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朱棣:我只办三件事!剿匪!剿匪,还是特么剿匪!(2/2)
“我们可以先从实力较弱的国家入手,逐步扩大我们的势力范围。”
“同时,要注意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盟关系,避免引起他们的联合抵抗。”
李景隆则提出了具体的作战方案:“我们可以兵分多路,同时对多个国家发动攻击,让他们首尾不能相顾。”
“在攻击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我们海军的优势,利用火炮和火枪的威力,对他们进行远程打击。”
徐辉祖也不甘示弱,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我们可以在攻击前,先对这些国家进行情报收集,了解他们的军事部署和防御工事。”
“同时,要加强对舰队的训练和装备,确保我们的军队在战斗中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四人你一言我一语,不断地完善着计划。
经过一番周密的商议,一个详细而全面的作战计划逐渐成型。
他们相信,在这个计划的指导下,他们一定能够将南洋群岛纳入大明的版图,为大明的海外扩张事业立下赫赫战功。
因为,以如今大明的海军实力,纵然是这些南洋群岛小国全都联合起来,也不是大明的对手。
之所以找个借口和说法,是因为要讲究“自古以来”“师出有名”。
不然,到时候史书上不好写!
朱棣、李景隆、王景弘和徐辉祖四人经过一番热烈且周密的商议,最终敲定了针对南洋群岛的作战计划。
朱棣站起身来,“诸位,计划既已商定,那便即刻行动。”
“我们依旧按照原本的安排,兵分三路。”
“我亲率一路,徐辉祖将军领一路,李景隆将军与王景弘先生共率一路。”
“我们分别从三个方向进发,一边全力消灭海盗,一边对南洋群岛诸国发起打击。”
“此乃为我大明开疆拓土之重任,望诸位奋勇向前,不负陛下所托!”
李景隆双手抱拳,身姿挺拔,声音激昂地回应道:
“殿下放心,末将定当竭尽全力,带领麾下将士勇往直前,为我大明在这南洋群岛闯出一片天地!”
徐辉祖步伐沉稳地向前一步,朗声道:“末将愿以手中长枪,为我大明的荣耀而战,定不辜负殿下的信任!”
朱棣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好!有你们相助,我信心倍增。”
“即刻回去准备,半个时辰后,舰队准时出发。”
三位将领领命后,各自匆匆走出船舱。
李景隆回到自己的旗舰上,立刻召集麾下的军官们。
他站在指挥台上,大声说道:“弟兄们,此次出征意义重大,我们不仅要剿灭海盗,还要为我大明开辟新的疆土。”
“大家务必严格遵守军令,听从指挥。”
“各战舰做好战斗准备,检查武器装备,确保万无一失!”
军官们纷纷领命,迅速传达命令,战舰上顿时忙碌起来。
徐辉祖回到自己的舰队,他在各战舰间来回巡视。
他看着那些年轻而充满朝气的士兵们,鼓励道:“兄弟们,我们是大明的勇士,肩负着保卫国家、开疆拓土的重任。”
“在战场上,要奋勇杀敌,展现出我们的勇气和实力。”
“记住,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士兵们听了,士气大振,纷纷高呼:“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王景弘则在船舱内,与情报人员们仔细研究着南洋群岛各国的情报。
他一边看着地图,一边分析着各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情况,为舰队的行动提供准确的情报支持。
同时,他还安排后勤人员准备好充足的物资,确保舰队在长时间的征战中不会出现物资短缺的情况。
半个时辰后,各舰队都已准备就绪。
海面上,战舰整齐排列,桅杆如林,旗帜在海风中猎猎作响。
朱棣站在旗舰的船头,披风在风中飘动。
他望着远方的海面,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决心。
他大手一挥,下令道:“出发!”
随着一声令下,三路舰队朝着不同的方向破浪前行。
朱棣所在的舰队,战舰高大威猛,火炮林立。
他站在船头,指挥着舰队朝着目标前进。
他的眼神紧紧盯着前方,时刻关注着海面的动静。
徐辉祖的舰队则以速度见长,战舰灵活机动。
他站在指挥台上,手持望远镜,仔细观察着周围的环境。
一旦发现海盗的踪迹,他便迅速下达命令,指挥舰队展开攻击。
李景隆和王景弘所在的舰队,规模庞大,装备精良。
他们相互配合,一边指挥着战舰作战,一边处理着后勤和情报事务。
在他们的带领下,舰队有条不紊地朝着南洋群岛诸国进发。
三路舰队在广阔的海面上各自前行,他们肩负着为大明开疆拓土的使命。
……
南洋群岛各国使者们驾着小船,神色匆匆地赶回各自的国家。
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忧虑和不安,心中还回荡着朱棣那威严而不容置疑的话语。
在苏门答腊国,使者们一路快马加鞭,直奔王宫。
国王正坐在华丽的王座上,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焦虑。
看到使者们归来,国王猛地站起身来,急切地问道:“怎么样?大明军队究竟所为何事?”
使者们气喘吁吁地跪在地上,其中为首的使者战战兢兢地说道:“陛下,燕王殿下称他们前来只为剿匪。”
国王听了,脸上露出一丝狐疑,他来回踱步,嘴里嘟囔着:“大明会有如此好心?这其中必定有诈。”
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警惕,脑海中浮现出各种可能的阴谋。
大臣们也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一位老臣上前说道:“陛下,大明国力强盛,军队更是勇猛无敌。”
“他们此次前来,恐怕不只是为了剿匪这么简单。”
“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做好应对的准备。”
国王点了点头,说道:“我也深知此事蹊跷,但如今大明军队就在我们的海域,我们又岂是他们的对手。”
他无奈地叹了口气,眼神中充满了无奈和担忧。
“陛下,那我们该如何是好?”
一位大臣焦急地问道。
国王沉思片刻,说道:“目前我们只能表面上配合大明军队的剿匪行动,暗中加强我们的防御。”
“同时,密切关注他们的动向,一旦发现有异常,立刻向我汇报。”
大臣们纷纷领命。
“希望大明不要对我们动手,让我们的国家能够平安无事。”
在爪哇国,使者们同样火急火燎地赶回王宫。
国王正在与将领们商议对策,看到使者们回来,他迫不及待地问道:“快说,大明军队到底怎么说?”
使者们将朱棣的话原原本本地告知了国王。
国王听后,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他一拳砸在桌子上,愤怒地说道:“我就知道大明没安好心。”
“他们肯定是觊觎我们的土地和资源,才找了这么个借口。”
将领们也纷纷表示赞同,一位将领说道:“陛下,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我们应该立刻集结军队,做好战斗的准备。”
国王摇了摇头,说道:“我们的军队与大明相比,实力悬殊太大。”
“如果贸然开战,无异于以卵击石。”
“那我们就眼睁睁地看着大明为所欲为吗?”
另一位将领不满地问道。
国王无奈地说道:“目前我们只能先稳住局面,等待时机。”
“我们要祈祷大明不要对我们动手,否则我们的国家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国王双手合十,虔诚地祈祷着:“请保佑我们的国家,让我们免受大明的侵害。”
在其他国家,情况也大致相同。
各国国王在听到使者们的汇报后,都表现出了怀疑和担忧。
他们深知大明的强大,不敢轻易得罪。
但他们又不甘心就这样被大明掌控,只能在无奈中祈祷大明不要对他们动手。
在满剌加国,国王坐在昏暗的宫殿里,眼神黯淡无光。
他听着使者的讲述,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
“我们该怎么办?我们根本不是大明的对手。”
国王喃喃自语道。
大臣们也都沉默不语,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一位年轻的大臣鼓起勇气说道:“陛下,我们可以派遣使者再次前往大明舰队,表达我们的诚意,希望他们能够放过我们。”
国王点了点头,说道:“也只能如此了,希望大明能够网开一面,给我们一条生路。”
“愿上天保佑我们,让我们的国家能够度过这场危机。”
南洋群岛各国的国王们在无奈和恐惧中,只能将希望寄托在祈祷上。
他们不知道大明军队的真正意图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的国家未来将会面临怎样的命运。
但他们清楚,在大明强大的军事实力面前,他们只能小心翼翼地应对,祈求能够平安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