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阿尔特古丽和阿扎特古丽(2/2)
“谁跟你说,开拖拉机,当劳模就不用读书识字?”倪老师把铅笔捡起来,“知道这铅笔是怎么来的?”
“小卖部卖的。”
“不对,这是我当选生产能手那一年,兵团奖励我的。你看,铅笔上不是有字?”
“你也当过生产能手?不是骗人的?”阿尔特古丽盯着铅笔上金光闪闪的刻字,愣了半晌,有些生气,“我又不认识字,干嘛让我看这个。”
倪老师笑了:“我说没骗你,你相信吗?如果你认识字,就能知道我说的是不是真话了。所以学文化很重要。”
阿尔特古丽不吭声。
倪老师又问她,一个维族小姑娘,为什么要学着说汉话?平时为什么还要教阿帕说汉话?
阿尔特古丽觉得这个老师有些傻:“因为要和其他人讲话,要讲相互能听懂的话。”
“听不懂会怎么样?”
“听不懂……那就不知道大喇叭里通知了什么,不知道要去干什么活,哪里有棉花捡,好吃的拉条子怎么拉,有点麻烦。”
倪老师说,没有文化也是一样的麻烦。没有文化,就不会知道条田要怎么种得好,拖拉机坏了怎么修。兵团能在戈壁滩上种出粮食和棉花,靠的不只是蛮力,还有文化知识。掌握了文化知识,才知道怎么挑选、培育抗盐碱的粮种,才知道防沙的红柳插成什么角度最好。
经过倪老师的再三劝说,那个冬天,阿尔特古丽全家都参加了扫盲班。有时候家里活计多,去不了扫盲班,倪老师会找时间上门给他们补课。
等到开春时,阿尔特古丽已经认识不少字,直接读了二年级。李金山得意坏了,特地托人从乌鲁木齐给她买了个铁皮文具盒。
上学不到三天,小姑娘就又不肯去学校了。
倪老师追上门问原因,原来是名字惹得祸。
“他们叫我金花。”已经六十五岁的老太太瞪向几个同样垂垂老矣的男同学,“没错,就你们三个,还有……”
孙国平的腿抖得更厉害了:“也不能怪我们,阿尔特古丽,这名字本来就是金花的意思……”
阿尔特古丽,好听;李金花,土气,还被嘲笑是地主婆才会取的的名字。
现在说起来很无稽,当年对小姑娘来说,却是天大的委屈。
倪老师知道后哈哈笑:“如果在延安时期,你可能叫山丹丹。”
然后正色说:“给你起个新名字好不好?”
新名字和旧名字很像,阿扎特古丽。倪老师拉着小姑娘,在稚嫩的掌心一笔一画写出了它的汉语——解放之花。
第二天上课锣打响后,倪老师先把阿扎特古丽叫上讲台。小姑娘重新做了自我介绍,用粉笔把歪歪扭扭的四个字写在黑板上。
面对嬉笑打量的同学,她大声地把倪老师教的内容重复了一遍:“解放之花,我的名字是纪念我阿塔和他的战友,把新疆从巴依老爷手中解放。就像你们的名字是张守疆、王爱革、李建华,我们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