课。

当然,孩子的家长们也不会让他白干,这些人手头宽裕。

不过一个月过去,赵三叔已是高兴地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

不仅如此,不久之后还有两名教师也被赵三叔拉入队伍。

这位老先生虽说吝啬,但绝非坏人,在教学事业上还是颇能尽师者责任的。

李伟的废品回收站,现在的夜晚俨然成了一所小型学校——虽说这样形容稍显夸张,但起码也算是一间校外辅导班。

李伟也因此轻松不少,更多自由时间得以教授心爱的学生更多书本之外的知识。

日子如此平淡安详地一天天流过,直到这一天,两位身穿军装的军人忽然来访。

他们的领口镶嵌着鲜红的领章,显然是实打实的军人。

“李伟同志,你好!我们来自农垦兵团,此行的目的是希望你能够去我们那儿协助指导工作。”

“什么?两位同志,我一个管理废品回收站的小站长,怎么能给你们提供帮助?”李伟满是疑惑地问道。

二位军人对视一笑解释道:“李伟同志,请不必担忧。

你听说过‘三趟快车’吗?”

李伟摇摇头,这的确闻所未闻。

二人遂简要科普,“所谓三趟快车”,指的就是建国初期我国对港市生活物资与农产品运输的三条专用路线的代称。

为了保证生鲜农产品的存活率与新鲜度,当时铁路局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优先保障措施,并在内部被称为“三趟快车”。

即便如此,在长途运输上依旧存在诸多困难。

故而在推行远途输送的同时,也在积极推进就近生产方式以满足港市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但这跟我们的废品站有什么关联呢?总不会让我们的地方变成一个废品集散处吧?”

“哈,李伟同志,我们的主要目标其实是贵方设计制造的拖拉机!目前,在二号分站那边已进行了针对这款机型的试运行评估,并确认特别适用于垦区使用,于是二号分站向我们出售了很多台该型号拖拉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