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打进国都,活捉各国国主!(2/2)
“我们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我们要反抗!”
然而,周围的人却纷纷摇头。
“孩子,不是我们不想反抗,而是我们和大明的差距太大了。”
“反抗只会让更多的人失去生命。”
年轻人听了,沉默了下来。
他们心中虽然充满了愤怒,但也不得不面对现实。
南洋群岛各国在这一刻,深刻地体会到了与大明之间巨大的实力差距。
他们曾经的骄傲和自信,在大明军队的强大攻势下,瞬间土崩瓦解。
恐惧、绝望、无奈等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让他们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迷茫之中。
……
在南洋群岛各国还沉浸在恐惧与绝望之中时。
大明的三路大军犹以摧枯拉朽之势在南洋群岛的陆地上纵横驰骋,将各国陆地上的军队碾压得七零八落。
朱棣亲率的舰队在海上炮火的掩护下,士兵们登陆苏门答腊国的海岸。
苏门答腊国的军队的防线就像纸糊的一般,一触即溃。
当大军逼近苏门答腊国的首都时,首都的城墙在大明军队的火炮轰击下,很快就出现了一个个缺口。
朱棣大手一挥,士兵们呐喊着冲进了城内。
城内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百姓们四处奔逃,士兵们则在绝望中做着最后的挣扎。
苏门答腊国的国王看着窗外混乱的景象,心中充满了绝望。
就在这时,一群大明士兵冲进了王宫。
国王惊恐地站起身来,想要逃跑,但已经来不及了。
一名士兵上前,一把抓住国王的衣领,将他狠狠地按在地上。
“你就是苏门答腊国的国王?跟我们走一趟。”
士兵冷冷地说道。
国王无奈地闭上了双眼,只能任由士兵们将他押走。
徐辉祖率领的军队以迅猛的速度在爪哇国的土地上推进。
所到之处,爪哇国的军队纷纷败退。
爪哇国的将领们试图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他们在各个要道设置防线,然而这些防线在徐辉祖的战术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当大军兵临爪哇国首都城下时,首都的守卫们已经士气低落。
城墙上的守卫们在大明军队的攻击下,纷纷倒下。
很快,城门被攻破,大明军队如潮水般涌入城内。
爪哇国的国王此时正在王宫内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但还没等他们想出办法,大明军队就已经冲进了王宫。
国王看着眼前这些陌生而又凶狠的面孔,吓得瘫倒在地上。
一名大明军官走上前,轻蔑地看着国王,说道:“你就是爪哇国的国王?现在你已经是我们的俘虏了。”
国王惊恐地看着军官,嘴唇颤抖着,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随后,国王被士兵们押出了王宫,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助。
李景隆和王景弘率领的舰队在海上封锁了满剌加国的海岸线,切断了其海上的支援和退路。
然后,他们的部队在海岸登陆,向满剌加国的首都进发。
满剌加国的军队在得知大明军队登陆的消息后,匆忙组织抵抗。
然而,他们的抵抗显得那么无力。
当大军逼近首都时,满剌加国的国王还心存侥幸,希望能够通过谈判来避免战争的进一步扩大。
但李景隆根本不给国王这个机会,他下令军队继续进攻。
很快,首都被攻破。
国王在王宫内被士兵们团团围住。
国王看着周围的士兵,眼中充满了愤怒和无奈。
“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对我们?我们并没有招惹你们。”
国王愤怒地喊道。
李景隆走上前,冷笑一声,说道:“你们那些热血青年的挑衅行为,已经触怒了我大明。”
“现在,你们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说完,他一挥手,士兵们便将国王押了起来。
就这样,大明的三路大军轻易地拿下了南洋群岛各国的首都,并俘虏了各国的国王。
在成功攻克苏门答腊国首都并俘虏国王后,朱棣正站在苏门答腊国王宫的高台上,俯瞰着这座刚刚被征服的城市。
“殿下,徐辉祖将军和李景隆、王景弘二位将军那边传来消息。”
“他们也已顺利拿下爪哇国和满剌加国的首都,俘虏了各国国王。”
朱棣听后立刻转身回到宫殿内的议事厅,召集身边的谋士和将领,开始汇总三路大军的战况。
众人围坐在桌前,摊开地图,详细地汇报着各自的战斗过程、敌军伤亡、缴获物资等情况。
朱棣一边认真倾听,一边在地图上做着标记。
“此次我大明三路大军出征南洋群岛,势如破竹,一举拿下各国首都,俘虏国王,实乃大功一件。”
“我们要尽快将这一喜讯传回金陵,让陛下知晓。”
说罢,朱棣挑选了一名经验丰富、办事稳重的信使,将汇总好的战况文书交给他,并郑重地说道:
“你即刻乘船返回金陵,将这份文书亲手交给陛下。”
“务必日夜兼程,不得有丝毫延误。”
信使领命后,怀揣着文书,匆匆赶往港口,带着人登上了一艘快船,向着金陵的方向疾驰而去。
安排好汇报事宜后,朱棣开始有条不紊地下达后续工作的命令。
他目光扫视着众人,严肃地说道:“接下来,我们要做好三件事。”
“其一,派遣精锐部队扫荡各国剩余的反抗势力,这些残余势力虽不成气候,但仍有可能兴风作浪,必须彻底清除,以绝后患。”
一名将领抱拳领命:“殿下放心,末将这就挑选精兵,对各国进行全面清剿,定将那些反抗分子一网打尽。”
朱棣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其二,加快建设军营和驻军的相关事宜。”
“我们要在各国建立稳固的军事据点,确保我大明军队能够长期驻守,维护当地的稳定。”
“同时,要合理规划军营布局,保障士兵的生活和训练需求。”
“其三,将各国百姓汇聚起来,向他们传达我大明的旨意。”
“告诉他们,大明不会对他们怎么样,我们是为了这片海域的和平与繁荣而来。”
“要安抚好百姓的情绪,让他们安心生活。”
朱棣下达完命令后,另外两路大军很快收到了消息。
徐辉祖在爪哇国的临时营地内,召集手下将领,传达了朱棣的命令。
“弟兄们,殿下有令,我们要继续清剿残余势力,加快军营建设,安抚百姓。”
“大家务必全力以赴,不得有任何懈怠。”
将领们纷纷响应,迅速行动起来。
士兵们分成多个小组,深入山林和村庄,搜寻那些隐藏的反抗分子。
同时,工匠们开始忙碌地搭建营房,搬运物资。
李景隆和王景弘在满剌加国也同样积极落实朱棣的命令。
李景隆亲自带领士兵去组织百姓,他站在广场上,大声说道:“乡亲们,我大明军队是为了给你们带来和平与安宁而来。”
“只要你们安分守己,不与反抗势力勾结,大明绝不会伤害你们。”
“大家可以安心地生活、劳作。”
百姓们起初还有些疑虑和恐惧,但看到士兵们纪律严明,态度和善,渐渐放下了心中的戒备。
在朱棣的统一指挥下,大明军队在南洋群岛迅速展开了后续的工作。
……
金陵皇宫。
朱允熥正批阅着各地呈上来的奏章。
此时,一名太监匆匆走进宫殿,跪地禀报:“陛下,朱棣殿下派来的信使已到宫外,求见陛下,说是有重要战报呈上。”
朱允熥微微抬起头,眼神中闪过一丝期待,说道:“宣他进来。”
不一会儿,信使风尘仆仆地走进宫殿。
他单膝跪地,双手将战报高高举起,说道:“陛下,这是朱棣殿下让臣带回的南洋群岛战况战报。”
接过战报,朱允熥脸上的神情先是一愣。
他没想到自己这位四叔朱棣带着军队在南洋群岛竟如此势如破竹,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下了各国首都,俘虏了各国国王。
这一系列的战果远超他的预期,心中不禁对朱棣的能力又多了几分赞赏。
很快,朱允熥便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说道:“好,好得很!”
“没想到四叔如此能干,为我大明立下了这等大功。”
朱允熥转头看向信使,温和地说道:“你一路辛苦,先下去休息吧,朕自会有赏赐。”
信使感激地叩谢道:“谢陛下隆恩。”
然后便退了下去。
朱允熥深知这是一件关乎大明海外战略布局的大事,需要与朝中重臣们商议后续的对策。
于是,他立刻吩咐身边的太监:“速去将赵谦、夏元吉、黄观、解缙、杨士奇、杨荣和杨溥几位大臣喊来,就说朕有要事相商。”
太监领命后,匆匆离去。
朱允熥开始思考着如何利用这次胜利进一步扩大大明在南洋群岛的影响力。
不一会儿,赵谦、夏元吉、黄观、解缙、杨士奇、杨荣和杨溥几位大臣陆续赶到。
朱允熥微笑着说道:“今日唤你们来,是有一件天大的喜事要与你们分享。”
说着,他将手中的战报递给了站在最前面的赵谦,说道:“你们看看吧。”
赵谦接过战报,迅速浏览了一遍,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神情。
他将战报依次传给其他大臣,众人看完后,都露出了兴奋和激动的表情。