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审察风暴(2/2)
李组长的话语斩钉截铁,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这让陆志远心里稍稍放松了些。
陆志远听后,心里安定了几分,开始细细讲述自己的过往。
从呱呱坠地的出生地,到一路求学的艰辛历程,再到曾经遇见的人和经历的事,只要是能回忆起来的细节,他都毫无保留地一一说出。
起初,李组长还认真倾听,可渐渐地,他觉得陆志远的回答过于冗长琐碎,似乎有意在绕开关键问题。
李组长下意识地拿起面前的茶缸,本想借此舒缓一下紧张的气氛,却发现茶缸空空如也。
这一细节,让他对陆志远又多了几分不满。
“陆同志,请直接回答问题,别做过多铺垫。”
李组长终于忍不住,打断了陆志远的叙述。
陆志远一下子愣住了,他着实不明白李组长所说的“重点”究竟是什么。
他一脸诚恳地回应:“请您明示,怎样回答才算切中要害呢?”
在李组长眼中,陆志远此刻的表现无疑是在故意装傻,企图隐瞒某些不可告人的真相。
“他肯定有问题!”李组长在心里暗暗下了定论。
其实,李组长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弄清楚陆志远在西南联大期间与姜无发方面的接触详情,可不是听他大谈童年趣事或是学术见解。
“我们想知道,你在西南联大时,姜无发那边的军方有没有和你接触过?”
李组长的语气愈发严肃直接,目光紧紧盯着陆志远。
陆志远听后,眉头紧皱,努力在记忆的深处搜索相关片段。
然而,他对姜无发方面的军方确实没什么深刻印象。
实际上,当初对方来西南联大,不过是例行检查学生中有无反对他们的“不安分子”,而那时作为大一新生的他,并未引起对方的特别关注。
“我……我不记得有过这样的接触。”
陆志远如实作答,眼神中满是困惑。
但在李组长看来,陆志远的回答无疑是在狡辩。
他心中已然有了笃定的判断:“这小子肯定和姜无发那边有勾结,只是还没找到确凿证据罢了。”
基于这一判断,李组长决定给陆志远一个“下马威”。
他站起身,语气冰冷生硬:
“鉴于你目前的状况,组织决定调你去养猪场工作一段时间,希望你在那儿好好反思自己的问题。”
陆志远听闻此言,犹如遭受晴天霹雳,整个人瞬间呆住。
他无论如何也难以想象,仅仅因为一场毫无根据、凭空捏造的指控,自己竟要被发配到养猪场去。
他嘴唇微微颤抖,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试图为自己辩解,声音中那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却还是泄露了他内心的震惊与慌乱:
“李组长,我目前负责的蘑菇弹研究工作正处于万分关键的阶段啊!
这项任务对于我们国家和民族而言,意义极其重大,关乎着国家的未来走向。
我实在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离开岗位啊!”
陆志远的双眼满是对科研事业炽热的热爱与执着,那目光仿佛燃烧的火焰,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正在全身心投入的,是一项足以改写国家命运的伟大研究。
然而,李组长却丝毫没有被他的言辞打动,眼神中依旧透着冷漠与决然。
“陆志远,你这是在跟组织谈条件吗?”
李组长的声音低沉而威严,不容置疑,
“我在战场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什么样的大风大浪没经历过?
一个小小的研究所,难道我还能管不了?”
李组长话语间不自觉地流露出几分骄傲与自信,在他心里,自己的判断和决策不容置疑,是绝对正确的。
在李组长看来,陆志远此刻这般据理力争,不过是在试图掩盖某些不可告人的秘密,是欲盖弥彰的表现,这更加深了他内心原本就有的疑虑。
陆志远看着李组长那不为所动的模样,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悲愤。
他心里明白,在当前这种情形下,自己所说的任何辩解之词,都极有可能被视为狡辩。
可是,他实在不甘心就这样轻易放弃自己投入了无数心血、饱含着无限期望的研究工作。
“李组长,我真的不是在跟您谈条件。
我只是希望您能站在我的角度,理解一下我此刻的处境和心情。
这项研究对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绝不能因为个人的缘故,而让整个大局受到影响和耽误啊。”
陆志远的语气中,既有几分苦苦的恳求,更有着坚定不移的决心。
然而,李组长已然不想再听他多说一个字。
只见他不耐烦地挥了挥手,粗暴地打断了陆志远的话:
“够了!组织的决定已经下达,你必须毫无条件地服从。
现在,立刻连夜收拾东西,去养猪场报到!”
李组长的态度异常坚决果断,脸上没有丝毫松动的迹象,没有给陆志远留下任何商量的空间。
陆志远望着李组长那张冷若冰霜的脸庞,心中彻底明白,此刻再做任何争辩都只是徒劳无功。
回想起之前李组长还口口声声让自己“坦诚”,陆志远算是彻底看清了:
在他们眼中,只有承认自己私通姜无发那边的人,才算是所谓的“坦诚”!
但明明自己从未做过这样的事,又怎么能凭空承认莫须有的罪名呢?
无奈与愤懑交织在心头,陆志远默默地转过身去,动作迟缓而沉重,开始收拾自己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