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孩子静悄悄(1/2)
第210章孩子静悄悄
“事情有点远,得从我任职开始讲。”
山里温差大,现在是冬天,昼短夜长。张海平一边说一边吸溜鼻涕。他还在烧,思绪很乱。到了晚上冷风一吹,竟然感觉脑子好使了,胃口好到一个人吃两份口粮。
吃饱了身体才有力气恢复。他裹着干净衣服,在火堆边缩成一团,下巴搁膝盖上,像一只弯曲的大虾。而后大概讲了一下自己来南疆的事,补上了张海琪缺失的情报。
……
张海平跟张海客申请调岗后,族里给他搞了个身份证明。身份证明完全是张海客花钱买的,目的是这张证明所携带的官身。有这层身份,在外行走会方便一些。
此后他从香港一路辗转到南疆。先是坐火车,而后骑骡子进山,接手了一个已经废弃的联络点。
这里和张海琪来时的联络点相隔千里之远,完全处于深山之中。张海平居住的地方堪称与世隔绝,有点像后世的守林员,天天住深山老林。
他的联络点距离马尾山很近,靠近山顶。用张海平自己的话来说,优点不多,唯一看上的一点就是视野开阔,能清楚的看见山下的动静。
张海平按部就班展开工作,这种外派岗位大多时候的日子都很无聊。他这种从本家派出来的,工作相对来说要比吸纳过来拿钱办事的人更繁琐忙碌。
因此他进到南疆后,最常做的事就是记录当地地质变化和风土人情,囊括各种奇闻异事。整理调查后传送回香港本家。
由于官身和他本身的语言天赋,张海平很快融入当地。并得知马尾山附近有一个洋人修建教堂。
“我在这里安顿下来后,勘探周遭情况时其实就发现了这座格格不入的建筑。”张海平大概也觉得现在他们仨有些狼狈,于是偷偷幽默了一下。“任谁在深山老林看见一座鬼佬建筑都会觉得不对吧。”
这个反问只有张海琪似笑非笑的哼了一下,小张正襟危坐兢兢业业往火堆里添柴。
要打听这座教堂的信息并不难,周围的人几乎都知道这是个洋和尚,成天嘴里念叨下阿门的传教士。
一开始人们对安德鲁充满警惕,是因为在传教士之前这里还来过一支美国人探险队。
探险队不知道从哪里得知的消息,通过太平洋航线来到这片土地,开始探险寻宝。西方人热衷于在他们未曾开发的任何土地上探索,妄图建立哥伦布那样的功勋。即便不能一飞冲天,神秘的传说与巨额财宝也让他们趋之若鹜。
美国人的到来没给张海平带来危机感,真正带来危机感的是这些人背后的人。
探险队非常强势的进入这片山区,他们对这里毫无敬畏之心,一如对印第安人的屠杀一样理所当然。这个年轻的国家与他的子民都带着年轻气盛的浮躁。
很快,世世代代生活在南疆的人民教这群外国佬做人。洋人有一个非常好的优良传统,那就是知难而退。明知不行,这些人立刻放弃继续推进的行为,转而离开了马尾山。
这一去别说摸到六大寨了,他们连马尾山后面的山岭都没摸进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