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大明:从战场捡属性开创诸天大明 > 第170章 圣旨临!!

第170章 圣旨临!!(1/2)

目录

第170章圣旨临!!

“圣旨,给你了。”

“你自己让礼部去昭告去。”朱元璋笑着对着朱标说道。

“谢父亲。”

朱标躬身一拜,郑重的道谢。

随后。

朱标伸出双手,接过这一道昭告天下的圣旨。

随之。

他就快步离开了文渊阁。

而待得朱标离去后。

朱元璋脸上的笑意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声悠长而深沉的叹息:“朱应!”

他老眼微微眯起,眼中透露出复杂,既有对朱应才华的赞赏,又有着身为帝王的谨慎与审视。

“他的确是一个年轻俊杰。”

“龙门阵困杀,还正面率军击溃北元的铁骑。昔日霍去病,或许也不过如此吧。”

朱元璋心底充满了感慨。

但思虑一刻后。

“可终究,咱未曾见过他,也不知其真实秉性,但愿他不会辜负标儿的看重吧。”

“否则……”

刹那间。

朱元璋的双眼闪过一道冷冽的寒芒,整个文渊阁内瞬间变得压抑起来:“咱的刀可还没有钝啊!”

这声音里透出的决然,让人不寒而栗。

如若此刻殿内有人也会被立刻吓趴在地上。

在朱元璋的心中,任何胆敢威胁到大明江山稳固的人,都会被他无情抹除。

回过神来!

朱元璋神色一凛,沉声开口,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传蒋瓛来。”

“奴婢领旨。”

云奇那尖细而恭顺的声音立刻从殿外传了进来。

紧接着,便听到一阵匆匆离去的脚步声,显然是领命而去,执行旨意。

没多久!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而近。

蒋瓛身着锦衣卫的飞鱼服,步伐匆忙,快步走入了文渊阁大殿内。

一入殿。

他便直接双膝跪地,恭敬行礼,尽显对朱元璋的敬畏:“臣拜见皇上。”

蒋瓛低着头,额头几乎触碰到了地面,声音带着紧张与惶恐。

“咱让你查的,都查清楚了吗”

朱元璋老眼微眯,凝视着蒋瓛,眼中透出无形的压迫感。

一股冰冷而沉重的威压瞬间笼罩了蒋瓛全身,仿佛要将他碾碎。

在这威压之下,蒋瓛只觉呼吸都变得困难起来,身体微微颤抖着,不敢有任何异动。

纵为先斩后奏,拥有大权柄的锦衣卫统领。

可在朱元璋面前就如同蝼蚁!

“回皇上。”

蒋瓛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却仍难掩其中的紧张:“这是臣准备好的详细调查。”

一边说着,蒋瓛迅速从怀中取出一封册录,双手高高举起,动作小心翼翼。

“不仅仅是现在,也包括了在北平府的调查。”

“请皇上一阅。”

蒋瓛语气中满是期待与忐忑,既担心又害怕。

朱元璋没有说话,只是微微抬了抬手,示意蒋瓛上前。

蒋瓛立刻会意,连忙起身,小步快走至御案前,双手将册录恭敬的放在朱元璋面前。

朱元璋的目光落在册录上,老眼中透出好奇之色。

他伸出手,缓缓翻开了桌子上的册录。

显然。

这一份册录是针对朱应的,也是朱元璋特意绕开了朱标,秘密让锦衣卫去调查的。

毕竟!

在大明开国以来,乃至于没有开国之前,如朱应这种加官进爵的速度都未曾有过。

他作为大明的皇帝,竟都未曾真正见过朱应。

但是在律法、军规,还有太子朱标的全力支持下,如今朱应已经晋升到了卫所指挥使的地步,而且如今也要封侯爵位。

这一切,在朱元璋看来,实在是太过离奇。

所以。

朱元璋要将朱应的底细彻底查个底朝天,唯有如此,他心底才会更为踏实。

一个父母双亡,只有一个老仆,却拥有如此超凡能力的人,在朱元璋眼中实在是太古怪了。

如若真的无人教导,怎么可能成长到这等地步

“朱应。”

朱元璋轻声念出这个名字,目光在册录上缓缓移动、

“九岁随祖母与仆人林福从南方迁至北平府。”

“距今已有近九载。”

“其祖母为秦氏,姓名不详,其子不详”

当看到这调查奏报上的信息,朱元璋的眉头一皱,眼中闪过不悦,他立刻冷冷看向蒋瓛,目光如同一把利剑,仿佛要将蒋瓛看穿。

“这就是你给咱调查得到的底细”

朱元璋的声音冰冷,大殿内立刻变得压抑起来:“其祖母来历不详,其子嗣更是来历不详”

此刻。

朱元璋语气中充满了质问与不满,显然对这个结果极为失望。

“皇上。”

蒋瓛吓得浑身一颤,连忙再次跪地,额头紧贴地面,声音满是惶恐:“臣无能。”

“锦衣卫在北平府只查到了这么多,而且这还是深入朱应故地街道,多方探查才得到的。”

蒋瓛一边说着,一边偷偷抬眼观察朱元璋的神色,只见后者脸色愈发阴沉,这也让蒋瓛心中不禁更加害怕。

于是。

急忙补充道:“同时,臣也秘密调阅了北平官府内的户籍册录,可也只查到了这么多。”

蒋瓛的声音越来越低,声音都不敢提高。

在交出这一份调查册录时,蒋瓛心底就十分不安。

因为他清楚知道,这一份并不是皇上想要的。

他深知朱元璋的性格,对于关乎江山社稷的事情,向来要求尽善尽美,而自己此次的调查,显然漏洞百出。

“这也就说。”

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压抑,仿佛暴风雨来临的前奏:“这朱应来到北平府之前所有的消息都没有”

“无论是其祖母,还是其管家,一切不知”

朱元璋脸色越来越难看。

“皇上。”

蒋瓛战战兢兢地开口,试图解释:“多年前,天下初定,脱离祖籍之地逃荒的人太多了,纵然地方官府多有入册,但也因为时间久远而模糊不清。”

“如今经过调查可以肯定,朱应绝非外族,而是吾大明南方的出身。”

“但具体曾经的身份如何,除非是亲口去询问朱应将军,不然得不出真切。”

蒋瓛一边说着,心中也默默祈祷,希望自己的解释能让皇上消气,他低着头,不敢直视朱元璋的目光,生怕触怒龙颜。

听着蒋瓛的禀告。

朱元璋看了一眼册录,终究还是没有怪罪。

他深知蒋瓛的能力,连自己亲自督办都只能查到这种地步,可见有关于朱应籍贯上的消息已经是探究到底了。

不过,虽然没有将朱应完全的消息探查清楚,但排除了朱应并非他国他族,也让朱元璋安心了不少。

随即。

朱元璋继续看着锦衣卫调查得来的消息。

册录上,包括了朱应去大宁入伍,然后加官进爵,诸多事情都详细地记录了下来。

甚至于朱应开设酒坊,开设酒楼,这些也全部都写得清清楚楚。

“酒楼遍布大宁府,如今已经在向着北平府开设了”

朱元璋的目光停留在这一行字上,微微皱起眉头,轻声喃喃自语道:“酒坊所产酒水供不应求”

“这其中可有欺压百姓,以权欺人之事”

朱元璋突然抬起头,再次紧盯着蒋瓛,沉声问道。

作为一个皇帝。

此刻也透出对民生的关切,作为一代帝王,他深知民心向背的重要性,绝不容许有官员欺压百姓,败坏朝廷的名声。

所以一直以来。

朝堂之上官员经商之事,他是反对的,不过也并没有律法约束。

但只要经商了,必然是被锦衣卫盯上的,所以除了胆子大的,大多数都不敢。

“回皇上。”

蒋瓛连忙恭敬回道:“这个锦衣卫倒是没有查到,不过朱应将军酒坊与酒楼倒是招募了不少流民作为工匠,也算是帮助了不少平民。”

他一边说着,心中也暗自庆幸,还好在这方面特意去查清楚了,不然自己又要遭殃了。

“而且酿酒所收的粮米都比外面的价格更高,并未有欺压百姓之举。”

“至于以权欺人这也未曾有过。”

对于此问,蒋瓛声音十分的坚定而自信,确定没有出错。

“从你此番调查来看,这朱应,应该还不到十九岁,现在也才十七岁是吧。”

朱元璋微微眯起眼睛,沉思片刻后,沉声道。

同时,他的脑海中浮现出朱应的种种事迹,一个如此年轻的人,却能立下赫赫战功,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

“正是如此。”

蒋瓛连忙点头,脸上露出谨慎的神情:“据说当初朱应将军入伍时,年龄不足,被直接更改了户籍记录,提高了年龄。”

“此事,也是当初燕王殿下调查所得。”

蒋瓛小心翼翼地补充道,生怕遗漏了任何重要信息。

“那可查到他背后有什么人教导他统兵征伐”朱元璋又问道,带着强烈探寻的意味。

他始终对朱应的能力来源感到好奇,一个年轻人,若无高人指点,怎么可能如此精通兵法,在战场上屡建奇功

“未曾。”蒋瓛摇了摇头,随后补充道:“据锦衣卫调查,并未有人教导朱应将军,而且多年以来,朱应将军一直生活在北平城,未曾离开。”

听到这!

朱元璋面带沉思之色。他靠在龙椅上,微微闭上眼睛,脑海中思绪万千。

“难道这世间真的有天赋异禀,天生就善于统兵吗”

此刻。

朱元璋的心底也不由得生出了这一个想法。

除此外。

似乎没有其他能够解释朱应的种种非凡表现。

“这一次朱应立下大功,咱准备再恩赏他一些金银奴仆,你在奴仆之中多安插一些锦衣卫进去。”

朱元璋突然睁开眼睛,沉声道:“咱要让朱府内的一切风吹草动都掌握在咱的眼下。”

“不过,此事不能让太子知道了。”

话音落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