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盗笔:从大清开始的盗墓生涯 > 第197章 碱味

第197章 碱味(2/2)

目录

这是一种朴素的智慧。人类对未知的东西用需要一个当前环境看来比较合理的的解释,否则人就会发疯,疯到极致也就死了。

张海楼还在报告里加入了自己的看法。

张海桐不清楚这个看法有没有小哥的手笔,但是仔细想想,感觉也像小哥说的出来的话。

在张海楼加入的主观想法里,他说当时的张家人养这群人,更像是驯养一种守墓野兽。

在更加遥远的时代,当时的人类还比较野蛮。越往前面的朝代,越追求“自然”。建造陵墓的时候不仅会安排守墓人,比如政变失败的贵族、下令贬谪惩罚的官吏和奴仆、或者专门用于守墓的军队,统治者令他们世世代代守护在此。

人类作为动物之一,繁衍则是其本能。这些守墓人没有脱出的希望,又必须对权力的忠诚或者恐惧,就会在当地繁衍生息。最后形成大型聚居地,随着时间流逝形成村落、乡镇乃至城池。

这是最普通的守墓方式。

还有一种,就是驯服野兽和蛇鼠虫蚁。这种东西的悬崖要么是飞禽走兽里智慧极高的那一批,要么就是智慧低到令人发指的种类。

之所以走两个极端,也是因为他们有不同的用处。前者最常见的就是猴子,这玩意儿有山有树有水就能活,而且智商相对较高。经过一定时间的驯化,人为训练出来的守墓行为甚至会遗传给后代。

后者就是常见的蛇虫。这种东西只有狩猎本能,用好了基本是绝杀。比如长白山内张家人的老对手——火山蚰蜒。

简而言之,张海楼认为,当年的那个领头人之所以救下这群瑶人,是为了将他们驯养成类似于猴子和守墓人之间的角色。

他们不需要知道太多,只用负责攻击就可以了。加上瑶人文化的特性,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变成传说。不要小看文化对人的影响。

哪怕这些人生出反骨,张家人留下来的余威也会让他们动手之前仔细想想。最重要的是,山上的东西不是他们能够匹敌的。

张家人在明代就选择了这个地方,绝对有自己的理由。

关于这个瑶寨,张海桐当时并未过多关注。或者说,他在广西停留的时间加起来一个巴掌都数的过来。

当时他们进山的路也完全不经过这座瑶寨,而是从其他地方进去的。张家人向来不走寻常路。就他们下葬的地方,每年清明节正儿八经扫坟祭祖都得跋山涉水,而且指不定年年进山的路都不一样。单说进长白山的路子,最近几百年就改了三次。

报告里提到,他们在这个瑶寨待了三天。第四天早上,所有人立即动身。他们没有吃早饭,趁着天还没亮就带着棺材进山。

进寨子之前,张海楼等人就对棺材进行了伪装。在外人看来,他们更像是走私。

有趣的是,在现在这个动乱的年代,这群瑶人同样在走私。

走私的东西,就来源于这座大山。楼缅翁说,在大山里有取之不尽的财富。那是密洛陀母亲的恩赐。

在动身前,楼缅翁交给小哥一个袋子。里面装着一袋已经干涸的泥巴状物体。

他用手指掰下来一块,碾碎了闻了闻,又尝了一口,然后看着手指说:“是碱的味道。”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