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姚广孝的新计谋,出发南洋群岛!(2/2)
众人正热烈讨论着,王景弘从一旁走了过来。
他穿着一身整洁的官服,神情严肃而沉稳。
王景弘清了清嗓子,说道:“诸位,此前陛下就有想要将这里清剿一遍,建立海外领土的想法。”
听到这话,众人都停下了讨论,认真地听着王景弘继续说下去。
王景弘接着说道:“陛下一直有着远大的抱负,希望我大明的影响力能远播海外。”
“南洋群岛不仅资源丰富,而且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陛下原本就计划派遣舰队前往清剿海盗,建立海外据点,拓展我大明的海外领土。”
朱棣皱了皱眉头,问道:“那后来为何此事搁置了?”
王景弘叹了口气,说道:“后面你们也知道,朱允炆要对陛下下手。”
“陛下只能先下手为快,将精力都放在了国内的局势上,这海外之事便暂时被搁置了。”
“如今国内局势稳定,咱们的海军也有了足够的实力,正是实现陛下这一想法的好时机。”
李景隆兴奋地说道:“既然如此,咱们就不能辜负陛下的期望。”
“咱们这就制定详细的计划,准备前往南洋群岛,清剿海盗,建立海外领土。”
徐辉祖也摩拳擦掌,说道:“对,咱们要让南洋群岛的那些人知道我大明海军的厉害,让他们都臣服于我大明。”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他们围在地图前,开始仔细地研究南洋群岛的地理环境、岛屿分布以及海盗的活动规律。
为即将到来的远航和清剿行动做着充分的准备。
经过一番紧张而周密的商议,李景隆、朱棣、徐辉祖和王景弘等将领敲定了前往南洋群岛的作战计划——兵分三路。
港口上,战舰整齐排列,桅杆如林,旗帜飘扬。
士兵们精神抖擞,各司其职,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
李景隆和王景弘站在一艘巨大的旗舰上。
李景隆身着一身威风凛凛的铠甲,眼神坚定而自信,他大声喊道:
“弟兄们,此次前往南洋群岛,是为我大明开疆拓土,扬我国威,大家定要奋勇向前!”
王景弘则在一旁微笑着点头,眼神中透露出睿智和沉稳。
徐辉祖所在的战舰上,他手持长枪,身姿挺拔,对着麾下的士兵们说道:“我们定要让那些海盗知道,我大明海军的厉害!”
士兵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云霄。
朱棣站在自己的战舰船头,披风在风中猎猎作响,他目光如炬,望向远方,说道:
“此次出征,必将马到成功,为我大明在南洋群岛打下一片天地!”
随着一声令下,三路舰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经过数日的航行,舰队终于抵达了南洋群岛海域。
很快,他们就遭遇了第一波海盗。
只见远处的海面上,一群海盗船正张牙舞爪地驶来,海盗们站在船头,挥舞着武器,发出阵阵怪叫。
李景隆和王景弘所在的舰队率先做出反应。
李景隆大声下令:“炮手准备,瞄准海盗船,开炮!”
顿时,旗舰上的大炮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
一颗颗炮弹朝着海盗船飞去。
炮弹准确地落在海盗船中间,掀起巨大的水花和浓烟。
一艘艘海盗船被炮弹击中,船身剧烈摇晃,有的甚至被炸得粉碎。
海盗们惊恐地尖叫着,四处逃窜。
徐辉祖的舰队也不甘示弱。
他指挥着战舰迅速调整阵型,从侧面迂回包抄海盗船。
战舰上的火枪兵们整齐地排列在甲板上。
他们瞄准海盗,扣动扳机,密集的子弹如雨点般射向海盗。
海盗们纷纷中枪倒地,鲜血染红了海水。
朱棣的舰队则从正面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他亲自站在船头,指挥着战舰冲锋陷阵。
战舰上的火箭兵发射出一枚枚火箭,火箭拖着长长的火焰,飞向海盗船,将海盗船点燃。
熊熊大火在海盗船上燃烧,映红了整个海面。
在大明海军强大的火力面前,海盗们毫无还手之力。
他们的船只被打得千疮百孔,人员伤亡惨重。
一些海盗试图投降,但朱棣等人毫不留情,继续下令攻击,直到将这一波海盗彻底消灭。
海面上漂浮着海盗船的残骸和尸体,血腥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
大明海军的士兵们欢呼雀跃,他们为自己的胜利感到骄傲。
李景隆站在旗舰上,看着这一片狼藉的战场,说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后面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我们。”
“但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征服整个南洋群岛!”
三路舰队稍作休整后,继续朝着南洋群岛深处进发。
……
当大明舰队在南洋群岛海域大败第一波海盗的消息传开后,南洋群岛各国引起了轩然大波。
各国君主们原本平静的朝堂瞬间变得慌乱起来。
他们纷纷聚集在宫殿中,商讨应对之策。
在苏门答腊国的宫殿里,国王坐在华丽的王座上,脸色苍白,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恐惧和不安。
他的大臣们围在四周,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如今大明军队突然到来,我们根本不清楚他们的意图。万一他们是来消灭我们的,那可如何是好?”
一位大臣忧心忡忡地说道。
另一位大臣也附和道:“是啊,大明国力强盛,军队更是勇猛无敌。”
“我们苏门答腊国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国王皱着眉头,沉思片刻后说道:“先不要慌张。”
“也许他们只是来剿匪的,毕竟这南洋群岛海盗横行,一直是个大患。”
然而,一位老臣却摇了摇头,说道:“不可掉以轻心。”
“大明如此大张旗鼓地派军队前来,恐怕不只是为了剿匪这么简单。”
“他们说不定早就对我们南洋群岛的土地和资源垂涎三尺了。”
国王听了老臣的话,心中更加担忧。
他站起身来,在宫殿中来回踱步,说道:“那我们该怎么办?是主动求和,还是准备抵抗?”
大臣们面面相觑,一时之间都拿不定主意。
有的大臣主张主动求和,认为这样可以避免一场战争,保住国家的平安。
而有的大臣则主张准备抵抗,认为不能轻易向大明屈服,要捍卫国家的尊严和领土。
在爪哇国,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国王召集了所有的将领和谋士,在议事厅中紧急商议。
“诸位,大明军队已经到了我们的海域,我们必须尽快做出决策。”
国王焦急地说道。
一位将领站起来,说道:“我们爪哇国也有一定的军事力量,不如先试探一下大明军队的实力。”
“如果他们真的是来消灭我们的,我们就拼死一战。”
谋士却反对道:“将军不可冲动。”
“大明军队实力强大,我们贸然出击,无异于以卵击石。”
“我们应该先派人去打探一下他们的意图,再做打算。”
国王听了双方的意见,犹豫不决。
他知道,这是一个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决策,一旦选错,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其他国家,君主们也都陷入了同样的恐慌和迷茫之中。
他们纷纷派出使者,四处打听大明军队的动向和意图。
整个南洋群岛都笼罩在一片紧张的气氛中,各国君主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命运的裁决。
而此时,大明的舰队正继续在南洋群岛海域航行,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到来已经在这些国家中引起了如此大的恐慌。
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清剿海盗,建立海外领土,为大明的海外扩张事业开辟道路。
……
在一片紧张的氛围中,南洋群岛各国的国主们经过一番紧急商议后,纷纷派出了使者,驾着小船,小心翼翼地朝着大明舰队驶来。
当使者们靠近大明舰队时,立刻被巡逻的士兵发现。
士兵们迅速将情况汇报给了燕王朱棣。
朱棣此时正站在旗舰的甲板上,望着远方的海面。
听到汇报后,他微微点头,说道:“让他们过来吧。”
不一会儿,使者们登上了朱棣所在的战舰。
他们战战兢兢地走到朱棣面前,纷纷行礼。
其中一位使者代表众人说道:“尊敬的燕王殿下,我们各国国主听闻贵军到来,心中惶恐不安。”
“不知贵军此次前来,是何意图?还望殿下明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