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修真 > 大明:朱元璋假死后,我登基称帝 > 第九十六章 朱允熥推出大明版三年高考五年模拟!

第九十六章 朱允熥推出大明版三年高考五年模拟!(2/2)

目录

然而,情报人员不为所动,冷冷地说道:“你在自荐书中弄虚作假,欺骗朝廷,跟我们走一趟。”

官员顿时瘫倒在地,脸色苍白如纸。

在北方的一个偏远县城,另一位官员正在县衙里处理公务。

情报人员突然出现,将他团团围住。

这位官员试图反抗,他挥舞着手中的毛笔,大声叫嚷着:“我为这地方做了多少事,你们凭什么抓我?”

情报人员冷笑一声,拿出了百姓的证词和调查记录,一一列举他的不实之处。

官员看着那些证据,顿时哑口无言,双腿一软,跪了下来。

随着抓捕行动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官员被揪了出来。

这些官员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职位,有地方的知府、知县,也有朝廷中的小吏。

他们被押解着,排成了长长的队伍,朝着金陵进发。

一路上,他们垂头丧气,往日的威风荡然无存。

百姓们围在道路两旁,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这些贪官污吏,就该受到惩罚!”

有的则摇头叹息,为朝廷的用人不当感到惋惜。

被押解回金陵后,这些官员被暂时关押在大牢之中。

大牢里阴暗潮湿,弥漫着一股刺鼻的气味。

官员们挤在狭小的牢房里,彼此之间沉默不语,脸上写满了绝望和悔恨。

朝堂之上,朱允熥得知被抓官员的数量后,眉头紧锁,脸色阴沉。

他对赵谦说道:“这些人如此胆大妄为,欺骗朝廷,必须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赵谦连忙点头称是,说道:“陛下放心,臣定会按照律法对他们进行审判,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一时间,整个金陵城都在关注着这些被抓官员的命运。

朝堂上的官员们纷纷议论纷纷,对朱允熥的严格选拔表示敬佩。

“陛下此举真是英明至极!用人乃国之大事,尤其是交趾那等新定之地,更需德才兼备、诚实守信之人前去治理。”

“如今陛下严格审查,将那些欺上瞒下之辈一网打尽,实乃我大明之幸。”

“我等一直期盼朝廷能有如此公正之举,那些靠吹嘘自己上位的人,根本不配为官。”

“陛下此举,让我们看到了朝廷整顿官场风气的决心,也让我们这些一心为百姓做事的人有了更多的机会。”

然而,也有一些官员心中暗自担忧。

“虽说陛下此举是为了选拔贤才,但一下子抓了这么多人,会不会引起官场的动荡?”

他的话刚一出口,就引来了旁边一位正直官员的反驳:“此言差矣!”

“官场的动荡是那些不良之风引起的,陛下此举正是为了正本清源。”

“只有清除了这些蛀虫,官场才能风清气正,朝廷才能长治久安。”

在众人的议论声中,赵谦站在一旁,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深知朱允熥的决策是正确的,此次严格选拔不仅能为交趾地区选出合适的官员,也能对整个官场起到警示作用。

他向前一步,大声说道:“各位同僚,陛下此举乃是为了我大明的长远利益着想。”

“我们应该全力支持陛下的决策,共同为朝廷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官员们听了赵谦的话,纷纷停止了议论,齐声说道:“愿听从陛下安排,为朝廷效力!”

朝堂上的气氛变得更加庄重而严肃。

官员们的眼神中都透露出对朱允熥的敬佩和对朝廷的忠诚。

在众人的议论声渐渐平息之后,朱允熥开口。

“此次选拔官员,本是为交趾地区挑选能臣干吏,以图当地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

“然而,竟有如此多官员胆大妄为,在自荐书中弄虚作假、欺瞒朝廷。”

“此等行径,实乃对朝廷律法的公然践踏,对国家大事的严重亵渎。”

“若不予以严惩,何以正国法、肃官纪?”

“朕意已决,将这些官员当众处死!”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

官员们深知朱允熥向来赏罚分明,如今做出这样的决定,绝无更改的可能。

行刑之日,金陵城的刑场周围人山人海。

百姓们听闻要处决那些弄虚作假的官员,纷纷赶来围观。

他们的脸上既有好奇,也有对朝廷公正执法的期待。

那些被押赴刑场的官员们,此时早已没了往日的威风。

他们被士兵们押着,一步一步走向断头台。

刑场中央,摆放着寒光闪闪的断头刀。

监斩官站在一旁,表情严肃。

当这些官员被押到断头台前时,监斩官大声宣读了他们的罪行:

“尔等身为朝廷命官,不思为国为民效力,却在自荐书中夸大其词、欺上瞒下,妄图骗取官职,扰乱朝廷用人之策。”

“今奉陛下旨意,将尔等斩首示众!”

官员们听到自己的罪行被宣读,身体颤抖得更加厉害。

监斩官大手一挥,喊道:“行刑!”

刽子手们手持大刀,迅速上前。

随着一阵寒光闪过,一颗颗人头滚落下来,鲜血溅满了断头台。

百姓们发出一阵惊呼,随后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朱允熥在皇宫中虽然没有亲临刑场,但他对行刑的情况了如指掌。

他知道,这一次的严惩,不仅是对那些弄虚作假官员的惩罚,更是对整个官场的一次警示。

他希望通过此举,让官员们明白,朝廷用人容不得半点虚假。

只有真正有能力、有品德的人,才能为朝廷所用,为百姓谋福祉。

在严惩了那些弄虚作假的官员之后,朱允熥深知要想打造一支清正廉洁、能力过硬的官员队伍,仅靠一次惩处是远远不够的。

于是,他深思熟虑之后,下旨对官员进行系统的考核,明确规定三年小考,五年大考。

“三年小考,考察官员在任期内的日常政务处理能力、地方治安维护情况以及对朝廷政策的执行力度等方面。”

“考核方式包括上级官员的评价、百姓的口碑调查以及政务档案的审查。”

“而五年大考则更为全面和严格,除了涵盖三年小考的内容外,还着重考察官员在较长时间内对地方发展的推动作用。”

“在社会治理上,是否化解了重大矛盾纠纷、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等。”

“大考还会综合考虑官员的品德操守、廉洁自律情况,防止出现贪污腐败、以权谋私等行为。”

“为了确保考核的公正公平,朕会专门设立了考核机构。”

朝堂之上,听到朱允熥这般说,所有官员都沉默。

赵谦率先站了出来,他微微躬身,脸上满是敬佩与赞同之色。

“陛下圣明!此考核之法实乃治理官场之良策。”

“三年小考可及时发现官员在日常政务中的问题与不足,督促他们时刻勤勉尽责。”

“五年大考则能全面衡量官员在较长任期内的综合表现,为朝廷选拔出真正有能力、有担当的贤才。”

“如此一来,官场风气必将焕然一新,官员们也会更加用心于为百姓谋福祉、为朝廷效力。”

赵谦言辞恳切。

他深知这一制度对于整顿官场、提升朝廷治理效能的重要性。

黄观紧接着出列,他神情严肃,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支持。

“陛下此举,犹如拨云见日,为我大明官场指明了方向。”

“以往官场中存在着一些尸位素餐、浑水摸鱼之辈,他们不仅耽误了地方的发展,更损害了朝廷在百姓心中的形象。”

“如今有了这严格的考核制度,那些心怀不轨之人必将无所遁形,而真正有才能、有品德的官员则能得到应有的提拔和重用。”

“这不仅能激励官员们积极进取,更能让百姓看到朝廷整顿吏治的决心,从而更加拥护朝廷的统治。”

解缙向来才思敏捷,此时他也快步上前,拱手说道:“陛下,此考核制度实是精妙绝伦。”

“它将日常考察与长期评估相结合,既注重官员的工作业绩,又考量其品德操守。”

“这就如同为官员们树立了一座标杆,让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

“而且,通过这样的考核,朝廷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官员的能力和特点,从而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相信在这一制度的推行下,我大明官场必将人才辈出,国家也会更加繁荣昌盛。”

夏元吉最后站了出来,他稳重而诚恳地说道:“陛下,臣完全赞同这一考核制度。”

“在地方治理中,官员的能力和责任心至关重要。”

“三年小考能让我们及时调整官员的工作方向和重点,避免出现大的失误。”

“五年大考则能对官员的整个任期进行全面评价,为朝廷的人事安排提供可靠的依据。”

“这一制度的实施,将有助于建立一个高效、廉洁、公正的官场环境,让我大明的根基更加稳固。”

朝堂之上,赵谦、黄观、解缙、夏元吉四人的赞同之声回荡在宫殿之中。

其他官员们也纷纷点头称是,对朱允熥的这一决策表示认可和支持。

考核的消息传开后,官场顿时紧张起来。

那些平日里兢兢业业、一心为民的官员们,更加努力地工作,希望在考核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得到朝廷的认可和晋升。

一位在地方任职的知县,得知考核的消息后,更加频繁地深入乡村,了解百姓的需求,积极组织百姓开垦荒地、修建水渠。

然而,也有一些平日里混日子、无所作为的官员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他们开始担心自己在考核中会被淘汰,于是纷纷临时抱佛脚,试图弥补自己的不足。

一时间,整个大明各地的官员都开始忙碌了起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